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之中,曹操是曹参的后代。三国志曹操传原文如下。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曹操是汉朝国相曹参的后代。三国志还记载到他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没有人知道曹嵩的详细情况。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三国志中并没有记载曹操的原姓是什么。不过在三国志的裴松之的注解中到是提了下曹操的本姓。

吴人作«曹瞒传»及郭颁«世语»并云: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与惇为从父兄弟。在这个注解中写到了曹操本姓夏侯。吴人所做之书,可信度不高,且有诋毁诬陷的可能,三国志这种官方史书都没有记载曹操父亲的原本姓氏,三国志都说了找不到曹嵩的详细事迹,吴人是怎么知道曹操父亲的姓名的呢。而世语估计也是照搬«曹瞒传»。

所以说曹操本姓夏侯是个谣言。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老罗也写到曹操本姓夏侯,不过小说三国演义,尊刘贬曹,而且本身就是小说,不属于史书,所以无法作为证据。曹操不姓夏侯,那他与夏侯家族有什么深层次关系呢?翻开三国志卷九,魏书九可以查看到夏侯家族和曹氏的资料。这一卷的标题是诸夏侯曹传。这个标题有点意思,你要么曹传,要么夏侯传呀,现在却把夏侯和曹放一起,看来在陈寿眼中夏侯家族和曹氏应该关系较近,算是亲戚,或者两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具体如何呢?我们来仔细查看一下。在夏侯惇传中记载,夏侯惇是沛国谯县人,是夏侯婴的后代。所以说,夏侯惇和曹操(父亲的养父祖上)祖上都是跟随刘邦打天下之人,祖上就已经认识了,都在同一地区,又都是名门望族,古代讲究门当户对,汉朝建立了这么多年,估计两家祖上也没少联姻。现在二人又都是沛国谯县人,估计二人从小也应该经常相见,关系也应该还不错,所以曹操起兵之时夏侯两兄弟早早追随。

看了夏侯惇传,我们再来看下夏侯渊传。夏侯渊传中记载,夏侯渊的妻子是曹操的妹妹。兄妹二人姐姐嫁给曹操,妹妹嫁给夏侯渊,夏侯渊和曹操两人互为连襟。不仅夏侯惇(渊)这一代及之前的几代与曹家有各种关系,后代也有不少婚姻。曹操把自己的女儿(清河公主)嫁给了夏侯惇的儿子夏侯楙做妻子,曹操弟弟的女儿嫁给了夏侯渊的长子夏侯衡。

DNA对比发现曹嵩不是曹参和夏侯家后代,那他到底是谁的后代?曹操身世又是如何?

曹操本姓曹,如果他不姓曹,以曹嵩是被抱养的身份来看,曹操怎么也攀不上曹参吧?这样的打脸,都不用DNA检测,稍微过下脑子就能明白,曹操如此聪明,怎么可能会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陈寿更不用为了讨好老曹家而编这样的身份,毕竟《三国志》成书的时候早就是司马家的天下了。不过,还是有必要相对详细来解释一下的。先看曹操身世的疑问出处。

1、《三国志·武帝纪》陈寿的描写:“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2、《曹瞒传》和《魏晋世语》中都说:“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3、陈琳的《讨曹檄文》中:“父嵩,乞丐携养。”4、夏侯惇的待遇要超过曹氏宗亲:“(惇)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而且,在《魏书·诸夏侯曹传》中也是夏侯在前曹在后。

似乎,所有的史料证据,都指向曹操出身于非曹氏家庭。但是,这里疑问太多:1、陈寿一方面写曹操是曹参之后,另一方面说曹嵩来历不明,前后如此矛盾有必要吗?他写的东西是给司马家看的,又不是给老曹家看的,用不着如此避讳。2、曹腾家并非名门望族,阉宦遗丑的名声也绝不好听,曹操从做官开始就一直在努力与宦官阵营划清界限,如果他真是夏侯家的,哪里还用费尽心思去讨好士族?3、曹参后人和夏侯婴后人比起来并没有多大差别,既然是攀古人,攀谁不是攀,何必在背上一个阉宦遗丑的名声的基础上去攀。

况且,曹嵩是抱养的,如果曹操不是本姓曹,他攀得上曹参吗?4、曹腾哥4个,除非家里死绝了,否则压根没必要去抱养其他姓氏的后代。尤其是根据年龄推断,曹嵩被抱养的时候,曹腾在宫中地位已经很不错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道理他也懂。自己偌大的家业未来只能被养子继承,他对老曹家无仇无恨何必要拱手让人?曹腾出生于100年,曹操出生于155年,字孟德说明他是老大无疑,那么推断来看,曹嵩生于130年前后应该是一个相对高概率的事件。

而在这时,曹腾已经坐上了比二千石的中常侍的位子,加上他是汉顺帝年少时期的伴读,格外受到恩宠。5、《曹瞒传》和《魏晋世语》都是典型的政治立场鲜明地站在曹家对立面上的,它们所提供的信息,本就值得商榷。至于《讨曹檄文》,更是生死仇敌性质的攻击文,拿来作证据先天就有缺陷。6、夏侯惇特见亲待,或多或少也是因为他和曹操是儿女亲家的关系。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升星  夏侯  获取  突破  皇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