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烈的战场上如何能够掌握士兵的表现情况呢?其实这个并不难,首先每一名士兵都有一个集体,例如,连、排、班,班是最小单位,连是基本单位。军队中士兵以连为基本管理单位,一个连一个住宿单位,伙食单位,训练单位;战场上也是如此,这样连队就是士兵立功表现的最基层的统计单位,连没权给士兵任何功,最大的权力是嘉奖。

团以上有给士兵记功的权力,例如,咱们是团级三等功,师级二等功,军级一等功,二级英雄模范勋章由战区级别颁发,一级由军委颁发。连队虽然没有权限给士兵授功,但知道士兵的表现,并不有连队上报审请,怎么知道士兵的表现呢?我们往下看。士兵立功采取战后评功与临时(战时)立功两种方式,两种方式都采取评功制;(一)战场评功:一场战役下来,根据上级的决定,为了激发士兵斗志,鼓励先进,激励后进,对作战中涌现出的有代表性的士兵记功。

首先有名额限制,因此,都是有突出的壮举和功劳,战场评功的人大多数都是英烈或功劳明确者,其事迹都是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能够激励士兵更加英勇作战,树立榜样。这些士兵会被授予英雄模范称号,颁发勋章,另外会评出一、二、三等功,颁发奖章,其连队通常会被授予称号或是记功。战时立功的名额有限,必须是有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才能立功。

单位记功有上级根据贡献来确定,个人有所在班排连评选。士兵的表现都能被战友,上级看得到:班是每一名士兵的最小作战单位,有班长副班长,有战斗小组长,对于每一名士兵在战场上的表现都能很直观的被所有人知道,评功时必须要征求这个最小组织的认可。例如,一名士兵去炸碉堡,这样的举动都是班长指挥下完成的,但怎么炸需要士兵的勇气,同时还要考验智慧,即便是舍身炸碉堡也要炸的值,总不能见碉堡就去舍身吧!关键时候,没办法了,必须要炸掉,否则就坏大事的情况下这么做了,就是英雄,董存瑞就是如此,总攻开始了,不把碉堡炸了,会给部队带来巨大的牺牲,英雄啊!这样的壮举是能够让战士看到的。

而且,评功是需要有事迹材料的,而且是非常详细的事迹材料,逐级上报,审核通过,士兵立功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事情。(二)战后评功:战场上的直观表现容易被认可,英雄壮举就在这了,必须的。那么,战后评功又是如何呢?战争结束后,通常都会评功,这个数量都比较大,通常一个连队按照人员有一个名额,这个名额是按比例来确定的,一等功最少,二等功中间,三等功最多,当然这个多是相对的,通常也不过10%左右。

因此能立功是很不容易的。这里面说清楚一点,首先要第一考虑牺牲的战士,有英雄壮举的优先评功,所以战场上能立功的都不容易,都是经过严格的筛选的,拿生命拼出来的功劳没人敢乱来的。战场上对功劳的评定难点:战争可以说什么情况都有,有很多一个班、一个排、一个连都打光了,对于这些士兵的功劳评定通常是根据上级所赋予的任务的完成情况,战场上虽然乱,但对于士兵的表现还是能够掌握的,很好的完成了任务,并且灭了大量敌人,这些都能从战场上看出来,利用战场上的情景也能还原出战斗的过程,对于战斗中牺牲的士兵人们是不会亏待的。

除了秦朝,还有哪些朝代实行过军功爵位制?效果如何?

汉承秦制所以说,以军功进行爵位分封最贴近秦朝的非汉朝莫属。《史记》是汉武帝时期由司马迁编纂,列传里面清楚记录每个将领斩杀了多少,缴获了多少,攻占了几个城池。以此类推,排名分前后,在功劳簿记录。比如曹参以军功排第一,虽然被刘邦的“功人功狗论”往下压了一级(刘邦力挺萧何为开国第一功臣,曹参第二),但是萧何封地八千多户,曹参封地超过了一万,妥妥滴“万户侯”。

再比如,还有一个著名的隐喻“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为什么易老?因为生不逢时。李广为什么难封?就是因为军功不够。论资历,无出其右。论功劳,呵呵……李广在汉文帝时期就已经出名,奈何汉文帝主张“以和为贵”没有给李广立军功的机会。汉景帝时期平七国之乱,李广本来以军功封个关内侯稳稳的,但是私下接受梁王的将军印有罪,功过相抵。

秦始皇的军队有二十级爵位那么每一级爵位都有什么待遇呢?

谈秦说汉(378)商鞅变法之后,将春秋时期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改为二十级爵位,规定所有人不论出身,只要在战场上达到斩首数量,就可以按军功换取爵位,称之为二十级军功爵位制。爵位除了有大量的封赏外,还可以用来替自己或家人赎罪。《汉书·百官公卿表》:“一级曰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4/8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大战  值有  攻略  新手  军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