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追了一阵,也就没追了,等到曹操停下来时,众将身上都受了伤,可见张飞之勇猛,但曹操还是这么容易就逃走了。以张飞之勇,又是乘胜追击,固然不能生擒曹操,明显可以重伤曹操的嘛,居然也让曹操逃走了,曹操大笑的时候不是说了,在此处安排一路伏兵,肯定会重伤自已,结果呢?曹操毫发无损,为什么呢?只有一个原因,张飞故意放水,否则曹操根本没这么容易逃走。

最后,曹操就逃到了华容道,华容道是一条小路,道路很窄以难走,坑坑洼洼的,而且还泥泞不堪,走着走着,还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这一条路曹操走的很艰险,曹操引军边走边堵塞身后的道路,以防追兵,没走几里路,曹操又开始大笑,众将又问,曹操说:周瑜、诸葛亮到底是无能之辈啊,如果在这里安排一支伏兵,我们都要束手就擒了。

话音刚落,关羽就带着500校刀手一字排开,拦住曹操的去路,这时曹操真的无计可施,只得在程昱的建议下,以恩情打动关羽,让关羽网开一面,才能逃走。于是曹操这位一世枭雄,既然低声下气地与关羽拉家常,谈往日恩情,希望关羽网开一面,要知道关羽这个人,吃软不吃硬,而且极重情义,华容道又是非常小的一条路,如果关羽不放,曹操只有杀了关羽才能冲过去,以曹操目前的败军之将,有能力杀关羽吗?当然杀不了关羽,就算是在正常情况下,曹操也没这么容易能杀得了关羽。

而且最最重要的是,曹操手下经过一连患的打击之后,只有27个人了,你让曹操用27人对战关羽带领的500校刀手,那不是送死吗?以关羽之能力,在华容道杀曹操易如反掌,但关羽没有杀,诸葛亮这么神机妙算的人,难道不知道曹操对关羽有恩情,难道算不出关羽有可能会放了曹操吗?当然不可能,诸葛亮就是这么故意安排的,因为诸葛亮压根就不想杀曹操!诸葛亮为什么不想杀曹操啊?道理很简单,孙刘联盟,孙权是主力,当时刘备的势力非常小,如果曹操死了,孙刘联盟也就没有联盟的必要了,孙权肯定是第一时间杀刘备,抢荆州,反正曹操死了,就没人能与孙权争荆州了,当时刘备只是依附于江夏的刘琦而已,在荆州没有任何地盘,势力非常小。

诸葛亮需要曹操活着来维持孙刘联盟,以方便刘备在荆州发展壮大,只有刘备壮大了,才能争夺天下。回到题目,华容道上如果关羽真要杀曹操的话,就是十个曹操也会被杀,那会的势力对比是500对27,完全是差别巨大的一场较量,况且关羽乃当世名将,华容道又是小路难走,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勇者肯定是关羽。只是诸葛亮算准了关羽不会杀,所以才让关羽守最后一道防线,并且在事后对于关羽的行为毫不追究。

曹操败走华容道,如果诸葛亮不是让关羽去守,曹操会死吗?

曹操败走华容道,如果诸葛亮不是让关羽去守,曹操会死吗

华容道是《三国演义》的一个精彩的亮点章节,也是曹操的一个致命弯道,更可以说是三国历史的一个拐点。华容道一役,诸葛亮本来可以就此结束曹操性命,从根本上改写历史,彻底打败曹魏,却因为重用了关羽而给了曹操喘息之机。剪断截说,先回答问题。按照当时的情形,诸葛亮不是派了关羽而是派赵云或者张飞,都可以轻易的杀掉曹操,曹操一定会死!但是事实上诸葛亮偏偏派了欠着曹操恩情的关羽,才导致最后放走曹操的结局。

这里边需要揭露一个真相!你看最有意思的是,在派发关羽之前,诸葛亮还煞有介事的嘱咐关羽绝不能放走曹操,并让他立下军令状。但关羽最终还是自食其言亲手释放了曹操。这个结局实际上正是诸葛亮所预料到的,而且也是诸葛亮最希望看到的。表面上是关羽放走了曹操,但其实是诸葛亮故意放走他的,因为诸葛亮深知,如果没有了曹操,三足鼎立局面就会失衡,在当时最得益的便是东吴,而以蜀国的实力根本无法与东吴抗衡!(这才是最要命的所在!)所以如果不放走曹操,那在实际上便也没有了蜀国。

这个结果也是诸葛亮所预见到的却也是诸葛亮所最不愿意看到的。作为战略家的诸葛亮的超人智慧就声色不露的裹涵在这个故事之中,知人善任的他不仅巧借关羽之手释放了曹操,达到了继续保持三国鼎立的政治局面的政治目的,同时卖给了对蜀国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关羽一个天大的人情,还用一道军令状制约了关羽,使他在当时乃至今后都始终留着一个把柄,亏欠着诸葛亮、亏欠着刘备、乃至亏欠着蜀国,只能拼着命忠心耿耿为蜀国奋斗终生!诸葛亮真可谓是老谋深算,一箭三雕的战略家军事家呀!。

《三国演义》华容道如果杀曹操,其文武班底有没有可能降刘备一起恢复汉室?

