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张飞勇不可挡,战绩无数,最出彩的是哪一场?为何?

张飞在演义中属于顶尖级别的高手,即使面对吕布也没有怵过,从来都是冲上去就打。而吕布还真的对他没办法,即使是张飞喝醉了的情况下,都不敢进逼,可见张飞之悍勇,已经连吕布都有所顾忌了。除了吕布之外,张飞其他战斗表现出彩也不少,不过最精彩的,莫过于长板桥上一骑当千,喝退曹操几十万大军。曹操南下攻取荆州时,刘备因为实力弱小,难以匹敌,只能退往江陵。

结果在当阳被曹操派出的精骑追上,刘备大败而走。曹操后续的大军陆续赶来,刘备形势危急。张飞只率二十几骑在长板桥接应赵云,为刘备断后。他粗中有细,特意命手下在马尾拴上树枝,在树林中来回跑动,制造有大军埋伏的假象,而自己则在桥头横枪跃马,挡住曹军去路。曹操大军追着赵云来到桥下,见此情景果然不敢上前。文聘、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张郃、许褚等一堆曹军名将在桥下踌躇不前,连曹操来了都惊疑不定。

而张飞见曹操亲自前来,故意大声挑战,声如巨雷,曹军众将尽皆股栗。曹操手下这些大将也是身经百战,许褚、夏侯惇等人更是连吕布都敢挑战,结果却在张飞面前瑟瑟发抖,可见张飞威势之盛。最后夏侯杰更是被张飞吓得肝胆碎裂,直接被吼死了,曹操调头就跑,曹军也是丢盔弃甲,落荒而逃,自相践踏。凭一己之力喝退这么多敌人,在《三国演义》中张飞也是独一份,自然以此战为最出彩。

三国中张飞曾击败过张郃,如果张飞对上张辽或徐晃,张飞会赢吗?

关公有二友,张辽与徐晃。河东徐公明,魏武之良将。并州张文远,勇略堪独当。威名加海内,驱驰开帝疆。为有大风志,猛士守四方!喜欢三国的朋友们不难发现,魏蜀吴三方的军事成员的组成有着各自鲜明的特色:东吴出帅才,比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这四大都督都是运筹帷幄,算无遗策的统兵之才;蜀汉出猛将,比如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都是武艺高强、能征善战之辈;而曹操方面则力量均衡,有曹仁、张辽这些能统领一军的帅才,也有许褚、典韦、徐晃这样的猛将,还有张郃、夏侯渊这样可堪独当一面的大将。

大家都知道,在曹操的麾下,武艺最为高强的是典韦和许褚,再往后就是夏侯惇、徐晃、张辽、张郃等人了。典韦宛城牺牲,夏侯惇眼盲之后战斗力有所下降,再无斩获,曹魏军中武力值排名靠前的就是许褚、徐晃、张辽、张郃等。蜀汉阵营中,甚至说在整个三国时代,作战风格最为悍猛,厮杀最为骁勇玩命的就是张飞了。张飞不但令天下第一勇士吕布非常忌惮,是吕布一生的“克星”,他还三次打败许褚,三次打败张郃,令他们心寒胆丧。

以徐晃和张辽的武艺,与张飞根本就不在同一层次上,如果单挑,都不是张飞之敌。那么,如果张辽和徐晃两大猛将联手夹攻,与张飞决一雌雄,结果如何呢?其实在火烧赤壁之后的葫芦口伏击战中,张辽和徐晃就与张飞交过手。当时,曹军兵败赤壁,仓皇北逃,取道葫芦口,遭到张飞伏击,许褚“骑无鞍马来战张飞”,张辽和徐晃“纵马也来夹攻”,一场混战过后,“诸将各自脱身”,张飞尾随追杀了一阵,曹操“回顾众将,多已带伤”。

也就是说,在这场以一敌三的厮杀中,张飞是占了便宜的,三人中肯定是有人负伤了。当然,大家明白,这个结果与当时的战场形势有很大关系,曹军新败,仓皇北逃,将士皆无战心,许褚、张辽、徐晃三将围攻,主要目的是拖住张飞,掩护曹操和一班谋士文臣们迅速脱离险境,并非战阵上决死力战,任务一旦完成,就“各自脱身”,所以在以三敌一的状态下,仍然被张飞打跑,甚至还受了伤。

在曹魏军中,徐晃是武力值仅次于许褚、典韦的猛将,他曾经硬撼许褚“五十余合”不分胜负,而张辽的武艺则也曾被关羽对张飞评判为“不在你我之下”,按道理来讲,两人联手,实力倍增,应当能与张飞相抗衡。但我们也发现一个比较奇葩的现象:徐晃似乎不擅长与人配合,只要有他参与配合的战斗,基本上都输了。比如说,土山之战,徐晃与许褚配合,两人联手截击关羽,被关羽“奋力杀退”;延津渡之战,徐晃与张辽联手双战文丑,张辽被射掉盔缨,又被射倒战马,徐晃抡斧截住大战,又“料敌不过”拔马回转;乌林道之战,徐晃与张郃双战赵云,被赵云打跑;葫芦口伏击战,徐晃与许褚、张辽以三敌一,又被张飞打得各自逃散,“多已带伤”;米仓山之战,徐晃、张郃联手作战,被赵云秀了一套枪法,吓得“心惊胆战,不敢迎敌”,眼睁睁看着赵云杀入重围,救走黄忠、张著;曹丕征吴,遇火攻退兵,遭到吴将丁奉的埋伏,徐晃与张辽配合迎战,张辽又被射中腰部。

 7/7   首页 上一页 5 6 7 下一页

文章TAG:三国志  演义  战绩  张飞  无论是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