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就是在贞观十三年的时候,陈玄奘从老子出关之地出境,拜佛求经,佛教也因此发扬光大。佛道继续争辩不休,乃至于武则天下诏:“自今僧人及道士敢毁谤佛道者,先决杖,即令还俗”。武则天禁止佛道之争,是禁止了佛道之间的相互诋毁,算是做了一回和事佬。虽然在武则天时期佛道明面上偃旗息鼓,但却未能全面息战。历史上不仅有佛道论战,还出现了“三武一宗”灭佛的历史,佛教因为扩展迅猛而遭到了沉重打击。

《西游记》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诞生的,这部书中就隐藏了道教对佛教的打压,然后佛教以大闹天宫、西天取经的方式予以还击。说白了,《西游记》中也存在着“老子化胡为佛”的佛道之争。《西游记》中的“老子化胡为佛”是怎么回事老子“化胡为佛”大概在武则天之后,就很少作为道教抵抗佛教的理论依据了。这其中,得提一提武则天的老公唐高宗。

显庆五年八月十八日,唐高宗诏道士李荣,僧人静泰入宫辩论,唐高宗问:“老子化胡为佛,此事如何?”大殿之上,李荣以《老子序》为据,说“老子化胡为佛”、“西适流沙”证明佛教是道教化出。《西游记》中沙僧在流沙河吃取经人,当出自《老子序》。沙僧原本是道教教主玉皇大帝的卷帘大将,而九世取经人就是佛祖自己。流沙河,其实是恒河沙,恒河沙来自道教流沙河,岂不就是“老子化胡为佛”?李荣之说,静泰从容反驳,说道教经典除了《老子》、《庄子》以外,其他所有著作都是托名老庄的伪作,是后人写的。

老庄自己都没说“化胡为佛”,以伪作为据,不足为信。同时,静泰以《西京杂记》“老子葬于槐里”,不仅否定了老子“化胡为佛”,竟然连老子出关到西域的说法也连锅端掉。静泰这一招,可谓釜底抽薪。从两家所引用的典籍来看,静泰明显占了上风。“老子化胡为佛”站不住脚,便有皇帝要动武了,于是,历史上出现了著名的“三武一宗”灭佛。

后周柴世宗革佛,赵匡胤则因为受过襄阳老僧的资助和指引,做了皇帝后,又支持佛教发展,佛教很快得到恢复并再度压过道教。这就引发了北宋时期宋真宗疯狂崇道,以及宋徽宗的“革佛”。宋徽宗革佛,也重重地写进了《西游记》中,书中的菩提老祖就是宋徽宗革佛的标志。菩提老祖是“大觉金仙”,这个道家法号是宋徽宗亲自下诏敕封的。

宣和元年(1119年)正月,北宋朝廷下“革佛诏”革佛,以道教归化佛教,是另一类的“化胡为佛”。“革佛诏”规定,佛教僧尼要入道学,穿道服,不能姓释而要姓俗家姓氏,僧为德士,尼为女德,废除寺院匾额,一律改为道观。这其中,最厉害的是取消佛教神仙系列,“佛改大觉金仙,余为仙人、大士”。如今所说的观音大士就是这么来的,大士只比德士高一阶,是“大道士”,连道长都不是。

佛降为道家的大觉金仙,所以,孙悟空的师父就是被宋徽宗“革佛诏”贬为道教神仙的“大觉金仙”,也就是《西游记》中的如来佛祖。这就是《西游记》中的老子“化胡为佛”,以佛祖被化为道教的“大觉金仙”为标识。《西游记》中老子斗法败观音老子在《西游记》中就是太上老君,吴承恩让老子本人现身说法,证实“化胡为佛”当真存在。

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说的就是这件事。大觉金仙如来佛祖在灵山心灵之地幻化心魔,向道家发起反击,要实现九世都未能实现的心愿,完成佛法东渐。因而,孙悟空大闹道教教主的天庭。宋徽宗自称是玉皇大帝的长子,儿子的账得玉帝老子偿还。佛祖导演大闹天宫大戏,观音奉旨前来,借收拾孙悟空之机,展示佛门法力。

但是,他却保举了玉帝的外甥灌江口二郎神。二郎神明显是个“小圣”,如何能降服“大圣”,观音这一招有点阴,是要出道家的洋相。果然,二郎神不能降服孙悟空。于是,观音要出手显能了。观音出手之前,有意挑衅太上老君,说:“贫僧所举二郎神如何?果有神通,已把那大圣围困,只是未得擒拿。我如今助他一功,决拿住他也。”二郎神其实并不如何,再打下去,孙悟空必定可以脱身。

