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场上,各位将领再接再厉,各立新功。 张飞兵出阆中,蒙石、瓦口关、宕渠三战曹军猛将张郃,稳固了巴中、巴西;黄忠救葭萌,退张郃,夺天荡,占对山,定军山斩杀夏侯渊,一举奠定了刘备集团夺取汉中的首功;孟达、刘封攻取了房陵和上庸,建立了荆、益两州之间的纽带;赵云据汉水,袭粮道,以寡敌众,空营震慑曹军主力不敢寸进,被赞为“子龙一身都是胆”;年轻的魏延也在历次战斗中展现出高超的军事才华,被刘备任命为汉中太守。

取得汉中之后,刘备进位汉中王,功臣战将都得到了封赏,关羽被封为前将军,居于首位。但关羽非常尴尬,因为无论是收取益州,还是夺取汉中的这些战役中,关羽其实只是个看客,寸功未立。关羽的虚荣心很强,非常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他敏锐的神经甚至怀疑,那群功臣猛将是否已经在交头接耳,窃窃而语,对他的地位和能力产生了质疑。

以关羽一向骄矜自负的性格,这肯定是难以忍受的。于是他要发泄不满,那目标是谁呢?肯定不能瞄准张飞,张飞是三弟,功劳也是有目共暏的;也不能瞄准马超,上次已经发泄过一次了,再纠缠不休就显得自己太小器;也不能针对赵云,赵云忠厚,已经够委屈求全了,连个爵位都没有;还不能针对魏延,提拔魏延是刘备的主意,不能打大哥的脸;更不能针对刘封,人家是刘备的干儿子。

想来想去,关羽终于瞄上了黄忠。黄忠位列四大将军,还封了侯,关羽很不高兴,“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怎么能与我相提并论呢? 其实大家完全能明白,关羽其实并不是对黄忠有什么意见,其实关羽是自己现在所处的状态很不满意。别的战将都是因功受封,唯有他是无功而居高位。而刘备的处理方式是怎样的呢?――给关羽“假节钺”。

再通过费诗的话:“将军即汉中王,汉中王即将军也”。这其实是刘备的一个暗示:关羽想证明自己,我给你机会,也给你调兵遣将,自专征伐的大权,你可以用战功来让众人心服口服。 但从战略上讲,关羽北征襄樊是一个巨大的错误。关羽当时的兵力并不足以向北攻城掠地的同时,还能保障对江东的稳固防御。东吴绝不能坐视刘备集团拥有荆州,再取得襄樊,而占据江、汉两条水路的上游,对东吴形成巨大的威胁。

关羽的军事能力到底如何

关羽为何要入川斗马超

要评价一个人的军事能力,一要看他的战绩,二要看当时和后人对他的评价。关羽的战绩非常出色根据《三国志》记载,关羽的战绩中最出名的有两个:一是白马之战作为先锋出战,杀入万军之中斩杀袁军主将颜良。此战关羽冲阵时袁军众将没有一个能拦住,最终被他杀死颜良还“斩其首还”。能在对方严密防护之下斩杀主将,这在历代战争中也是少见的战例,而且颜良本身也以骁勇出名,可见关羽武艺之强。

二是北伐襄樊,水淹七军。建安二十四年关羽率军北伐襄樊,先击败了曹操手下大将曹仁,兵进樊城。曹操命于禁前来救援,结果关羽趁汉水上涨之机水淹七军,杀了曹军一个全军覆没,光俘虏就抓了三万。假如说白马之战还只是体现了关羽个人武艺高强外,襄樊之战就是关羽指挥能力的写照。曹仁和于禁都是曹操手下的名将。当年赤壁战败以后,曹仁就据守江陵,在兵力劣势的情况下挡住了周瑜统帅的孙刘联军一年多时间。

而襄樊之战曹仁面对关羽,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不到半年就被击败。于禁则是曹操手下的外姓第一将,五子良将之首。他跟随曹操多年,也是屡建战功,结果却被关羽杀了一个全军覆没。关羽在只统帅荆州军,缺乏外援的情况下一举击败曹操手下两个重兵集团,威震华夏,差点逼得曹操迁都,足以证明他的军事能力。而当时和后人对关羽的评价也很高。

关羽早年跟随刘备时,就以骁勇善战出名。曹操手下的郭嘉、程昱等人都称赞关羽和张飞“皆万人之敌”,曹操对关羽也是喜爱不已。而在江陵之战后,见识过关张二人能力的周瑜也盛赞两人是“熊虎之将”,认为如果能把两人收为己用的话“大事可定”。吕蒙说关羽“实熊虎也”。在关羽死后,魏国讨论刘备会否起兵报仇时,大多数人都认为“蜀小国耳,名将唯羽”,这也间接夸奖了关羽的能力。

关羽在长沙之战的时候,真的打得过黄忠吗?

