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强孰弱?关宁铁骑属于野战部队,是明末的战略性军事力量,得到了国家的鼎力支持,军费一度超过户部年收入,是当时唯一可以对阵后金八旗骑兵并有胜记的骑兵部队,为固守辽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对内仅曹文诏一部就将山西地区的闯王贼军杀的血流成河,奈何这一部人数太少,大部关宁铁骑都先后降清。白杆兵属于特种部队,等于现在的特种山地师,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相当于救火队,但仅仅属于地方部队没有得到国家足够的支持,据记载在几次与后金大战中,朝廷无饷可发,都靠秦良玉散尽家财勉强维持,但战绩实在彪悍,秦良玉年近60,却手持白杆枪如若无人之境,且白杆将士每次遇敌都为死战,从不乞降。

崇祯死前,锦衣卫在哪里呢?如何评价崇祯?

锦衣卫是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一个军政特务机构,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负责侦察、逮捕、讯问等活动。从朱元璋设立始一直到南明永历帝,锦衣卫都一直存在于整个大明王朝。在李自成农民军攻破北京城的危急关头,锦衣卫都去哪了?为什么没能呆在崇桢身边护卫皇帝呢?众所周知,大明在中原的有生力量都在和农民军多年的交战中消耗殆尽。

农民军逼近北京,守卫京城的军队大多是临时拼凑起来的,连太监都上城头守城去了,锦衣卫能不去吗?在农民军攻城时,锦衣卫死的死,逃的逃,有的干脆就投降了农民军,谁还管得了皇帝呢?崇桢身边就只剩下个忠心耿耿的太监王承恩了,农民军破城之后,崇桢帝也就只有上吊的份了。如何评价崇桢呢?在历朝历代的末代皇帝当中,崇桢帝是一位很少受到后世学者诟病的亡国之君。

他勤政爱民,不爱美人爱江山,怎奈大明早已病入膏肓,加上天灾人祸,大厦将倾,凭崇桢一人之力怎能扶持,他虽然奋发有为,结果却没能保住他的江山。他爱惜百姓,在遗嘱中还念叨着”勿伤百姓一人″,结果却被他的百姓起来造反逼得上吊自杀。崇桢从当上皇帝那天起,就没过上几天安稳日子,大明之亡,不仅是大汉民族之不幸,也是崇桢一生的悲剧!。

朱瞻基是怎样用3千铁骑亲征蒙古5万大军的?

首先得强调一个事情,朱瞻基打败的蒙古军队只有1万多人,从《明史》到《宣宗实录》都没记载对方有5万大军。而且朱瞻基当时出去的主要目的也不完全就是为了打仗,他怀着不少小心思到边关去的。故事大约的从宣德三年说起。一些糟糕的信号明宣德三年(1428年)其实算个不错的时代,朱高炽和朱瞻基父子秉持着与民生息的政策,给明朝的扩张踩下刹车。

没有战争负担的百姓从饥饿的边缘被拉了回来,开始享受和平带来的红利。但国家的平稳也快速滋生出一些糟糕的苗头,在头半年里发生了两件让朱瞻基警惕的事情,首先是喜峰口守备陈景先报告该地守军的粮食运输不畅,请求征调民夫辅助运输。朱瞻基虽然准其所请,但心里对边关还是画下一个大大的问号。随后辽东安乐州知州侯进在上任途中路过山海关,这倒霉孩子居然被守军将领索贿,他一怒之下把状告到皇帝那里。

朱瞻基敏锐的发现明朝的边军已经出了大问题,无论粮道不通还是索要贿赂都证明边军的腐败很严重了!亲自巡边于是在这一年的阴历8月28日朱瞻基决定亲自巡边,他对外宣称的理由是秋天蒙古人总袭扰边境,老子亲自去会会他们。但只要稍有政治头脑的人就清楚这只是借口,明末边军烂成那样蒙古越关都走不远,何况当时明军还没失去战斗力?另一个皇帝巡边只是借口的证据是他在临行之前把驻京军队来了一次大换防,各军将领调换了一大批,又把北京行部和行后军都督府给撤销掉,这样的动作绝对不是单纯去巡边那么简单,他是想整顿军队。

故此出京以后朱瞻基并没有急着往边关赶,他先去了京西的五里桥,在那和一群当地老汉聊天说话,看见当地平原丰收的景象还发出了天下都像这里该有多好的感叹。随后他在阴历九月初二到了石门驿,在那里他得到一条有趣的消息。出关亲征喜峰口的守将派人告诉他兀良哈率万余大军入寇会州(河北省平泉市南五十家子镇附近),守将的意思应该是大佬前边很危险,你别再往前走了。

