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百损道人为蒙元朝廷收买,专门为朝廷铲除异己,也受朝廷调派,上武当挑战张三丰,意欲取代张三丰的武林地位。此时的张三丰所修炼的“纯阳无极功”大成,为了替中原武林除害,接受了与百损的一战。百损的内力在张三丰之下,张三丰的纯阳内功又刚好克制了他“玄冥神掌”的寒毒,因此最终丧命在了张三丰的手下。张三丰此战为武林除去一大祸害,也因此确立了他一代宗师之名,开始了武当派泰山北斗的地位。

(1316年)而八十岁后,创出的那套空前绝后的“真武七截阵”,更将张三丰的武学成就推向了另一高峰。同是道门阵法,张三丰的这套“真武七截阵”,远胜了当年全真教创派祖师王重阳留下的“天罡北斗阵”。“天罡北斗阵”阵法亮相后不久,便被黄药师参破了抢占北极星方位理论的破阵之法,但“真武七截阵”,却根本就无破阵之策。

毕竟相当于当世之中六十四位心意相通的一流高手,同时出手的威力,有谁能破。张三丰的这等修为,当年的王重阳能获得天下第一,他又何尝不能呢?若说学究天人,唯有张三丰当之无愧。张三丰所创下的武当一派武功,其武学地位有多高,在他百岁那年创下“太极功”之后,《倚天》中明写已不输于禅宗始祖天竺达摩祖师东传的少林派武功,金庸先生如此明写,等于是将张三丰比肩了达摩(1346年)。

这纵是黄裳与斗酒神僧,都是没有过的评价。金庸先生笔下的张三丰,金老给了他太多的肯定,而我们谈论张三丰,除了肯定他的武学成就,更应该看到他那海纳百川,心系天下苍生的广阔胸怀。张无忌自小遭遇家破人亡的变故,若不是少年时跟在张三丰身边,得到张三丰那几年的言传身教,定然会变成充满仇恨之人,若是一旦练成神功,则当时的武林危矣。

哪可能会以一己之力,强压自己的仇恨,消除明教与武林各派的隔阂,然后整合武林力量,形成抗元统一战线,促使汉人的抗元大业再兴高潮呢?从这一层看,中原武林仇恨和纷争的化解、汉人的复国大业,张三丰功不可没。欢迎关注羽菱君扯金庸武侠前后传系列(图片来源于网络)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为什么《倚天屠龙记》里面修炼乾坤大挪移容易走火入魔?

小说中明说,“乾坤大挪移”之所以难练,其根本就在于内力。许多聪明才智、武学修为远胜于张无忌之人,竭数十年苦修而不能练成,其间的分别,便在于张无忌内力有余,而这些人则是内力不足。张无忌能练成“乾坤大挪移”,完全是得益于他在先前练成了“九阳神功”,而且更为重要的还是,他练成的是,功行圆满,大成版的“九阳神功”。

“乾坤大挪移”的难练在于对内力的深厚,有极高的要求。“乾坤大挪移心法”,就如小说中所说那般,实则就是运劲使力一项极巧妙的法门,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内劲”,根本的道理是在于发挥每人本身所储蓄的潜力。事实上一个人体内的潜力一旦发挥出来,其威力是很不可思议的,只是有些潜力在平时使不出来,但遇到紧急关头,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往往都能负起千斤,做出在平时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这便是巧用内劲。

“乾坤大挪移”其实就是极为巧妙的将内劲运用出来的一门功法,只是在武侠世界里,这种内劲说的便是内力,“乾坤大挪移”便是要将内力加以调动、运御和巩固,然后发挥出极致的威力。张无忌在练就“九阳神功”之后,就是本身已经储蓄了当世无人能比的内力,只是未得高人指点,未学高明武功,运使不出来。他修习“乾坤大挪移心法”,就等于是及时受到了高人的指点,在他体内潜力如山洪蓄谷后,指点他如何引入宣泄通道,一开闸即沛然莫之能御。

练“九阳神功”是积蓄山洪,此事甚难;而“乾坤大挪移”则是凿开宣泄的通道,知法即成。这门心法之所以难练,稍一不慎便会走火入魔,全因运劲的法门复杂巧妙无比,而练功者却无雄浑的内力与之相辅。这就是说,这些练功者本身就没有能够调动得出来的内力去运使,就像在极其干涸之处去抽水,但这些人却不知道这回事,一味的去汲取调动,勉强修习,就变成了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这种情况之下,继续去强行修炼下去,就等于是将体内本就所剩无几的内力抽干。内力一无,劲力全消,要不就是提前体力耗尽而死;要不就是没有了足够的内力,去支撑、控制和运御已经被调动出来的内力所产生的那股气劲,做不到收放自如,然后真气乱串,内息分岔甚至是相冲相撞,引致经脉尽断,走火入魔而死。像第八代的钟教主,练成第五层的当天就走火入魔,便是驾驭不了第五层所产生的那股内劲。

 4/8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战记  屠龙  修为  9377  神装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