没有可能。曹操的班底干嘛要降刘备,降谁也不会降刘备,况且曹操还有儿子当接班人呢。先来看看曹操的班底有哪些人?曹操的班底主要由两部分人构成:一是以曹氏及夏侯氏为主的武将集团,这部分人牢牢掌控了曹操最核心的军队控制权,这部分人以曹仁、曹洪、曹纯、夏侯渊、夏侯惇等人为主,整个曹操手下最精锐的部队全部在这些人的掌握之中,上至朝廷,下到郡县,兵权基本控制。

曹氏及夏侯氏为主的武将集团是绝对忠心于曹操本人的,对大汉朝廷的忠心甚至不如对曹操更忠心,这是由他们的身份所决定的。二是以荀彧、荀攸、陈群为主的汝颖士人集团,这部分人掌握了朝廷的行政权,这部分人有荀彧、荀攸、陈群、赵俨、荀悦、钟繇、辛毗等,还有一些非汝颖的士人,如华歆、王朗等,这部分立志不一,有的忠心汉室,如荀彧,有的忠心曹操,如荀攸,可能之中还有一些两面派,如华歆。

汝颖士人集团不一定都忠心曹操,曹操一死,这部分人可能会分裂,有的支持汉室,有的支持曹操,还有的是墙头草,哪边强就支持哪边。如果曹操一死,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我觉得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以曹氏及夏侯氏为主的武将集团依靠手中的兵权,拥护曹操的长子曹丕即位,然后拉拢士人集团,继续重复曹操未完成的事业。因为兵权是掌握在这些人手中的,要知道当时是乱世,乱世之中有兵权就是最强大的,正所谓枪杆子出政权 ,就是这个道理 ,那些以荀彧为首的士人集团当初也是在曹操的扶持下,能够在汉献帝的身边继续大汉王朝的寿命,要是曹操不支持,这批人哪有机会扶持朝廷。

要知道当时的曹丕已经22岁了,22岁已经过了弱冠之年,按照古人的说法,就是成年人了,况且古人都比我们成熟早,结婚也早,一般13~14岁就结婚了,22岁正常的话, 儿子都6~7岁了,而且曹丕又不傻,文武双全,又懂权术,完全可以接班,人家孙仲谋19岁就接班了呢,有什么不可以的!如果曹操真的死了,那么他留下的势力仍然是三国最强大的势力,雄据北方八个州,又有皇帝在手,既出师有名,又实力雄厚,如果曹丕接班,就仍然是天下最大的势力。

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曹操死了,曹丕接班,就会面临一系列的政治及军事问题,曹操一死,北方八州中不臣服的势力就会勾结汉献帝的小朝廷进行反抗曹丕的行动,曹丕就得面对国内此起疲伏的叛乱,同时又要面对南边的孙权和孙权的虎视眈眈。如果曹丕处理得好,就会顺利完成权力交接,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重新让北方陷入分裂和动乱,曹丕的接班其实很像当年19岁的孙权接手江东的情况,当年孙权接手江东也是内有忧患,外有强敌,连自已的宗亲都反叛,但是孙权仍然在张昭和周瑜的支持下,稳定了局势。

当然,孙权能稳定局势,曹丕应该也能,曹丕在武力方面不用担心,曹氏及夏侯氏是绝对忠心的,什么?你说曹仁、曹洪、曹纯、夏侯渊、夏侯惇会分裂争权?不会的,你放心好了,联合对他们来说,才是利益最大化,如果他们分裂,整个曹氏及夏侯氏将有灭族的危险,你觉得他们傻吗?政治斗争是残酷的,曹丕要想控制北方八州局势,必须尽快稳定局势,攘外必先安内,曹丕的首要任务就是先稳定政局,然后再对付外面的强敌,魏国人才这么多,曹丕随便用两个,也不至于把一手好牌打成烂牌。

《三国演义》中,曹操曾败走华容道,如果关羽铁了心要杀曹操,曹操还有活路吗?

历史是不容许假设的,假设曹操华容道被杀,以后所有的历史都会被改写。如果真想让曹操死,把张飞和关羽的军令调换一下就可以了。或者,在张飞赵云的伏击之下曹操就死了。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回顾我们所走过的路,不管对错,艰难困苦,顺利吉祥是不是都有其合理性!就是华容道,关羽要杀曹操,也未必能杀的了。不定会出现什么情况!。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华容道  逃之夭夭  三国演义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