但朱瞻基的反应是老子正好从喜峰口出发,打兀良哈一个冷不防。于是他精选了3000精锐战士,每人都带两匹战马和十天的口粮,从遵化开始加紧向喜峰口行军。当朱瞻基决定快速行军的时候,明军的素质开始体现出来,阴历九月初六他就抵达了喜峰口。修整一天后,他带着3000精骑夜间出发,人禁声马衔枚狂奔40里,在天微微发亮的时候抵达兀良哈驻军的宽河(疑为南五十家子镇内瀑河)附近。

距敌约20里处,兀良哈的哨兵发现了这支部队,一场大战即将展开!宽河大战事情的逗逼在于兀良哈根本不知道这是明朝三大营精锐,以为是边军过来袭扰,本着对明朝边军的蔑视,这帮哥们乱哄哄的全都冲了出来。朱瞻基毕竟早年随朱棣征战过,看到这种情况立刻将部队分成了三块。他自己带着击败火器兵居中,左右两翼为主力,以弓箭开路直接绞杀。

要说朱瞻基也是够浪,开弓射箭将对方前锋三人射死,两翼的骑兵跟着箭如雨下直接把兀良哈给打蒙圈了,之前没见过边军射箭这么猛啊?兀良哈正发蒙的时候,朱瞻基又命令火器兵开始齐射,几轮打击之后对面直接就崩掉了。然后他才带着几百精锐亮出黄龙旗追击,这时候兀良哈才知道对面是皇帝亲征,心理防线一下子彻底崩溃,大部分人都下马投降,明军完胜。

反抢劫皇帝朱瞻基大约是明朝最后一个流氓皇帝,他心里应该没有啥天朝上国的体面,第二天这货把带队的兀良哈头目给宰了。然后直接霸占了人家营地,让士兵分散去捣毁兀良哈的基地,抢了一大堆牛羊骆驼回来。折腾到阴历九月十五,这家伙终于抢够本了,下令班师。一路大同、宣府等地沿着边境晃荡一大圈,整顿好军务之后,才在阴历九月二十四回到了喜峰口。

临走之前他还留下2万京营部队,等着兀良哈来报复......到达遵化之后,他召集了边军大部分将领开会,话说的挺文雅,这次巡边看见通州各地收成良莠不齐,老百姓生计艰难,你们没事约束好士兵,别去霍霍人家。我已经命令御史和锦衣卫专门关注这事儿了,如果再犯我手里,丢命是最轻的处罚。开完会的皇帝溜达回北京主持冬祭了,留下一群疑神疑鬼的边军将领......总结起来吧,朱瞻基带着3千人打蒙古大军真的就是捎带脚儿,他出京的主要目的是巡边整顿军务。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如何抵挡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根本就没法对付。蒙古骑兵快速机动,骑射能力高超,任何步兵军团都肯定不是对手。第一,你想要包围、追上蒙古骑兵军团几乎不可能。这些骑兵可以迅速分散,小股分头突围,可以达到每天行军80公里以上的高速度,一天一夜跑100公里也不稀奇。我们步兵哪里追的上。第二,你想彻底歼灭蒙古骑兵军团,几乎不可能。

蒙古人的强弓这种弓的拉力在50公斤和75公斤之间。这种弓射出的箭杀伤范围可达200米,如果在箭上装备上锋利的金属箭头,便能穿透金属盔甲。在马上高速运动射击,你是不容易射中它,但蒙古人一辈子射箭,是很容易射中你的。在蒙古骑射的不断打击下,你的有生力量,也就是士兵会不断死亡。就算你的战斗意识再强,持续打几次,你就没人了,还是会完蛋。

就算蒙古骑兵不打垮你,也拖垮你。你除非以更强的骑兵破骑兵,要不然就只能以一些城市死守,打持久战,勉强求自保。所以我们老祖宗的方法还是有道理的,利用山势修建长城,尽量挡一挡。然后在边境集结大量部队,一旦蒙古骑兵突破就利用长城附近较为有利地形,拼死撑一下。蒙古人见我们有准备,也许就撤退了。当然,如果蒙古人较少,比如只有几千人,他也不敢深入中原。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铁骑  冲锋  攻略  监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