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刺刀会不会对枪支的精度造成严重影响

会有影响的。一开始滑膛枪的枪上并没有装配刺刀,由于装填速度较慢,很容易就让敌人冲击到近身的距离,被打得措手不及。后来在枪管上面套了个简易的刺刀,这样在不影响火枪手装弹的同时还有近距离刺杀的自保能力。后来改良成在刺刀上装弹簧卡笋,再与枪连接的固定方式。现在的刺刀和上述的原理大致相同,只是增加了刺刀的多用性。

通常的设计都是直接利用刺刀上的卡簧装在枪管上,再通过刺刀上的枪口环套在枪管完成固定。目前来说大部分国家枪械的刺刀上都有枪口环,采用硬接触的方式直接固定在枪管上,这样的设计简单可靠。不过如果说到在战场上两军交战,拼刺刀肯定会影响精度的。因为首先枪械自身的设计在重心平衡上就没有刺刀的位置,装上了刺刀首先就已经打破了整个枪械的平衡。

再加上现代枪械的枪管做工优良,材料的进步,提升了枪械的精度,但也就使得枪管很“金贵”。在经过磕碰之后,如果枪管产生变形哪怕只是略微的弯曲,多少都会对精度有影响,更何况是拼刺刀这种剧烈的撞击。首先如果在一场战斗中通过拼刺刀活下来,那么在庆幸之余,检查对枪械精度是否有影响还是有必要的。如果没能幸存下来也就没有必要检查了。

冷兵器时代,独占鳌头的“长矛”, 为何却在一夜之间惨遭抛弃?

长矛这种武器,自从人类在旧石器时代便已经开始使用,基本上在整个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期,都可以发现长矛的身影。在冷兵器时代,长矛一直处于长兵器的王者地位,不论东西方。可以说从步兵到骑兵再到水兵,都回去使用长矛。即使在文艺复兴的早期和中期,长矛还做到了和新兴起的火枪配合组成方阵,并发挥出了可怕的杀伤力。事实上,长矛并不是一夜之间惨遭抛弃,关于其被淘汰还是有个简短的过程的。

在17世纪之前,西班牙人将长矛方阵发挥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这也就是著名的西班牙方阵。早期的西班牙方阵,在人员调配和组成上参照了古罗马的步兵方阵建制和瑞士长矛方阵的作战模式,创编出了当时最强的步兵方阵——西班牙方阵。随着方阵战术的不断革新,西班牙方阵经历了革除长戟兵和剑盾手—长矛:火绳枪=8:2—长矛:火绳枪=3:1三个阶段,并于17世纪初期最终发展成熟。

可以说当时整个欧洲都在学习这种方阵,无论是法国德国还是刚刚崛起的荷兰,但唯独有一个国家没有去邯郸学步,这就是将长矛为主导的方阵战术变为废纸的瑞典,而它的国王,就是大名鼎鼎的古斯塔夫二世。1631年,布莱登菲尔德会战,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以26000瑞典军和19000萨克森联军对战神罗帝国40000大军。

期间,帝国军队试图以西班牙方阵接近瑞典军队,而瑞典军队却用一种新的军事单位——炮兵团给帝国军队以重击。凭借9磅炮和4磅炮的优势,瑞军一次又一次的撕开了西班牙方阵的口子,而当方阵步兵进入火绳枪射程之后,古斯塔夫以新设立的线列战术凭借火枪密集的火力,将帝国军队的西班牙方阵纷纷击溃。可以说从这一战开始,长矛兵主导的时代结束了,世界真正的进入到了火器时代,而击败长矛的,就是密集火力下的炮兵团和排枪战术。

不过,此时长枪尚未被步兵抛弃,因为当敌人挺到阵前之后,火枪手还是要靠长矛兵掩护的。这个局面一直持续到套筒刺刀的发明,使得火枪手在提供不断的火力输出的同时,还可以近战自卫,长矛才终于被步兵所淘汰。而在骑兵的阵营里,还依然活跃着少量长矛骑兵,一直到19世纪,这些部队才被淘汰掉。最后说一点,中国在进入清王朝以后,也进行了线列战术的改革,在康熙年间,清军创编了一种叫做“九进十连环阵”的火器阵法,其中将长枪兵的比例缩减到了火枪手的1/5,也可以说是军事史上的一大进步。

3~4米的大枪在实战中已经足够了,那么五米乃至8米的超长矛是为什么?

3~4米大枪足够?那得看你的敌人答不答应啊。老话说“一寸长,一寸强”,战场上没有人会嫌兵器长。中国的长兵,普遍在5米以内在古代中国,长杆兵器以3~5米的为主。这其实还是妥协的结果,而不是长度够用。因为长枪受材料的限制,越长就越重,越容易弯曲,使用起来越不方便,过重的枪对步兵来讲,行军打仗都是负担。所以一些国家只用3~5米的长枪。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森金  奥丹姆  新卡  及云  预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