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得”,一个得宠,一个受辱;两个“失”,一个失宠,一个止辱;两个“惊”,一个惊喜,一个惊恐。“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如果单就“宠为上”而言,“得之”者,“得宠”也,乃“惊喜”之“惊”——可以弹冠相庆,得意忘形,因此最终带来“满招损”的结局;“失之”者,“失宠”也,乃“惊恐”之“惊”——会惊恐万状,忧心忡忡,甚至郁结成疾。

如果单就“辱为下”而言,“得之”者,“遭受羞辱”也,乃“惊恐”之“惊”——会闷闷不乐,愤愤不平,因此而伤心而致伤身;“失之”者,“羞辱止”也,乃“惊喜”之“惊”——止住了羞辱也可能惊喜得忘乎所以。什么叫“贵大患若身”?我有大的担忧的原因是我对获取有强烈的要求,如果我对获取没有强烈的要求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贵大患若身”,就是把大的担忧看得像自身性命一样重要。

为什么会“贵大患若身”呢?“为吾有身”,是我存在自身利益,自身有利益需求。“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这其实是社会人的一种常态,古往今来,争权夺利、争名夺利的现象一直没有停止,有太多的人对权力趋之若鹜,如蚁附膻,如蝇逐臭。老子生活的时代的人们是这样,如今之人依然故我,有几人能跳出“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的怪圈呢?《道德经》第四十四章也曾讨论名利财货与“身”的关系,提出三个疑问:“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随后间接给出一个结论:“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这似乎是本章内容的一个补充。所以把自身交给天下的人可贵,可以倚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把自身交给天下的人可爱,可以信赖,可以把天下交付给他。《道德经》推崇的是“无身”的境界。“以身为天下”,用今天的话讲是“把自身交给天下”。要注意“把自身交给天下”并不是“为天下献身”,而是“将自己融入天下”,“以天下事为己任”,明确自己是天下的人;不是把天下当成自己的——达到这个境界,当然可以倚重,可以信赖,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以身为天下”是无私忘我的境界,所以可贵,所以可爱,所以“若可寄天下”“若可托天下”。置身于争斗的漩涡之外,何等超脱!超然于物外,反而“外其身而身存,后其身而身先(第七章)”。坊间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不怕收入少,就怕死得早”,“知足者富”(第三十三章),无欲则刚,无欲就会无忧,保持无忧的良好心态就会健康。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什么意思?怎么解读?

谢谢你的邀请!这是毛泽东同志于1925年秋天离开韶山前往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工作在途经湖南长沙过程中重游在橘子洲头触景生情而作的一首诗。那时候他望着湘江北去的一瞬间继而触发起面对中国革命目前处于低潮的时候由谁来担当起这个历史责任呢,所以即兴吟出了这首《沁园春.长沙》的诗来。“帐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三句直抒胸怀,在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景色中不禁触景生情,也很自然地联想到中国的革命命运和中国革命的不久将来而进入了深沉处的思考,继而提出了“谁是大地的主宰”的问题。

康震为何因解读《石壕吏》引发争议,还被批:不知道在侮辱谁智商?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萨沙第8677条回答。两个字就可以点评:荒谬。首先看看《石壕吏》的大背景,当时唐军进行大反击,然而因内部矛盾重重,导致全军崩溃,被叛军击败。唐军损失惨重后,胡乱在控制区抓丁抓夫,补充损失。康震的观点是这样:其一,石壕吏为何要“夜捉人”?康震认为这是临时扩充兵员,可称是情有可原。其二、石壕吏虽然态度凶恶,“吏呼一何怒”,但却是国家公务员,职责所在,态度不对,行为却无大错。

其三,诗中之老妇“请从吏夜归”,表达一种明显的爱国价值观,表示当国家和民族遇到危难时,百姓还是会毅然挺身而出。这种基本是胡言乱语,是对历史常识不了解的现代人的想法。首先,扩充兵员确实不能说有错,但历朝历代都有规矩。就看抗战时期战局那么吃紧,壮丁也是按比率抽取,三丁抽一,五丁抽二。也就是家里2个适龄男人,只征召1个,如果有5个男人则抽2个。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独子不需要参军,更别说家里没有男人的。为什么这么做?因为老百姓要生存,家里需要男人种地、做生意、做工,养活全家。男人都当兵去了,家里老幼妇孺就得饿死。《石壕吏》中家里三个儿子全部参军,两人已经战死,只剩下一人。家里只有一个守寡的儿媳带着孙子、一个老太还有一个老头子,都完全不符合征兵的要求。

就常理来说,这三人都不可能被征召,然而如果老头子不逃走,被抓的就是他。最终连老太都被抓走做民夫,可见当时抓丁到了什么地步,完全不管老百姓的死活。试问,如果这家真的只有儿媳、小孙子和老太太,现在老太太被抓,儿媳和孙子还不是饿死吗?他们的生活谁来管?目睹惨剧的杜甫如果不是华州司功参军,是个官员,恐怕直接也被抓走了。

就算国破家亡的时刻,也不能抓丁抓夫到这种地步,这完全是不让人活命吗!套用日本网友一句话:如果国家随便让老百姓为他去死,根本不考虑老百姓的生存,这种国家早点灭亡更好。其次,石壕吏的态度。石壕吏态度极为恶劣,而且无耻下流。大家注意,其实石壕吏抓走老太太的意义不大,因为她是妇女,年龄很大,说难听的只能做做饭而已。

而老太太其实是不用做民夫的,因为她去了没什么用,什么重活都干不了。但老太太为什么主动要去呢?其实老头子已经跑了,不需要老太来掩护他,唯一需要掩护的就是还在喂奶的儿媳。石壕吏中没有记录官吏的话,但显然他是威胁要抓走连完整衣裙都没有的儿媳。毕竟儿媳年轻,去军队还能做点比较重的工作。老太太怕儿媳走了以后,吃奶的小孙子活活饿死,无奈之下只能主动代替她参军。

可见,石壕吏无耻下流,连喂奶的妇女和高龄老太婆都不放过。大唐就算要求抓丁,也不可能要求抓走妇女、老太婆,都是石壕吏自己抓人凑数,反正抓不到男人就抓女人。这种属于极度的缺德,竟然还有人说石壕吏的态度凑合,行为无错。再次,诗中之老妇“请从吏夜归”,表达一种明显的爱国价值观。这让人笑喷了,上面萨沙写的很清楚,老太是为了小孙子免于饿死,迫于无奈才顶替做民夫。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绍勋  韩熙载  夜宴  解析  精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