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弼以为然。郭子仪、李光弼会师后实力大增,共有蕃汉步骑十余万,其中包括朔方军、太原弩手,以及河北各州郡的团结兵。在嘉山(今河北定西)夹击史思明。嘉山是一座独山,也是恒阳城外唯一的制高点。史思明以少打多,还中了夹击,疲惫之师对生力之军,哪里扛得住,叛军当即被杀四万余人,被俘一千多人。史思明在战斗中落马,连忙爬起来混在败兵里逃出包围圈,带着几千人狼狈逃回博陵(今河北定州),郭子仪、李光弼乘胜包围博陵。

这一仗,史称“嘉山之战”。 嘉山之战是安史之乱初期河北战场一次决定性作战行动,唐军因此赢得了河北战场的主动权。嘉山一战,唐军声威大震,河北十多个郡县纷纷杀死守将,复归大唐。正当郭李准备在河北大展身手时,由于唐蕃将哥舒翰在灵宝兵败,潼关失守,郭子仪、李光弼只得搬师返回朔方。郭李去后,河北局势急转直下,一发不可收拾。

同年(756年)六月十三日,唐玄宗逃往蜀州(今四川成都),途径马嵬坡(今陕西兴平西北),愤怒的士兵用乱刀砍死了祸国殃民的杨国忠父子,并要求处死杨氏豪族,唐玄宗无奈,命高力士缢死了杨贵妃(杨玉环)。不久京城长安沦陷。月底,太子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年号至德。郭子仪奉命率军5万到灵武保驾,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朔方节度使。

至德二年(757年),唐肃宗李亨任命自己的儿子广平王李俶(即唐代宗李豫)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但李俶没有什么军事才能,实际指挥权就落在郭子仪手中。也就是说郭子仪是一位不是元帅的元帅。同年(757年)冬,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弑杀,朝廷欲大举进攻。郭子仪率军在潼关进攻叛军崔乾祐部,崔乾祐战败,退保蒲津。

此时蒲津永乐尉赵复、河东司户参军韩旻、司士徐景及宗室李子锋在城中密谋作为内应,郭子仪进攻蒲津,赵复等人斩断城墙,打开城门。崔乾祐逃往安邑。敌将永丰守卫仓安守忠带兵出战,郭子仪儿子郭旰与其交战,杀死敌军1万级,夺取了永丰仓。打通了潼关到陕州的道路。郭旰阵亡,郭子仪草草将其掩埋。此后数月,唐军与叛军互有胜负。

特别是在清渠(今西安以西)与叛将安守忠交战,唐军失利,部众溃散,很多武器都丢在了清渠。秋九月底,唐军进军长安,与安守中、李归仁、张通儒的10万叛军对峙。郭子仪接受上次作战(清渠之战)的经验教训,加强纵深部署,令李嗣业为前锋,王恩礼断后,自己率中军接应。李归仁前来挑战,被李嗣业击退。叛军见事不谐,增派骑兵从侧后迂回唐军。

郭子仪命回纥铁勒部落将领仆固怀恩带领回纥骑兵迎击。双方交战大半天,郭子仪率兵猛攻猛冲,歼敌6万余人,俘虏敌2万余人。叛军残余逃长安入沟堑而死者甚众。还有不少叛军趁乱逃跑了,叛将张通儒弃城逃往陕州(今河南三门峡)。第二天,长安攻克。郭子仪认为:与其在陕州对峙干耗,不如主动在它地出击,于是率兵转战洛阳,十月十五日,郭子仪兵至新店(今河南陕县)时,与安庆绪援军遭遇。

原来,安庆绪得知张通儒等兵败,急派调严庄10万兵马前往陕州增援张通儒。郭子仪大军正面攻击,仆固怀恩率回纥军登山绕到叛军背后出击。叛军最怕回纥人,见后山射来给回纥箭,立即惊慌失措。郭子仪、仆固怀恩两面夹击,严庄大败,尸横遍野。张通儒得知严庄兵败,不敢再守陕州,随严庄后逃回了洛阳。安庆绪见洛阳无法坚守,率兵逃往邺城(今河南安阳)。

郭子仪收复了洛阳。郭子仪因收复两京有功,被晋封为代国公。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八月,郭子仪因在黄河边击败叛军,擒获叛将安守忠。郭子仪从杏园(今河南汲县东南)渡过黄河,在获嘉击败叛军,斩首四千级,捕虏五百人,叛将安太清逃至卫州。郭子仪当即围攻卫州(今河南卫辉)。当时,郭子仪、李光弼都是副元帅,无法相互统领,唐肃宗只好让宦官鱼朝恩权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

算作为最高指挥官。安庆绪统兵七万,分三路向卫州增援。唐将鲁炅(jiǒng)从阳武,季广琛、崔光远从酸枣,和当地守将李嗣业一起会合郭子仪于卫州,开战前,郭子仪先选出3千人射手埋伏于营垣之内,并嘱咐道:“等我军退却,叛军必定乘机攻营垒,你们就呐喊射箭”。两军交战不久,郭子仪假装兵败,叛军追击,追到营垒下,伏兵立刻登上垒垣,乱箭齐发如同下雨,叛军大惊退走,郭子仪回军冲杀,安庆绪大败,叛军被斩首4万级。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蓝月  传奇  宫殿  地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