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就是关于魏徵当初建议李建成除掉李世民时李建成没有采纳的问题了。其实并不是李建成不“纳谏”,只是他没有想到自己这位胞弟会那么快动手!在李建成看来,自己有老爹的支持,手里又有人、有兵,收拾李世民将来有大把时间,根本无须急于一时,他根本没有想到李世民会铤而走险发动军事政变。很可能李建成还是想借助父亲李渊、通过“合法”手段拿下李世民,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会发生所谓“张亮谋逆案”的原因。

魏徵的建议虽然有理,但并不符合李建成的策略,自然也就不被采纳了,这并不能说明李建成不虚心纳谏。如果李建成当上了皇帝,未见得就不是一位虚心纳谏的皇帝!只可惜,老天爷没有给李建成这个机会!综上所述,无论是行政、军事、用人还是纳谏方面,李建成并不比李世民差多少,甚至不少方面比李世民还要更占优势!因此,如果李建成当上了皇帝,未见得就不会出现另一个“盛世”。

个人认为,这种可能性还是相当大的。只可惜,李建成似乎过于低估自己这位胞弟了,以至于没有刻意去防范其发动军事政变这一点,最终让李世民钻了空子、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因为事起突然,李建成、甚至李渊都猝不及防,根本来不及作出及时应对,只能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任凭李世民宰割了……“玄武门之变”的发生虽然有其必然性,但还是存在很多偶然因素的。

如果把赵匡胤和李世民对换一下位置,赵匡胤能达到大唐盛世的高度吗?

这题回答起来很复杂,不可否认,两个人都是封建社会杰出的帝王,保障了人们生活安定,维护了国家利益,推动了社会进步。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一词中提到封建社会历史上有作为的君王就包括赵匡胤和李世民。李世民在位的“贞观之治”,为大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唐朝发展最好阶段是“开元盛世”,是经过李世民、李治、武则天统治逐渐发展起来的。

李世民当皇帝时29岁,赵匡胤当皇帝时34岁。李世民虽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但在唐王朝建立过程中贡献巨大,从太原起兵谋划到四处争战都有李世民身影。李世民率军消灭了薛举父子、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徳等割据势力。伟人毛泽东曾说:古代君王用兵首推唐太宗,然后明太祖。唐太宗在位期间,对外战争也取得非常好的成绩,消灭东突厥,打败吐谷浑、薛延陀等。

巩固了唐朝统治,使社会秩序空前安定团结。唐太宗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及对待各民族政策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政治上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精简机构人员,严格考核考查制度。经济方面提倡节俭,检查均田制执行情况,轻徭薄赋。实行平等民族政策,被誉为“天可汗”。还知人善任,虚心纳谏。李世民51岁去逝。赵匡胤是军事家、武术家。

靠军功当上高级将领,陈桥驿黃袍加身,靠军事政变建立了北宋。赵匡胤在位期间,消灭了荆南、湖南、南唐、西蜀、南汉等割据政权。宋太祖是气度豁达之人,对人宽厚。主张生活节俭。在位期间进行一系列改革,釆用了重文轻武,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结束了五代十国期间军人专政局面。还在中央,实行政务、财务、军务分立的制度。恢复了科举制度,把殿试制度固定化。

实行轻徭薄赋,奖励农桑,繁荣工商业等一系列政策。其实,唐朝安史之乱以后的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诸侯林立局面是被宋太祖赵匡胤在位期间解决的。宋朝国土面积没有唐朝幅员辽阔,但是经济、科技、文化、发明创造还是取得辉煌成绩,在当时世界是非常领先的。赵匡胤50岁去逝。赵匡胤和李世民有许多相似之处,善待功臣,注意节俭,注重经济、政治等多方面改革,都取得显著成绩。

唐朝安史之乱后有藩镇割据现象,宋朝重文轻武导致武功衰落,经常受异族入侵。如果赵匡胤和李世民对换,赵匡胤也能干的不错。能否达到大唐盛世高度不太好说,主要是李世民基本解决好了周边少数民族问题,被称“天可汗”。而赵匡胤在位时,北汉和吴越还没彻底解决好,契丹、党项等族也没处理好,这些解决不好,达到大唐盛世还是有些差距。

安史之乱中,为什么唐朝北方的军队有好好的大唐盛世不过,却愿意跟着安禄山反叛?

关于安禄山造反,近代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有这么一段话:安禄山的势力,是唐室用中国财富豢养成的胡兵团。此种胡兵团,只朘吸了唐室的膏血,并没有受到唐室的教育。他们一旦羽翼成长,自然要扑到唐室的内地来。但实际上,安史之乱的叛军,是由各个民族的将士组成,其中的汉人也占了极大比重。身在盛世,这些大唐军人为什么会跟随安禄山反叛朝廷?首先跟那时的军制有关系:府兵制的崩溃、募兵制的崛起,由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变成将领拥有私兵。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大唐  盛世  何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