其次,《世说新语》里说,曹丕忌恨曹彰,他知道曹彰喜欢下棋,利用下棋时,用毒枣将曹彰害死。正史里曹操调曹彰来汉中助战,结果曹彰刚到长安曹操已经退兵,并未遇到刘封,所以说曹彰击败刘封,那就只能是说《三国演义》了,在《三国演义》里曹彰不是马超的对手。

三国时期真实的曹彰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国时期真实的曹彰是一个怎样的人

提到曹操的儿子,人们可能最先想到的会是登基称帝的魏文帝曹丕,创作千古名篇《洛神赋》,七步成诗、文采斐然的曹植,或者是年少聪颖,想出称象之法的曹冲。曹操的次子,曹丕的弟弟曹彰却很少为人所熟知。那么,曹操之子“黄须儿”曹彰是怎样一个人呢?曹彰,字子文,因为胡须是黄色的,所以被曹操称为“黄须儿”。他出生在中平六年(189),这一年,汉灵帝驾崩,少帝刘辩即位,是为汉少帝。

随后,大将军何进死于同宦官的争斗中,董卓进京挟持天子,废长立幼,于是汉献帝即位。董卓的暴行引得天怒人怨,曹操发出讨逆檄文,于是十八路诸侯集结讨伐董卓。曹彰的出生,伴随着东汉末年乱世的正式开启。或许正是受父辈从小四处征战的影响,曹彰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武勇和军事天赋。《三国志》中说他:“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

”他不但从小擅长射箭骑马,还臂力惊人,能够徒手格挡猛兽,而且其性格坚毅勇敢,不畏惧艰难险阻。曹操见他是做将领的好材料,于是便试着带他征战,年幼的曹彰“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展现出非常优秀的行伍素质。不过,或许是担心孩子冲锋陷阵过于危险,曹操曾经打击他说:“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并让曹彰学习《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

曹彰却十分反对父亲的安排,他对身边的人说:“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曹彰认为大丈夫就应该像卫青、霍去病那样,率领大军驰骋荒漠,驱除袭扰疆域的游牧民族,建功立业。而这里的“博士”当然不是今天的学位,而是掌管经学传授的官吏。这一点上,曹彰和他的父亲其实是不谋而合的。

曹操在自己晚年所著的自传性文章《述志令》中,讲述自己年少志向时便写道:“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曹彰和曹操一样,年少时梦想当个将军,保家卫国。曹操曾经把孩子们召集到一起,询问他们的志向。曹彰不假思索便湖回答:“好为将。”曹操问道:“为将奈何?”曹彰则斩钉截铁地说:“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

”曹操听了大笑。或许,他在曹彰身上看到了曾经年少的自己。建安二十三年(218),北方的乌丸谋反,曹彰被授予征讨叛逆的重要任务。刚到涿郡地界,便有叛投游牧民族的数千骑兵来攻,此时曹彰的兵马还没有集结,他手下只有一千步兵,几百骑兵,眼看兵力悬殊,但是“用田豫计,固守要隙,虏乃退散。”曹彰守住险要的关卡,逼退了敌军。

敌军刚刚撤兵,曹彰就按耐不住了,于是,“彰追之,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战过半日,彰铠中数箭,意气益厉,乘胜逐北,去代二百馀里。”曹彰武勇惊人,不但亲自冲向敌阵,还杀掉许多叛贼。足足战斗了半天,曹彰铠甲上中了好几箭,但他反而更加兴奋,于是一路乘胜追击,来到了距地方老巢只有两百里的地方。这时,他手下的长史和将领们都认为士兵已经十分劳累,又不清楚敌军状况,建议不要冒然前进。

曹彰断然拒绝道:“率师而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胡走未远,追之必破。从令纵敌,非良将也。”于是继续追击,连赶了一天一夜的路才终于追上了叛军,曹彰果断出击,“大破之,斩首获生以千数。”曹彰取得大胜,重重的犒赏了将士,而此时鲜卑的首领轲比能“见彰力战,所向皆破,乃请服。北方悉平。”曹彰的头一次独自领兵便立下大功,足见其军事才能还是相当不俗的。

曹操也非常高兴,便召曹彰到长安见面。曹彰路过邺城时,其兄曹丕叮嘱他:“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曹彰把兄长告诫不要居功自傲的话记在心上,见到曹操时,把功劳都归在其他人身上,曹操非常高兴,抚摸着曹彰的胡须说:“黄须兒竟大奇也!”不久,曹操去世,曹丕继位后厚待了他的这个弟弟,先是给他增加了五千户食邑,后来又封他为公。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曹彰  攻城掠地  攻略  玩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