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夺权成功后,那跟随他一起起义的3000死士是什么下场啊?

公元249年,七十岁高龄的司马懿,趁权臣曹爽陪同魏帝曹芳前往高平陵祭拜魏明帝曹叡之时,突然发动政变,逼迫郭皇后下达懿旨,罢免曹爽的辅政大臣之职,利用阴养的3000死士,控制洛阳,关闭城门。这场政变,司马懿赢了,诛曹爽三族,排除异己,安插忠于自己的亲信,架空皇帝曹芳,为晋朝的建立,奠定了根基。在这场政变中,司马家族阴养的3000死士功不可没,在关键时刻占领皇宫,控制京城。

那么,在政变后,这3000死士去哪了?结局如何?下面依据演义及《晋书》中相关历史,分析如下三个结局。第一个结局:司马懿夺权成功后,他的3000死士可能高官得坐,骏马得骑。古代,学会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这3000死士为啥死心塌地地跟随司马懿,就是为了将来有一天获得巨大的好处。古代,私自蓄养死士是犯法的,是十恶不赦的大罪,那些死士也知道自己的主子为啥蓄养死士,是为了将来有一天夺权篡位做准备。

因此,司马家族的死士,常年散落民间,在阴暗处,不能见光,不能见人,只有在主人召集的时候,才会蜂拥而至。《晋书》中记载如下: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这些死士都是司马家族的亲信,大部分是跟随司马懿数十年的老部下了。这时,高平陵之变成功,将曹爽等曹氏宗族一网打尽,常年不见光的3000死士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活在人世间了。

因此,在高平陵之变中起了重要作用的3000死士立有大功,论功行赏,他们都是大功臣。司马懿也不会吝啬区区几块官印,会大大奖赏这些跟随他们的死士。如汉高祖刘邦与霸王项羽争霸天下,胜利之后,大肆封赏跟随自己的老乡,老部下,如夏侯婴、樊哙等人。第二个结局:司马懿夺权成功后,他的3000死士可能享受荣华富贵,做一个富家翁。

司马家族的3000死士,他们中的部分人文化水平相对低,可能不适合做官,也有的人不愿当官。司马懿只能在金钱、美女等物质上弥补了。人活在世上,虽然远大志向很重要,必要的物质享受还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一个人立有大功,却无欲无求,是会被主公猜忌的,认为其志向远大,可能将自己推翻。就连汉出三杰之中的萧何,也是通过“自污”的办法,躲过了刘邦的清算,避免了和韩信一样的下场。

因此,司马懿的3000死士,立有大功,不会如介子推一样自命清高,既不做官,也不喜欢金银珠宝,做一个与世人格格不入的隐士。他们都是食人间烟火的普通人。他们中有的不喜欢当官,也会接受司马懿送给的荣华富贵。第三个结局:司马懿夺权成功后,他的3000死士可能继续雪藏,直到司马炎登基为帝。司马懿控制曹魏大权后,还有很多反对势力存在。

如司马懿之子司马师掌权时期,发生了淮南三叛、夏侯玄叛乱,司马昭掌权时期,发生了魏帝曹髦讨伐事件。司马懿很清楚,虽然现在朝堂之上的反对势力被清除,可是不可能绝迹。想当年,曹操手下部将众多,现在那些人虽然故去了,他们还有后代在朝为官。这些人对曹魏的忠诚度很高,是不会容忍司马家族篡夺曹魏江山的。因此,司马懿及其儿子们为了稳固执掌朝政,继续雪藏立有大功的3000死士。

只有永远藏有底牌,后手,才能应对突发事件,这3000死士就是司马家族最后的底牌。如果曹爽有3000死士,他可以和司马懿争斗一番,胜负未知。而曹爽没有私自蓄养死士,在司马懿关闭洛阳城门后,他失去了军权,失去了一切,最后乖乖地向司马懿投降。直到晋武帝司马炎称帝,建立晋国,消灭东吴,统一天下,这些死士才失去了雪藏的意义。

他们才走到前台,享受应该得的荣华富贵。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今天禄永终,天命在晋,司马氏功德弥隆,极天际地,可即皇帝正位,以绍魏统。司马懿正是靠着阴养的3000死士,才取得高平陵之变。他自然不会吝啬赏赐,不是给这些死士高官,就是给他们金银珠宝、美女。这些死士跟对了主人,注定鲤鱼跃龙门,成为人上人。你是如何看待司马懿的3000死士的?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秦皇岛、北戴河、山海关,在全国的知名度哪个最高?它们是什么关系?

