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兀术(完颜宗弼)闻知大怒,亲率十万大军,跨过渭河,进抵宝鸡,所到之处,结连珠营,垒石为城,企图一举打开入川门户。吴玠为了引诱金兀术到和尚原,主动放弃了神岔关,让弟弟吴璘引骑兵三千,在原北的神岔沟设伏。吴玠精选强弓劲弩,将弓箭手分成三排,列队于阵地前沿,当金兵冲锋,第一队弓箭手瞄准放箭,随后迅速蹲下,第二队、第三队依次放箭。

如此轮番射击,箭如雨下,粉碎了金兵多次猛攻,金军大败,死伤甚众。吴玠一鼓作气,不给对手喘息的机会。这天夜里,金军收兵,埋锅造饭,吴玠命神射手持强弓对准火光射击,吓得金兵不敢点火。夜半十分,吴玠组织奇袭,向完颜宗弼的大营发起攻击,金军人困马乏,在睡梦中又被痛打了一顿。次日凌晨,完颜宗弼下令向宝鸡北撤。在神岔关遭到吴璘早已在山涧的埋伏。

金军急忙后撤,准备转守为攻。吴玠则从背后从和尚原一路掩杀过来,金军见前有埋伏,后有追兵,损失惨重,只好弃尸躲避。金人粮草辎重均为吴玠所得,金兀术本人身中数箭,直到金人援兵赶到,这才得以突围而逃。此战是宋金战争中,金军遭遇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惨败。20余名金将被生擒,数以千计的金兵被俘,就连完颜宗弼自己也是死里逃生。

和尚原大捷的消息传到朝廷,热衷于逃跑的宋高宗这时也为之兴奋,忙遣人慰劳前线将士,钦命吴玠为镇西军节度使,吴璘为康州团练使。吴玠也因此成为南宋以来第一个因军功而拜为节度使的大将。“和尚原之战”虽然成就了吴玠的威名,但没能阻止金军大举进攻四川的步伐。敌众我寡,宋军在宋金战争中仍然处于劣势。不久之后,金人卷土重来,他们绕过和尚原,从宋军防守较为薄弱的饶风关(今陕西安康石泉西北)发起进攻。

“饶风关之战”时,吴玠已经转移到祁山道上的仙人关(甘肃徽县东南)驻防。得知金军进攻,吴玠星夜兼程三百里,增援饶风关。到达后,吴玠一边修筑防御工事,一边派人给金军大将撒离喝送去一筐柑橘,并写上一张纸条:“贵军远道而来,用它聊以止渴大军远来。今日决战,各忠所事”。撒离喝收到吴玠这个礼物后,大惊失色。以手杖击地道:“怎么来得这么快呢”!撒离喝认为吴玠善用强弓硬弩,就不再采取此前密集进攻的战术,而是改派一批精心挑选的士兵,身披重铠,登山攻险。

每名重甲金兵身后都有两名士兵助推登山,也就是一人先登,后面两人紧跟;前面的士兵战死,后面的取代他继续进攻。吴玠军弓弩齐发,并用巨石向下滚压,就这样打了六昼夜,金军虽尸体堆积如山,但并没有后退。吴玠部下有一位下级军官因犯罪怕遭到处罚,偷偷投降了金军,引导金军通过祖溪小路,偷偷潜入饶风关背后。吴玠难以抵挡,于是溃败,退守西县(今甘肃陇南)。

金军进入兴元,刘子羽退保三泉(今陕西宁强),筑建潭毒山城以自卫,吴玠到三泉同刘子羽会合。不久,金军北撤,吴玠急忙派兵在武休关拦截金军,掩击金军后卫部队,金兵堕落深涧而死的数以千计,遗弃全部辎重逃走。金朝开始谋划攻宋时,本以为吴玠在西边,因此通过隘阻地区从东边发起进攻,没想到吴玠奔驰而至。虽然侵占宋三郡,但得不偿失。

朝廷晋升吴玠为检校少保,充任利州路、阶、成、凤州制置使。绍兴四年(1134)二月,伤愈复出的完颜宗弼亲率10万精兵攻打仙人关。吴玠麾下的兵力才不过3万,金兀术认为一旦击败吴氏兄弟,就可乘势攻入四川,然后顺流而下直逼江南。完颜宗弼休整数日后开始向杀金坪发起猛攻。先前,吴璘在和尚原,粮饷供给不上;吴玠认为该地距离四川太远,让吴璘放弃和尚原,专门经营仙人关右边的杀金坪,吴璘率领轻兵从七方关兼程倍道赶到,同金兵连续交战七个昼夜,才得以同吴玠会合。

金兀术废九牛二虎之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终于拿下杀金坪。吴玠在第二道防线布置了熟悉的“驻队矢”,还是用老办法,以神臂弓猛击金兵。神臂弓是北宋神宗年间发明的一种弓弩,射程可达240余步,可穿透榆木,射穿铠甲。金兀术列开阵势,反复冲锋,双方死伤无数,阵地上尸体遍野。金兀术在仙人关久攻不下,始终未能突破吴玠的防线,金兵早已疲惫不堪,携带的粮草也所剩无几,许多士兵萌生退意。

这天夜里,吴玠派出一支奇兵,手持长刀、大斧,擂鼓呐喊,从左右两翼杀入金兵大营。金军遭遇夜袭后,更是成了惊弓之鸟。顷刻之间,完颜宗弼的营寨就被攻破,金兵在大营丢失后的连锁反应下,全线溃败,丢盔卸甲。狼狈逃回了凤翔。金兀术失败的历史再度重写。“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仙人关之战,金兀术对这首诗终于有了深刻的理解。

 5/7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攻城战  第九  重返  攻城  帝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