观音心知肚明,要出手拿孙悟空以显佛比道高。老君岂能看不破其中的套路?于是便揶揄道:“菩萨将甚兵器?怎么助他?”观音答道,我用我的净瓶打他,然后让二郎神捉他。老君反唇相讥道,你那个破玩意不过是个瓷瓶,如果打不着,金箍棒一碰就粉碎了。观音的净瓶是打不碎的,老君这样讲,分明就是在打压观音的气焰。老君说,你的瓶子不行,看贫道拿他吧。

观音也不服气,问老君:“你有什么兵器?”观音不称老君而称“你”,显然是不服也不尊老君。老君十分自得地说“有有有”,于是拿出了金刚琢,夸耀了一番之后,说道:“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甚是亏他,早晚最可防身。等我丢下去打他一下。”老君的意思是,这个金刚琢就是专门教训佛家的,老子都将你们化为佛了,没这金刚琢还有佛吗?果然,老君一击命中,孙悟空被活捉。

孙悟空是佛祖幻化出来的心魔,被金刚琢降服,也是猢狲(胡孙),老子在《西游记》中又上演了一回“化胡为佛”。后来,这个金刚琢被老子的坐骑青牛拿去阻止佛法东渐,令孙悟空以及佛道两家都无可奈何。孙猴子求告到佛祖那里,佛祖也不敢得罪老君,暗中派金刚透露,指使孙猴子去请太上老君。青牛可是与老子一道出函关“化胡为佛”的元老,佛祖都不敢得罪他。

“化胡为佛”其实也是佛道融合《西游记》以神话的方式,写了老子的“化胡为佛”。但是,面对佛门的反击,老子同样没能最终赢得这场佛道之争,唐僧取经到东土大唐,大唐原本就是以老子为始祖尊崇道教的。太上老君在《西游记》中法力很高,随便一件宝贝下界,都能给孙悟空乃至观音、如来制造巨大的麻烦,佛门面对老君的为难都不敢出手,都得请出老君来化解。

假如老君一力阻止取经,佛道两家就得大打出手了。然而,老君是道德真君,最终还是接纳了佛法东渐。这也是《西游记》的一大主题,赞同佛道合一。因而,老君知道佛已成气候,八卦炉也难以“化佛”,便干脆赠送孙悟空一壶金丹,一对火眼金睛。以《西游记》这样的写法,其实也是升级版的“化胡为佛”。胡、佛原本也是近音,唐朝的时候,佛门也承认自己是“胡”。

大唐不空和尚翻译的《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就称佛门弟子为“胡僧”。《水浒传》中,引用了《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中的一则典故,如来佛祖以及观音都是“胡僧”。这则佛典是这样写的:唐天宝元年壬午岁,大石康五国围安西城。安西城距长安一万二千里,唐玄宗无法及时派出救兵,就请教一行(僧一行)。一行建议,请毗沙门天王相助。

玄宗说,如何请得毗沙门天王呢?一行答道:“唤取胡僧大广智即请得”。后来,毗沙门天王显圣安西城北门楼,大放光明。唐军声威大振,击鼓之声震动三百里。时有金鼠咬断敌军弓弦,相助唐军大败番兵,解了安西城之围。毗沙门天王就是北方多闻天王,托塔天王。《仪轨》中,又揭秘了胡僧大广智的身份,“大广智云是观世音菩萨化身”。

大广智云即“三藏大广智云”,也是指的佛陀,佛陀便是“胡僧”。《西游记》中,菩提老祖,也就是如来佛祖给猴子起名时,也叫他“猢狲”,“猢狲”也就是“胡僧”。所以,我认为,“化胡为佛”这事肯定有,佛教进入中原时,天竺国来的僧侣就都是“胡僧”。随着佛教的融入,便去掉“胡”而只称“佛”了。任何外来宗教,都有个融入过程,《西游记》讲的,大抵如此。

《西游记》原著。玉帝立齐天府,设安静,宁神二司,有什么用意吗?

《西游记》原著玉帝立齐天府,设安静,宁神二司,有什么用意吗

西游记中立齐天府,也是故事发展的一种必然。孙悟空大闹天宫之后被诏安后为了安抚孙悟空,封孙悟空为齐天大圣,有此封号,必然有相应的府邸。齐天府设了,可是孙悟空毕竟不好对付,不安分,为了更好地监管孙悟空,随时监察他的所有行为所以玉帝在齐天府左右设安静司和宁神司。当然这两个司所设,也寓意者要让孙悟空这个不安分的角色能够在天宫有所安分。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大圣  捷途  实车  谍照  奇瑞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