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史上,之前从没有一部影片,火得如《大话西游》这样奇特。更奇特的,是《大话西游》带来的独特文化现象:“大话西游”现象。21世纪初常喜欢把《大话西游》台词挂在嘴边,处处模仿《大话西游》的年轻人,常被叫做“大话一族”,堪称当时年轻人群体里的火热时尚。就连影片里《ONLY YOU》等插曲,年轻人平时也是“一言不合就唱起来”。

大学里逢年过节的联欢会上,“模仿”“恶搞”《大话西游》,都是不可少的节目……各类文艺作品文学评论也纷纷“跟风”,《大话西游》的电影风格,被戴上了“无厘头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各种“荣耀称号”。2000年出版的《大话西游宝典》(2000年6月现代出版社第一版),首印的两万册上市两个月就销售一空。初兴的网络小说里,也形成了著名的“大话西游派”,涌现出了《悟空传》《沙僧日记》《重生西游》等经典作品,热度持久不衰……以2000年北京晚报的评论:“从来没有一部电影像《大话西游》这般得到如此众多年轻人的心理认可,并在网络上迅速传播。

”那么为什么,一部“扑街”好几年的《大话西游》,会在世纪之交时突然“躺红”,留下让一代年轻人刻骨铭心的火热记忆呢?首先一个原因,就是这部电影的高品质。《大话西游》的艺术价值,包括“后现代主义”“无厘头表演风格”“解构主义主题”等内容,从当年到今天,业界人士们都分析过千万遍。但更值得一说的,却是影片精良的制作。

就以演员来说,无论是“投资人”兼“主演”的周星驰,还是吴孟达、李健仁、蓝洁瑛、莫文蔚等香港演员,甚至陆树铭、吴钰瑾等大陆演员,都正处于演艺生涯的黄金年华,也把他们最好的表演状态,贡献给了这部“荒诞电影”。哪怕是拍摄时严重不认可该片的西影厂编导们,也高度认可周星驰团队的敬业精神。一百多天的艰苦拍摄,中间经历了风沙等自然条件的考验,还临时扩充更改了剧本内容。

周星驰团队却展现出了精干高效的工作风格,甚至团队里每一个人都身兼数职:女主演朱茵客串了猪八戒,副导演江约诚客串了“瞎子”“报喜人”等角色。全都为了节约时间人力成本。以学者钟鹭的话说:“他们的表演也并没给影片丢脸”。虽然拍摄速度极快,但剧中的许多细节,制作却十分严谨:比如给周星驰配音的石班瑜,有时重要的台词都要重说十多遍。

当然也有“一遍过的”——片中那段“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石班瑜花了许多心思分析这段台词,背到滚瓜烂熟后走进了录音棚,关上灯后完美录好了这段台词,整个人却已泪流满面……这段被“大话一族”们反复模仿,红遍全中国的经典台词,就是以这“入戏至深”的方式完成的。另外还有影片的配乐,出自著名音乐家赵季平之手。

片尾曲《一生所爱》,则是由香港音乐人卢冠廷与妻子唐书琛完成。也都是我们所熟知,至今仰望的经典。这样一部“拍摄奇快”的电影,却以极致的匠人精神,把每一个细节都精心雕琢完成,然后历经时间考验,变成几年之后,多少“大话一族”们难忘的片段。而与“高品质”同样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部电影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中国互联网文化的“童年”时代。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互联网刚刚开始普及,网络文化如同一张白纸,而制作精良的《大话西游》,借助网络高效的传播方式,就成了这张“白纸”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特别是1996年《大话西游》进入北京高校,以及1997年央视电影频道播出《大话西游》后,当时第一批“大话西游粉丝”们,就开始尝试通过互联网,表达观影的感受。

在那个没有“微信”“qq”“微博”的年代里,“水木清华BBS”等论坛,成了讨论《大话西游》的知名平台。但就是这样一个“白纸”般的互联网时代,《大话西游》的热度开始逐渐升温,到了1999年左右,许多粉丝们更自发组建了大量“大话西游网站”,虽然这些网站的内容,以今天看已是比较简陋,多是些台词分享与心得体会,却带来了火热的参与度。

还是如钟鹭《大话西游之路》一文的形容:“随便输入《大话西游》几个字,搜索引擎就能找出四五十个《大话西游》的专门网站”。如此“流量”,不火也难。同样是这个“互联网文化”的童年期,初兴的“网络文学”等新文化形式,更把“大话西游”的热度推向了新高。各种的“跟风”“恶搞”成了那时网民的“时尚”,也让关于“大话西游”的热度,随着一系列“衍生品”的出现,有了更旺盛的生命力,终于形成了独有的“大话西游现象”。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奇迹  大话  带队  创造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