当然,知名度最高的是山海关。因为山海关是万里长城的最重要的关口。也是我国关内和关外的分界线。她扼守咽喉要道,是兵家必争之地。山海关大名鼎鼎,但凡国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要说不知道山海关的人,可以说是愧对国人的称号。其次是北戴河。也是名冠中华。北戴河是首都北京的消夏避暑胜地。北戴河海水浴场是我国北方开发最早的,最好的海水浴场。

特别是有大量的相关别墅建筑,年代较久,这些建筑已是文物的量级。北戴河还和大量的名人,事件联系在一起,成为重要的人文之地。秦皇岛也很有名气。但和山海关,北戴河比起来就略逊一筹了。唯有汉代的曹操,在1740年前写下了千古绝唱,“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现代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诗词,“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使秦皇岛名扬四海。有文化知识的人或热爱诗歌的人,大体都会记得这些。需要说明的是,其实,秦皇岛是大哥哥。山海关,北戴河都是小弟弟。因为秦皇岛是河北省所下辖的一个地级市。而山海关,北戴河只是秦皇岛下辖的两个区。但弟弟们比哥哥确实名气大,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在我国这种情况还有一些。

江浙很多小城市房价动辄就上万,为什么买房的人不置产到重庆、西安呢?

江浙一带的小城市虽然外来务工者很多,但是在这些城市买房安家的其实并不多,这些城市主要的潜在买家还是当地人。江浙人虽然外出创业和工作的有很多,但是归宿感很强,不论在有房没房,在家乡总归还是要购置房产的,而且对他们来说不论家乡的房子是否常住,这也是真正的家。对于江浙一带的有钱人来说,买其他地方的房子那叫投资,买当地的房子才叫置业。

历史上很多人提过这个问题,那就是刘邦凭什么能赢项羽呢?具体原因是什么呢?

项羽是一个军事天才但他不是个政治家。该心狠手辣的时候,不心狠手辣。该有仁人之仁的时候,他偏偏心狠手辣,不会用人。主要原因过份屠杀造成民心不向,最后战败时,一老农乱指路,让项羽等人马踏泥泞,陷入大泽之中,被汉军追上所杀。就可见他有多失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诚不欺也!而刘邦能成大业还多亏了关中这块根据地,关中盛产皇王,倒真不假。

项羽的屠杀失民心屠襄阳,屠城阳更是在新安屠杀了章邯所降二十万秦军,杀降不吉。进了咸阳又一场屠杀,掠夺。有谋士规劝说,关中阻山河四塞,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西有散关,北有萧关,土地肥沃完全可以以咸阳为首都霸有天下。但项羽杀秦军烧杀咸阳,关中百姓恨之入骨。反观刘邦,听规劝恢复的秦地统治秩序,摈弃一切秦单月苛法,只强调“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政府官史案堵如故,按怀王之约,秦地百姓衷心拥护刘邦。

再加上后来项羽的所作所为,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关中人民更加喜欢刘邦了。加上后来项羽又把土地分封出去,搞得大家之间人心涣散,还没消停二天,战友们又互相争地盘,大打出手。还搞得自己没有可肯根据地,搞得让刘邦各个击破或者干脆投靠刘邦。一次一次的失败,关中老幼同上。关中真成了刘邦的红色摇篮彭城大败,汉军主力被击破,刘邦逃回关中,依靠关中资源和民心,又开始和顶羽楚国长达四年之久的持久相持。

如果是项羽大败,肯定是缓不过气来的,关中百姓对他只有恨。而刘邦却有坚实的战略纵深,其整体实力和应变能力强过项羽,让他在最后关头拖垮项羽,赢了天下也让刘邦这个楚国人对关中非常有感情定都于长安了。项羽败在用人刘邦的将帅谋臣尽来自于项羽,连张良与项羽也是故交,认不清人也罢了。尽用些错误的人,好不容易有个范增,还被气死在被退休的路上。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置产  全靠  兴业  皇帝  经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