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一死,整个魏朝的最高权力就被控制在司马懿之手,这个权力高度集中,不受控制,没有牵制,实际上就是原来皇帝的权力,包括兵权与政权,所以当司马懿除掉曹爽之后,没人可以威胁到司马懿,也没有人敢反对司马懿,反对的结果只有死,看看淮南三叛,看起来声势浩大,全部以失败告终,因为司马氏以整个曹魏的国家实力来打击叛乱,这种力量没有人能抗衡,所以司马氏就能将曹魏的权力世袭与传承,这是司马懿能轻易夺取的第一个原因。

曹睿托孤司马懿二、士族与皇族争权。三国时期的魏朝,虽然没有其他政治势力,但是有一个阶层正在崛起,这就是士族集团,所谓的士族集团就是传承上百的官僚士大夫家族,在朝廷,他们世代做官,有名望又有资本,在地方,他们形成庄园经济,隐匿人口,有钱又有人,同时他们还控制了舆论与人才的推荐。不同的士族之间用通婚又形成了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这种关系将他们的共同利益联结在一起,士族崛起就会不断要求朝廷给予更高的政治权力与地位,他们进入朝廷虽然没有明目张胆地结党,但是又形成个利益相同的集团,这就与皇权产生了冲突。

皇帝要求权力集中于自己一手,而士族们要求分享权力,这就是矛盾,当司马懿发动政变时,整个朝廷大多数人其实是支持司马懿的,包括蒋济、陈群等士族出身的官僚都是如此,就连司马懿本人也是出身名门望族,有着庞大的家族,更容易与士族利益诉求一致。王与马共天下这些人士族联合起来对抗代表皇族的曹爽,打倒了曹爽之后,司马懿与士族共同分享权力,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整个西晋与东晋时期,到了东晋,这种情况倒了过来,士族控制了政权,皇帝又成了摆设,比如东晋时期流行一句话:王与马共天下。

其中的王就是以王导为首的琅琊王氏,马就是司马皇族,司马家的天下到了后面,又重复了当年的悲剧,这就是历史的轮回,司马氏也无法改变历史潮流,士族与皇权之间天生有着矛盾,也存在权力的争夺。所以当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时,士族争相支持司马懿,他们想分享权力,提高政治地位,而魏朝的皇族则显得势单力薄,无法与之相抗衡,司马懿政变成功后,几乎没人敢反对,与其说是没人,不如说是没有力量来反对,没有兵权与政权,拿什么与司马懿对抗呢?即使有,也不一定能赢,这是司马懿能轻易夺权的第二个原因。

司马懿获取士族的支持发动高平陵政变三、连续两代皇帝短命。曹丕是魏朝的开国之君,但他只当了6年皇帝就去世了,死的时候只有40岁,曹睿是魏朝的第二位皇帝,他23岁即位,26岁去世,当了13年皇帝,死的时候才36岁,一个朝代的前两位皇帝寿命如此之短,所以引发了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就是第三位皇帝的年龄一定不会大。

第三位皇帝曹芳即位时只有8岁,所以就给了司马懿与曹爽辅政的机会,也就有了后来的司马懿与曹爽争夺权力的过程,才有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的机会存在,但凡曹丕与曹睿多活十几年,根本就没有司马懿篡位的机会,这是诱因。曹丕与曹睿连续两代皇帝短命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使司马懿没有篡位,按曹魏这种政治体制,一样会产生不同的”司马懿“来篡位的,因为当时的士族阶层正在崛起,实力又非常庞大,一个朝代不可能所有的皇帝都是英明之主,也不可能所有的皇帝都是壮年即位,但凡出几个昏庸之君或者小皇帝,一样会被人权臣篡位的,这就是权力高度集中的弊端。

如果司马懿生在宋朝或者明朝,他根本篡不了位的,因为宋朝与明朝的政治制度已经比较健全了,皇帝即使几十年不上朝,朝廷仍然能够正常运转,根本原因就是有政治势力来制衡皇权,皇帝也不是想做什么就能做的,比如嘉靖皇帝与大臣的大礼仪事件就争论了几年,但这已经是明朝,在曹魏时代,显然政治制度并不健全,这也是司马懿能成功篡权的原因之一。

为什么有的人讨厌司马懿?如何评价这一人物?

为什么有的人讨厌司马懿如何评价这一人物

首先谢谢悟空邀请。之所以讨厌司马懿,是因为两晋得国不正,正统中原王朝里,最无能,最腐败,而引发五胡乱华的朝代,大一统王朝里统一时间最短,不过五十余年,而司马懿之所有能够给后世子孙打下统一天下的基础,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活的时间长而已,如果曹丕和曹睿有一个多活十年也不会有政归司马氏,三国归晋一说。生于不义,死于不耻说的就是司马氏。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司马懿  没辙  复生  九州  纵横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