关羽为何要入川斗马超

如果是青壮年时代的黄忠,不要说关羽了,吕布都得惦量一下和黄忠交锋的后果。当然在《三国演义》中,黄忠一出场就已经年已六旬了,武力值已大打折扣,正如魏延所言,“老将不以筋骨为能”。岁月可以消蚀美人的风姿,也可以削弱战将的勇力。黄忠与关羽的交锋是在《三国演义》的第五十三回中,咱们通过原著中具体描述来分析一下这次战斗的情形。

回目: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孙仲谋大战张文远赤壁之战后,刘备集团向外扩张,要收取荆州四郡,率大军攻取了零陵。赵云又拿下桂阳,张飞也攻得武陵,还剩下一个长沙郡。闻知大家都立下功勋,心高气傲的关羽自然也按捺不住,主动请缨,要去攻取长沙城。而长沙城中,老将黄忠,“虽今年近六旬,却有万夫不当之勇”,刀马精熟,武艺高强,而且有一手好箭法,“能开二石力之弓,百发百中”。

年近六旬,仍能开二石力之弓,这样的力量非常惊人,也说明黄忠老将军在力量上并不居下风。很快,两人就在长沙城展开第一次交锋。书中描述这场战斗,“两马交锋。斗一百余合,不分胜负”。这场战斗以后,关羽回到军中,离城十里安营扎寨,他对这次战斗的感觉是“老将黄忠,名不虚传:斗一百合,全无破绽。”关羽决定次日要虚作诈败,以“拖刀计”胜之。

黄忠战斗了一百余合,全无破绽,而关羽要采取“拖刀计”,说明关羽已经对堂堂正正地击败黄忠不寄希望了。在关羽的战斗生涯中,一共有过两次诈败,前一次是在徐州城外迎战王忠,要擒拿王忠,交战时诈败而走,王忠追来,被关羽生擒。另一次就是与黄忠在长沙城下的对战。次日,关羽再战黄忠。“又斗五六十合,胜负不分”,战鼓声正急切时,关羽诈败而走,黄忠紧追而来。

关羽正准备使出拖刀背砍的绝技,没想到黄忠已经掉下马去了。原来是黄忠“战马前失,掀在地下”。关羽这个拖刀计是否高明呢?其实很一般,这并不是什么独门绝技。会“拖刀背砍”的战将并不在少数,比如说,在葛陂之战,曹洪大战黄巾军猛将“飞天夜叉”何曼,就使用了拖刀计斩杀了何曼;再如,在征张鲁、平汉中的战役中,夏侯渊也使用了诈败拖刀,将杨任斩于马下;后来襄樊之战中,猛将庞德“虚作拖刀计”,实则暗箭伤了关羽,说明庞德也会。

而黄忠是老将了,练了一辈子刀,难道看不出来关羽的拖刀计?当然不可能。那么黄忠为什么要追呢?可以推断,黄忠准备将计就计,闪过关羽的拖刀背砍,而突发大招给予回击。黄忠的这个还击动作,需要人马合一的密切配合,但黄忠的这匹战马久疏战阵,这个高难度动作就搞失败了,失蹄之下,居然把黄忠给巅落尘埃。关羽觉得这样胜之不武,就放过了黄忠,让他次日再战。

到了第三天,两人再次交锋,战不到三十余合,黄忠诈败,关羽紧追不舍。黄忠为报不杀之恩,不忍心射杀关羽,屡次虚拽弓弦,关羽躲了几回,不见箭来,认为黄忠不会射箭,就放心追赶。黄忠跑到吊桥边上,回身再射,这次是有箭的,正中关羽盔缨根上。我们必须要问,关羽骑的是赤兔马,应该速度飞快,为什么追不上黄忠呢?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多次利用赤兔马的速度优势取得胜利,比如白马坡斩杀颜良,书中强调,“赤兔马快,早到近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一合斩杀;延津渡一战,文丑战不三合,心怯绕河而走,而“关公马快”,追上脑后一刀,斩杀文丑;千里走单骑,关羽过洛阳关,与洛阳关裨将孟坦交锋,孟坦诈败,“赤兔马快”,关羽追上孟坦,一刀挥为两段。

而在长沙一战,赤兔马却追不上黄忠,说明赤兔马已经老了,力不从心。其实在关羽到了荆州之后,武力值已经进入了衰褪期,而赤兔马也进入老年状态,已经丧失了速度优势。这种情况下,关羽的武力值下降,并没有绝对把握击败黄忠。所以说,长沙城之战。关羽已经远不如白马坡时期,赤兔马也进入暮年,与黄忠交锋,并不占上风,正常交锋的状态下,关羽已经无法斩杀黄忠了。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攻城掠地  关羽  手游  比武  大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