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时期,皇帝派钦差监视武将,称为监军,武将只管上阵杀敌。三、武将受监视。赵匡胤就是掌握兵权的大将,利用出兵的机会,乘人家皇帝驾崩,孤儿寡母之机,搞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取了皇帝位。自此拉开了大宋"抑武扬文"的大幕。部队调动,人员提拔,论功行赏都是皇帝和文人主帅说了算。

什么宋朝皇帝会重文轻武?

谢谢邀请!赵匡胤建大宋前,为五代十国时期。从所谓五代十国这个词来看,当时国家分裂,诸侯国林立,有枪有人就是草头王。这些王都是手握兵权的大将,有权势的外戚。政变频繁,政权交替频繁,战争杀伐不断,民不聊生,民生凋敝。赵匡胤就是掌握兵权的大将,利用出兵的机会,乘人家皇帝驾崩,孤儿寡母之机,搞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取了皇帝位。

夺得帝位后,又通过战争,逐步消灭群雄,获得了黄河流域及以南的地区,建立了北宋。赵匡胤在黄袍加身、以及消除群雄的战争中,各带兵将领都立有大功,掌握着相当的军事实力,这成为赵匡胤皇位的潜在威胁。这些人很可能效法自己也搞兵变,也搞黄袍加身,真这样的话,赵匡胤是吃不消的。赵匡胤皇位稳定后,搞了个杯酒释兵权,让这些大将抱着财宝在家里吃喝玩乐。

自此拉开了大宋"抑武扬文"的大幕。具体措施:一、兵将分离,兵归营,将回府,只有打仗时大将才奉旨领兵。战争结束,大将交回兵权。二、重科举,提拔文人掌权,同时用文人执掌兵权,文人挂帅,文人指挥武将。大宋名臣范仲淹就长期在与西夏的战争中挂帅印。三、武将受监视。战争时期,皇帝派钦差监视武将,称为监军,武将只管上阵杀敌。

部队调动,人员提拔,论功行赏都是皇帝和文人主帅说了算。两宋的这个做法好处是防止了武将篡权,保持了政权稳定。但导致了武备松懈,战力低下。赵匡胤、赵光义兄弟俩,几次想收复燕云十六州都失败了,最后导致靖康之变,北宋实际灭亡,其抑武扬文的国策是重要原因。到了南宋时代,当政权相对稳定后,宋高宗赵构仍然执行抑武扬文的政策,导致只能长期偏安临安。


文章TAG:陈宝国  皇帝  上阵  武将  更换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