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迹晓讲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作者:嬉皮笑脸说起考古这个行业,虽然作为社会科学的一部分,属于科研的一个分支,但对于公众来说,考古又自带一重神秘的光环加成。在这种神秘光环的加成下,我们在各种文学创作里涌现出大量考古学家的形象,只不过在大多数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里“科学家”的定位类似,考古学家在其中往往扮演了一个“关键路人”的角色:即是打开潘多拉之盒的钥匙,又负责交代故事背景,搞个什么事,唤醒个什么怪物,然后又被各路神秘怪物弄死。

当然,这些套路化的形象自然不是我们今天想聊的,也并非只是单纯的聊角色塑造,我们今天聊的是一个能被当做主要角色的考古学家形象,进而与现实中的考古学家进行一个对比。 闲话少叙,笔者以过去40年为界限,每20年一部,选定三部与“考古”相关的电影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01《夺宝奇兵》-印第安纳琼斯上映于1981年的《夺宝奇兵》可以说将“考古学家”这个形象从路人转向主要角色的第一次成功尝试,也塑造出一个在全球无比深入人心的“考古学家”形象——Indiana Jones。

这个角色有多么深入人心呢,举个例子,笔者有一次在英国向路人解释自己学什么专业的时候,直接说了一嘴“Indiana Jones”(印第安纳琼斯,也就是角色名,同时也是影片的英文标题),对方立刻表示明白是啥。|哈里森·福特饰演的印第安纳琼斯成为影史经典角色 图/网络印第安纳琼斯这个角色的荧幕形象塑造主要是由哈里森·福特完成的,琼斯角色设定为1899年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其父为一名苏格兰裔的古文献学家,在父亲的影响下琼斯对史学产生兴趣,并在芝加哥大学学习考古学并获得博士学位,掌握了多达27门语言,除了蛇,天不怕地不怕。

琼斯的主职是一名考古学教授,同时接点“私活”,去全球的各个偏僻角落里从各路恶党手中保护古宝。在影片里,琼斯是个近乎全能的考古学家,能文能武,上天入地。不仅了解各种文明的来源以及典故,还极其能打,无论是热带雨林还是北非沙漠,都是他的战场,最有名的当属他一枪撂倒悍匪的名场景。|有枪,谁用刀? 图/网络从琼斯的身上,我们能看到一些考古学家应该有的素养,比如最基本的,就是以保护为大前提去寻求古宝。

尽管这部系列电影本质上仍然算是一部探险夺宝片而非考古片,保护遗迹这层概念被模糊化了,但是琼斯出于一个正派形象考虑,至少还是有一些这方面的考量,至少他没用几十公斤炸药直接炸开墓口把宝物捞出来。还有一点,琼斯每到一处,都会和当地人搞好关系,交几个熟知当地情况的人当朋友。当然,这本身是出于影片题材的考虑。|影史上最会用皮鞭的男人——印第安纳琼斯 图/网络只是在现实里,考古学者一样要考虑与当地人的关系,只是出发点不一样。

给琼斯安排这些当地朋友,主要是为了方便行动,在现实里,考古人员这么做会有几重需要:第一,在欧美,考古学本身在上世纪后半叶开始强调其自身的公共属性,考古学的成果如何普及化如何为人所知也逐渐被人所重视,这里所指的受众既有有心关注考古学的局外人,也有包括当地社群在内,毕竟作为一个考古学家,你需要和当地人解释清楚,为何要进行田野考古,这些遗迹有何意义,才能正常地推进工作。

第二则是比较现实的行为,为了防止那种“考古学家走到哪盗墓贼跟到哪”的情况出现,与当地,尤其是政府部门是肯定要打好招呼,划定好保护范围的。|2008年,66岁的哈里森福特参演了《夺宝奇兵4》,给这个系列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图/网络作为一个开头,印第安纳琼斯这个形象对于考古学家来说可以说喜忧参半,喜的是考古学家不再是个工具人,总算有了个为人所知而且正面的公众形象。

忧的是,琼斯无论如何正面,这毕竟是个娱乐化的荧幕形象,其中掺杂了大量探险者而非考古学者的要素,并且以琼斯作为模板,之后荧幕上的考古学者形象里,都加入了大量的探险者要素,考古学家被包装成一个近乎全能的样——既能课堂讲历史,又可与盗贼直接肉搏。 当印第安纳琼斯这个形象出现在荧幕上之后20年,又一个全球知名的“考古学家”形象出现在大荧幕上。

02《古墓丽影》-劳拉·克劳夫特2001年,一款由日本同名动作过关游戏改编的电影《古墓丽影》上映,由安吉丽娜·朱莉扮演的角色劳拉·克劳夫特(Lara Croft)红遍全球。相较于20年前的印第安纳琼斯,劳拉身上明显带有更多的娱乐要素而非正经的考古学者要素,这也是受了原作的影响。|1996年发行的《古墓丽影》游戏 图/网络《古墓丽影》游戏发售于1996年,主要讲述女考古学家劳拉周游世界寻找丢失文物以及在古墓遗址探险的经历,游戏内容以探险与解密为主题。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夺宝奇兵  大乐  基本功  场景  策划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