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曹操手下专门有人负责挖掘古墓充军饷,才有了“摸金校尉”的别称。可以说有一定价值。什么样的人才算是摸金校尉呢?如果是有摸金符的人就是摸金校尉的话,王凯旋和胡八一一样也是,如果按分金定穴的本事来说的话,胖子对比则一窍不通。

历史上真的有“搬山”、“卸岭”、“摸金校尉”吗?

历史上真的有“搬山”、“卸岭”、“摸金校尉”吗

历史上可能真的没有。这个官职在历史上只出现过一次。那就是东汉时期陈琳写的《为袁绍檄豫州》,“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曹)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这里说到了两个官职,一个是发丘中郎将,一个是摸金校尉。发就是挖掘,丘就是坟墓。摸摸金也是一个意思,就是专门负责盗墓的官职。

另外,陈琳在檄文中还具体描绘了曹操亲自指挥将士盗掘梁孝王陵墓的情景。“(曹)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而在《水经注疏》中也说:“操引兵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数万斤。”给大家介绍下《水经注疏》,由于郦道元为《水经》作注,多有失误,杨守敬作《水经注疏》,问世后,深受舆地学者的推崇。

可以说有一定价值。那么,这是真的喽?不是真的。史学界是不认可它的真实性的。理由如下:1.史学界讲二重证据法。这种说法在当时再说没有别的史书说证明,也就是没有人提及过此事。此所谓孤证不立。在同时期曹操的对手的刘备、孙权却从来没有提过曹操盗墓此事,按陈琳的檄文原文的说法,曹操盗挖梁孝王墓已经是轰动天下之事,连献帝听闻都为流泪,孙刘怎会不知,不言。

2.论据非真。这个檄文是陈琳袁绍讨曹而写,并且是逼迫下写的,是杜撰的。据记载, 陈琳在袁绍失败后,归附曹操。陈琳说该檄文完全是袁绍下令强迫编写的,另外在文中也大量提到曹操祖上,也多与事实不符。比如曹嵩的出身是乞丐,曹腾是奸臣等。可见檄文完全是凭空捏造污蔑政敌之词3.与史实不符。在讨伐袁绍之时 ,最缺乏是军粮,如果是为解决经济上的困窘,而盗墓,那么为何当时这个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呢?所以说子虚乌有。

《鬼吹灯》系列摸金、搬山、卸岭都先后出场。为何迟迟不见发丘?

《鬼吹灯》系列摸金、搬山、卸岭都先后出场为何迟迟不见发丘

作为一个老灯丝,我来解答你的疑问!所谓“摸金有符,发丘有印,搬山有术,卸岭有甲”,说的就是中国盗墓的4大门派。但其中摸金和发丘都是同宗同源,所以也可归回一派。一、文献记载!我们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曹操有头痛症,当时有个叫陈琳的人,写了一篇文章来大骂曹操,结果居然把曹操的头痛给治好了,文章其中有一段说道:“而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

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这骂的就是曹操盗墓的勾当,如果没认真看过三国的可以去看看,书上和电视剧都有这一段。我们知道汉朝的武官有将军、中郎将、校尉三级,所以论资历发丘中郎将应该算是摸金校尉的顶头上司,发丘中郎将发号施令,然后做脏活累活的就是摸金校尉,这么说来发丘与摸金其实就是同宗同源,但有所区别的就是摸金校尉行事低调,而发丘将军则稍显高调,一般都把自己整成大商人、大掌柜什么的,并且发丘是公开和官府一起合作的,就是如果发现大墓,发丘便和当地官府或衙门一起去盗墓,然后共同分赃,所以摸金校尉们一直都很鄙视干发丘的。

二、发丘的失传!在小说《鬼吹灯》中,摸金、搬山、卸岭都出现过,为何就是不见发丘呢?原因就是发丘一派的圣物“发丘印”被毁灭后,发丘一派就彻底失传了,这“发丘印”是怎么失传的呢?其实在明朝初期,由于盗墓之风盛行,摸金、发丘、搬山、卸岭等门派更是猖獗,连朱元璋都害怕自己的陵墓被盗。这时候“观山太保”就出了个阴招,给了朱元璋一套“损符毁印”之法,所以大部分的摸金符被损毁(后来只剩胡八一他们那三个),导致摸金校尉们接连失业;然后又破坏了发丘的圣物发丘印,导致所有发丘中郎将下岗待业,同时大明朝又全国围剿搬山和卸岭,这才导致摸金、发丘、搬山、卸岭四大门派一度萎靡不振。

胡八一是摸金校尉的后人都知道,可是王凯旋怎么也成了摸金校尉呢?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摸金校尉  元宝  定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