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特劳斯家族之后,必须要提一下维瓦尔第,他的《四季》,我想太多人都耳熟能详,不再赘述。个人认为,维瓦尔第绝对属于浪漫主义作曲家。还有贝多芬和莫扎特。贝多芬的《命运》、《欢乐颂》、《英雄》和《悲怆》,可以由浅及深地去听。莫扎特的钢琴曲目非常多且容易普及。而且,莫扎特的钢琴曲,经历过一此沧桑的人会真正喜欢这些作品的。

 最后是一些个人喜欢的小品,推荐给大家: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间奏曲》,比才的《卡门组曲》,圣桑的《天鹅》,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我考九级和的外国乐曲以及参加清华文特的参赛曲目),约翰.威廉姆斯的《辛德勒的名单》等等。这类型的小品还有很多,都是色彩又好,又浅显易懂的好曲目。   古典音乐重要的是聆听和感悟,只要感觉悦耳动听,触及心灵就可以。

音乐是怎么产生的?

音乐是怎么产生的

简单的说,音乐就是有规律的声音。大家都知道音乐好听,但说到音乐的产生,就多少有点枯燥了。如果你真的喜欢音乐,不妨继续看下去。音乐的产生有多种视角,下面我们只谈音阶的问题。很早以前笔者就有个疑问,有记载的音乐在中国出现了几千年,欧州的音乐也有近千年历史。音乐在不同的地方独立产生,可为什么音阶基本上都一样?简单说就是中外的音乐音阶都是1234567(中国古代是:宫商角徵羽即:12356),难道是碰巧了?这肯定是解释不通的。

其实音乐确实有它内在的规律,听我慢慢道来。如果我们拿根绷紧的弦弹出一个声音,我们按住弦中间,用它一半的长度再弹出一个声音,你会发现两个声音之间似乎有点关系。现在我们当然知道了,因为这两个声音的震动频率,恰好增加了一倍,这两个声音在音乐上是高8度的关系。当我们用弦弹出一个声音的时候,我们听到的是一个主音,它有一个基本的、确定的震动频率。

其实它的这个频率并不是单一的,它里面还包含了很多频率较高的声音,称为泛音。我们现在知道了,这些泛音的频率,是主音频率的整数倍。例如某个基音C的频率是65.4赫兹,它里面还有十几个泛音。其中第一、二、三、四、五泛音的频率分别是:130.8、196.2、261.6、327.0……(赫兹),它们都是65.4的整倍数。

分别是音高不同的C、G、C、E、……。其中的第一、第二泛音就是纯五度关系,五度相生律就是以它为标准产生的。如果我们按住弦的1/2、1/3、2/3、3/4等位置再弹出声音,便发现这一串声音特别协调好听,其实这些声音的频率就是前面说的泛音的频率!这样在8度音之间,就形成了一串美妙协调的声音,因为它们的震动频率,都是整数之比的关系。

这就是音阶CDEFGAB的来源。中国和欧洲的音乐都遵循了声音的这个规律,当然形成的音乐是一致的了。明白了?中国古代把这一串声音称为宫、商,角,徵(zhi),羽,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距今已经2600年。它们就是西方音乐中的1、2、3、5、6。西方音乐的五线谱最早出现在希腊,到17世纪逐渐成熟。五线谱也是现在世界上普遍的记谱方式。

现代的西方音乐用音名CDEFGAB来表示一个音阶。其中的EF,B和高一个音阶的C定为半音关系。在一个八度中,它们的震动频率,也就是音高都是确定的。现在人们规定了一个音阶中(小字一区)的A,震动频率是每秒440次,称为国际标准音高。这样一来,全世界的音高和音阶关系也就统一了。从另一个角度讲,人们利用各种乐器,有规律的模仿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于是就产生了音乐。

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弦乐、管乐、键盘乐、弹拨乐、打击乐等各种乐器。有五线谱和简谱等记谱方式,有了大小调和各种风格,民间艺人和音乐家也创造了各种风格的音乐、歌曲。音乐一步步走向辉煌,成为我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附带说明一下,精确的音阶是按五度相生律或12平均律产生的。比如弦乐调弦就是用前一种方法,钢琴调律就是用后一种方法。

天籁和迈腾怎么选?

日产天籁动力总成老旧,万年不变的自然吸气发动机和提速乏力的cvt变速箱,让人丝毫没有任何驾驶的激情和乐趣。比如,其顶配2.5l车型的零百加速为9.7秒,这个速度还不如迈腾1.4t提速快。而迈腾1.8t的零百加速是8.3秒,迈腾2.0t车型的零百加速是7.1。当然,自然吸气车型跟涡轮增压不应该比动力,不过,在油耗方面,老天籁也丝毫不占任何优势。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皮卡堂  bilibili  音符  天籁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