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又经吕雉、刘恒、刘启三人的努力,到了汉武帝刘彻时期,西汉的国力达到了鼎盛,因此刘彻才有底气喊出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口号,这背后我看到的是刘邦的智慧,吕雉的坚持,刘恒的坚韧,刘启的尝试,刘彻的底气。逆袭需要的是实力而不是运气,依赖的是条件而不是机会,凭借的是智慧而不是勇气。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明朝的东厂、西厂是如何分工的?

明朝的东厂、西厂是如何分工的

东、西厂以及内行厂,还有锦衣卫形成中国明代的厂卫制度,是为了将强中央集权,直属皇帝的侦讯机构,其主要不同之处在与皇帝的重视程度。机构的形成最早成立的是锦衣卫,由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设置,特令掌管刑狱,赋有巡察缉捕之权,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秘密审讯。其次成立的是东厂,由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置,全称“东缉事厂”,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除了有巡察缉捕之权之外,还有监视锦衣卫的意图。

第三成立的是西厂,由明宪宗朱见深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增设,全称“西缉事厂”,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其权力超过东厂,之后经历了撤销、短暂恢复后又被撤销。最后成立的是内行厂,是在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初年(1506年),由大宦官司礼监掌印太监刘瑾设置,又叫“大内行厂”、“内厂”、“内办事厂”,自成系统,侦缉范围比锦衣卫、东厂和西厂三个特务机构还要大,除监察臣民外,锦衣卫、东厂和西厂也在监察之列。

终明一朝,只有锦衣卫、东厂制度持续到明朝灭亡;西厂从设置到最终撤销经历约十年时间,内行厂从设置到最终撤销经历约五年时间。成化十三年(1477年)设立西厂,首任提督汪直,成化十八年(1482年)随着汪直被调出京城被撤销,正德元年(1506年)再次复开西厂,由太监谷大用出任提督;同年由于大宦官刘瑾与执掌东、西厂首领不合,另行设立内行厂,权利在东、西厂之上,正德五年(1511年),随着刘瑾倒台,明武宗下令撤销西厂和内行厂。

东、西厂的区别东、西厂并行总共约有十年时间,分前后两个五年阶段。第一个五年阶段:从成化十三年(1477年)至成化十八年(1482年)。西厂是成化年间,随着京城内出现“妖狐夜出”的神秘案件出现,以及妖道李子龙用旁门左道网罗一批官员、宦官意图不轨,明宪宗朱见深感到消息闭塞,就让身边小太监汪直出道宫外打探消息,结果让明宪宗朱见深很满意,随之成立了西厂。

由汪直出任首任提督,军官主要从锦衣卫中选拔,然后这些人再自行选置部下,短短几个月内,西厂人员极度扩充,其势力甚至超过了东厂。西厂的职能与东厂基本重合,主要负责巡察缉捕、刺探消息,由皇帝亲信宦官担任首领,直接对皇帝负责。因此,东、西厂的权利大小主要取决于皇帝对首领宦官的宠信程度,无疑西厂的汪直更的明宪宗朱见深宠信。

汪直利用西厂拼命的构置大案、要案,打击京内外官员,后来随着汪直权力极度膨胀,引起皇帝朱见深的警觉,在其后的权力角逐中,汪直失败,被调出京城,西厂也随之解散。总体来说,在这个阶段,东厂在一定程度上一直受到西厂制约而存在。第二个五年阶段:从正德元年(1506年)至正德五年(1511年)。宪宗的孙子武宗朱厚照继位后,大太监刘瑾掌权,宦官势力再度兴起。

西厂重新设立,首领为“八虎”之一谷大用,而东厂首领则为“八虎”之一 马永成,东、西厂皆受“八虎”之首刘瑾的指挥。此时,东、西厂互相制约,两位首领都受新皇帝朱厚照的宠爱,彼此争权夺利、互相拆台,与刘瑾也充满矛盾,刘瑾另行设立了内行厂由本人直接统领,其职能与东、西两厂一样。由于刘瑾朱厚照的宠爱,所以内行厂权利范围在东、西厂之上。

在中国的炒股界谁最出名,为什么?

在中国的炒股界谁最出名,为什么

在中国的炒股界谁最出名:1、吃官司的徐翔。名声鹊起的徐翔扬名于“总舵手”,盛名于身陷囹圄。2015年11月1日,公安机关公布徐翔等人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股市内幕信息,从事内幕交易、操纵股票交易价格,其行为涉嫌违法犯罪,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最终,徐翔因犯操纵证券市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典狱长  灭神  地图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