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赵王贤明,不中秦国的反间计,或许在长平之战中胜出的是赵国也未可知。后来武安君白起被秦王重用,在长平之战中坑杀赵军40万。鉴于当时两国因长平一役大伤元气,俘虏带回秦国也供养不活,于是坑杀40万赵军成了白起的“无奈之举”。后来,赵王更替,廉颇越发不受重用,就离赵奔魏,廉颇暮年郁郁不得志,怀才不遇。“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纵使老将廉颇在赵国使者面前以饭量表示还能上阵杀敌,可最终还是没能逃过小人弄权,客死楚国。

秦国的白起前期却倍受秦王重用,担任秦军主将30余年,除却“长平之战”,攻城70余座,水淹郢都,被封为“杀神”。司马迁在《史记》里写道:“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然不能救患于应侯。”“南拔鄢郢,北摧长平,遂围邯郸,武安为率。”后据学者梁启超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白起据二分之一。其威名,令东方六国闻风丧胆,当然,功高难免盖主,秦昭襄王在范睢的怂恿下,逼死白起。

一代名将就此陨落。秦国另一功勋卓著的武将,当开国元帅——王翦首选。横扫三晋、攻灭楚国,东方六国有四个国家败于王翦之手。同时王翦还为四朝元老,不仅带兵攻城有方,其策略谋划也是一把好手。长平之战后,王翦向秦昭王献计,约平原君来函谷关赴宴,诱使平原君上钩,借机扣留后,传讯于邯郸,称:不得魏齐,不释平原君。是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战国四公子名声远扬。

而这魏齐也是魏国的前任国相,可就算这样,赵孝成王在长平战役以后犹如惊弓之鸟,赶紧派兵围住平原君府,擒拿魏齐。魏齐逃到魏信陵君那里,信陵君不敢收留。魏齐走投无路,拔剑自刎。赵孝成王得魏齐之首,星夜派人送往咸阳,秦王才释放了平原君归赵。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奈何这四朝元老似乎屹立不倒,还十分受历届天子的重用。

秦王嬴政即位初,吕不韦权倾朝野,王翦在嬴政前往雍城行郊礼的时候,领兵镇压咸阳,派三万精锐保护秦王西行。在“蕲年宫之变”时,平定战乱,进谏处死吕不韦。但就在统一大业完成一半后,王翦选择明哲保身急流勇退,告老安度晚年,得以善终。要数这五位名将谁更厉害,从文采著作来看,吴起当仁不让;就保城卫国来讲,当属李牧最厉害;而老成持重,用兵娴熟老辣,谁都不胜廉颇;心狠手辣,冷酷无情,谋略惊奇应该白起第一;对于深谙伴君之道,明哲保身,攻城略地无一不克而言,王翦最为厉害。

战国四大名将,怎么没有吴起?他一生可是没有打过败仗的啊?

吴起,一般都把他看作是春秋末期、战国初期人物。关于战国时期,有两种分法:一种是司马迁记叙六国的分法,选取周元王元年,即公元前475年开始记叙六国史事;另一种是司马光写《资治通鉴》时,把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即公元前403年,分封韩魏赵为诸侯,作为战国时期开始,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为止。一、战国四将之说,最早见于学生识字课本《千字文》战国四将的称谓,来自于南梁周兴嗣(?--公元521年)的《千字文》:"起翦颇牧,用军最精。

宣威沙漠,驰誉丹青。"来形容这四位将领的功绩。这四位将领分别为:秦国的白起、王翦,赵国的廉颇、李牧。白起生卒年为:?-公元前257年。王翦生卒年为:生卒年不详,基本与白起同时。廉颇生卒年为:生卒年不详,基本与白起同时。李牧生卒年为:?-公元前229年。从《千字文》选取的四将,都是战国末期秦灭六国时期的将领。

而吴起生卒年为:公元前440年-前381年,比上述四将要早将近200年。战国初期的吴起、孙膑、乐毅、田单等将领的军事才能不一定比末期四将差。但《千字文》是古代学生的识字课本,注重押韵、对仗、不重字即可,而非历史教科书。所以在总结历史将领的才干、军功等方面不具有权威性。二、范文澜主编的《中国通史简编》采用了司马光的分法,即前403年为战国。

这样,起翦颇牧,就成了战国四将。三、战国四大名将,并非意味着战国最杰出的四位将领,而只是秦灭六国时期的名将。如春秋末战国初的吴起,从秦国手中夺取河西之地,多次打败秦军和魏军,吴起一生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其余是平手,无一败绩,辟土四面,拓地千里。吴起还著有《吴起兵法》一部,可算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知识的军事天才;还是有名的改革家、政治家,是与孙武齐名的军事大家,受到历代好评,并被列为"武庙十哲"。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之怒  战国  反派  恶煞  通关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