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这是为了防止墓室里的可能存在的毒气机关,使用蜡烛来确定其中的氧气含量是否充足,如果氧气不足,则立马撤退避免中招。李雨当然了解这个情况,不过他觉得用蜡烛这个工具太原始,新时代必须使用高科技的方法。于是,他们使用了抽风机,希望通过这个现代工具能够把里面的毒气排除干净。经过几个小时的排气,他们决定下到墓室。

最先下去的是李雨,他先带着一个人,头戴着矿灯帽,用软梯下到了通道里。但是半个多小时过去了,下面没有任何动静。上面的人等不及了,又派1人下去。这个人刚爬到一般,软梯一下子断了。开始,大家还能听到这个人的呻吟声,可过来一会就没有了。三个人失去联系,这可怎么办?只好再派一个人下去了,这次是用绳子。可是奇怪的事情又发生了,手腕粗的绳子突然断了,这个人直接摔死在盗洞里。

地面上的10个人突然害怕了,全部都懵了。他们全身发抖,谁也不敢再下去。这10个人就守候在洞口处,等待天明。天亮,地面上的10个人轮番作业,把洞下的4人拉了上来。其中两名已经死亡,还有两人昏迷不醒。两名死亡的就是遗弃在汽车中的尸体,另两名昏迷的还没送到医院就死了,抛尸在其它地方。总之,虽然盗墓贼使用了现代化的设备,但是仍死于墓主2000多年前的机关。

历代古墓的机关已生锈,还能阻挡住盗墓贼吗?

不要被影视剧骗了,古墓里面大量的弓弩利剑很不现实。真正的古墓防盗,有一些让人想不到的手段。第一种,积石流沙。也称为“流沙墓”,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防盗墓手段。主要是把细沙炒干,回填到放棺椁的墓室。堆积一部分流沙石块之后,上面再设置夯土层。干燥的细沙像水一样,不仅能保持墓室的干燥,盗墓贼如果想挖,流动的细沙会迅速填满盗洞。

就算是勉强挖出盗洞,不稳定的细沙随时可能回填,让盗墓贼成为陪葬品。想一想,这一招确实简单有效,比起弓箭啥的,更能让盗墓者望而却步。第二种,毒气墓。这也是常见的防盗方式,最著名的要数秦始皇的陵墓记载了。司马迁《史记》当中记载,秦始皇陵用水银做出了江河大海,“上具天文,下具地理”。水银本身容易挥发,形成汞蒸气,是有着剧毒的。

另外古墓深埋地下,里面会滋生大量的有毒气体,也是防止盗墓的一种方法。第三种,火洞墓。火洞墓也叫玄火洞,伏火墓。顾名思义,指的是墓室里有可燃性的气体,遇到明火就会喷出燃烧。《汉书外戚传》有记载:开丁姬椁户,火出炎四五丈,吏卒以水沃灭以得入,烧燔椁中器物。可见,墓中是喷射出火焰的。这个应该是殉葬墓封闭较好,尸体腐败之后形成的可燃气体。

如果盗墓贼点着火把进去,那肯定会被烧死烧伤。第四种,封门石。封门石,也叫自来石。是用巨石顶住墓门,巨石底部嵌入石槽当中,从外面无法推开石门。现在已经发掘的定陵、南越王墓,就有封门石存在。要想打开这种墓门,需要用特制的工具插进门缝,顶开巨石,才能推开墓门。不过遇到疯狂的盗墓贼集团,会直接炸开,所以这种只能防一些小盗墓贼。

第五种,密葬疑冢。疑冢就是采取各种手段,让盗墓贼难以发现墓葬的位置,达到防盗的目的。最简单的疑冢,就是不封不树,在地面没有任何标志。比如著名的成吉思汗,元末明初人叶子奇的《草木子》记载:以万马蹂之使平,杀骆驼其子与其上,以千骑守之,来岁春草既生,则移帐散去。弥望平衍,人莫知也。欲祭时,则以所杀骆驼之母为导视其踟蹰悲鸣之处,则知藏所矣。

古墓中是否真的有那么多机关?现实中有被古墓机关杀死的情况吗?

一个8人的盗墓团伙为了盗掘一个汉墓,最终四人死于非命。古墓里确实有各式各样的机关,虽然没有小说上那么邪乎,但是却也足够致人死命。这些年来,各种各样的盗墓小说层出不穷,以独特的故事情节,以及吸人眼球的各种稀奇古怪的事件,确实让很多人读起来大呼过瘾,其中最为惊险绝妙的就是古墓当中的各种机关以及危险,到处险象环生,也让人充满想象,是不是古墓里真的有那么多的危险,于是后来朋友聚会的时候,我便和一个在博物馆工作的朋友聊天儿,询问他是不是真的有这么邪乎,然后朋友就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2008年,一个叫赵建新的男人在自己的家乡发现了一座小山,而这座小山比较独特,小山上居然有一个小水潭,看起来就像是有故事的地方,而赵建新也特别喜欢上这里闲逛,因为他发现这座小山有很多独特之处。赵建新之前参与过盗墓,虽然只是一个打下手负责挖土的,但是耳濡目染,多多少少知道什么地方可能有古墓,他敏锐的发现,这座小山底下既有可能存在一个大墓,于是他又动起了心思。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古墓  仙域  蓬莱仙岛  挖出  千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