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问一句,武庙十哲韩信和诸葛亮谁地位高?

就问一句,武庙十哲韩信和诸葛亮谁地位高

武庙十哲始于唐朝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所设置的庙宇,以周朝开国元勋姜子牙为主祭,以汉初张良、战国时齐国田穰苴、吴国孙武、魏国吴起、燕国乐毅、秦国白起、汉初韩信、蜀汉诸葛亮、唐朝李靖、李绩等十人分左右两列为陪祭,张良等前五人在右列,白起等后五人在左列。武庙十哲并不是名将榜,而是以个人忠贞品德为先,其次军事,再次对后世影响为标准名列的。

像后来有篡国之嫌的曹操、司马懿、刘裕等战功显著之辈,均被排除,其根本意图就是唐朝统治者为了表彰辅君忠臣,以励唐藩镇各将效忠唐室。因此诸葛亮被列入五庙十哲是名符其实的,甚至比韩信更有资格列入。诸葛亮比韩信更忠。韩信被刘邦封台拜将后,收关中,擒魏豹,灭赵歇,胁燕王,拔齐国,听从说客蒯通之言,趁刘邦危急需要帮助之时,要胁刘邦封其为齐王,恃功争位之意显露无疑。

刘邦打败项羽,迁封韩信为楚王,韩信却收留隐藏项羽大将钟离昧,听其反言而心动,说明韩信已有叛逆之心。韩信被贬淮阴侯,自恃功大,耻于与樊哙辈同列,心生怨言,教唆北上就封的卢绾谋反,自己在京城作内应,后因家臣告密,韩信被斩。而诸葛亮自出茅庐,忠心辅佐刘备、刘禅两代蜀汉君主,无论处境多么艰险,诸葛亮始终如一,效忠蜀汉,从未有过动摇。

刘备让自己干什么就干什么,刘备给自己什么官,就做什么官,即使辅佐刘禅,也是君君臣臣,礼节丝毫不废,为复汉大业,尽心尽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阐释了自己忠贞为臣的大节。诸葛亮与韩信在军事上不可同日而语。乱中统一易,稳定取国难。韩信之所以能在楚汉战争中大展其军事才能,有一个很得天的社会环境,那就是秦末大乱,楚汉相争,天下人心不稳;有一个优良的创业平台,那就是刘邦给予的统帅之权;还有一个一心从事军事的条件,那就是萧何等为其保障军需供应,他可以在前方一心打仗,不用考虑其他事情。

因此韩信克三秦,是因被封三秦的章邯、司马欣、董繄三王甚不得关中民心;灭魏、赵,平燕、齐,那是因为天下民心不定,各诸侯封国刚刚成立,立足未稳,让韩信“一明一暗”之术畅行天下,以优势攻心之术通行九州。而诸葛亮所在的三国时期情形就不同了,天下十三州,曹魏得其九,人口最多,兵力最强,自汉末曹操一统北方,北方之人早已承认曹魏的统治,民心稳定,军力强劲,关中长安至洛阳,已是曹魏统治的政治文化中心,铁板一块,是很难啃动的。

蜀汉历经几次大战,国贫民弱,白帝托孤,诸葛亮接手了岌岌可危的滥摊子,利用两三年的时间,通过内修政理,外抚诸边,很快稳定了政局,恢复发展了经济,整军备战。接着开始了南征北战,七擒七纵,平定了南中叛乱,开蛮人治蛮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先河;五次北伐,因山路崎岖,路途遥远,粮草不济,军力弱小,而且曹魏强大,守备有力,未能成功。

但五次北伐,以守为攻,搅扰了曹魏的迅速富强势头,确保了蜀汉国祚延绵,而且次次都有斩获。敌一次北伐使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叛魏,不是马谡失街亭,诸葛亮差点就占据了陇西重地;第二次围攻陈仓二十余日不下,粮尽而退,在归途斩追击的曹魏大将王双;第三次收取武都、阴平二郡;第四次在上邽卤城之战中大败司马懿,获甲首(军官的人头)三千,铉铠五千领,角驽三千一百张,还在退军之际,于木门道射杀曹魏名将张郃;第五次出斜谷,驻军五丈原,司马懿畏蜀如虎,坚守不出,任蜀汉军在眼下与当地居民杂处耕作。

后终因诸葛亮食少事烦,体力不支,大星陨落五丈原。蜀汉有序退军,诸葛亮木雕吓退追击的司马懿。等蜀汉军安全退去,司马懿入蜀汉军营旧地,不由感叹诸葛亮:“真乃天下奇才也!”由此也留下“死诸葛走生仲达”的千古民谚。同时呢,由于蜀汉军政咸决于亮,诸葛亮不仅要统兵北伐,还要时时裁夺其他国政,说他日理万机,鞠躬尽瘁真的是一点也不为过。

诸葛亮对后世影响要大于韩信。韩信虽然军事成就突出,但在忠贞品格上多为后人争议,据说虽与萧何整理过《韩信兵法》,但未能留传于世,理论上的用兵之道很是缺乏。诸葛亮忠贞为国,品格高尚,成为后世贤相的楷模。在军事上,诸葛亮不但有军事实践,还有军事著作《诸葛亮集》传世,对后世影响很大。而且诸葛亮在军事上还有很多发明创造,如排兵布阵的八阵图,改进了诸葛连弩、蒲元刀,发明了木牛流马、孔明灯、孔明锁、馒头等等,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为一千多年前诸葛亮的发明创造而感叹不已。

诸葛亮出将入相,才兼文武,统摄军政,得其一人足可以安邦定国。从为人处世的品格上,韩信远不及诸葛亮;从军事上,二人相处历史大环境条件不同,不可同日而语,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从对后世影响上,诸葛亮是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创造家、书法家,被后人赞为“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而韩信仅军事家而已。

诸葛亮明知北伐不会成功,为何还要屡次进行北伐?

刘备的去世,代表着荆州集团和益州集团之间彻底的绝裂了,因为诸葛亮平衡不了这二个集团的矛盾,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集团是有抱负的才跟随刘备的,而以李严,谯周,费祎等为首的益州集团是自守其土,不想为所谓的大汉而四处奔忙,以李严迟运粮草,费祎限制姜维的兵力,以及谯周劝刘禅投魏就可以看出来。诸葛亮知道,不思安危,养成夜郎自大,蜀国必然的亡,但是出兵北伐如果成功了,这些矛盾就不存在了,如果成功不了,矛盾也是如此,所以诸葛亮哪怕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北伐,就是为了转移矛盾,平衡二者的关系!。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攻城掠地  黄月英  助阵  觉醒  诸葛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