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成功攻下邯郸,庞涓率军救援襄陵。齐国在桂陵埋伏一举击败魏军。但是邯郸还在魏国手上。公元前352年齐、宋、卫继续围魏国襄陵。魏韩联军在襄陵大破齐、宋、卫联军,并把联军包围了。楚国一看不对劲停止进攻。齐威王请楚将景舍出面跟魏国求和。《纪年》:惠成王以韩师败诸侯师于襄陵。齐侯使楚景舍来求成。邯郸还在魏国手上,魏国虽然伤了元气,齐国同样也是大伤元气,赵国亦大伤元气,楚秦并无什么伤。

所以围魏救赵并没有成功。公元前351年魏国把邯郸还给赵国。史记赵世家:魏归我邯郸,与魏盟漳水上。而秦国继续进攻河西之地。魏国跟齐楚讲和了,跟韩赵结盟了。这时把注意力放在西线。秦国的反应:孝公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昧,令于境内,尽堞中为战具,竟为守备,为死士置将,以待魏氏。商鞅马上于是去见魏惠王,劝先行王服,然后图齐楚。

周朝时王就是天子,先行王服就跟后世称帝差不多意思?魏惠王高兴的要死,马上按照天子礼仪制度准备。战国策:乘夏车, 称夏王, 朝天子,天下皆从。俨然以天子自居。齐楚两国皆怒,诸侯也是有不满的。我们才是公、侯、伯、子、男,你就王了。战国策:于是齐楚怒,诸侯奔齐。这也是马陵之战诸侯围攻魏国的原因。马陵之战就不在细说了。

只说一点当时秦国也趁火打劫。秦国在河西击败魏公子卬的军队,但是诈盟并非正面。史记: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齐魏争霸其结果是韩、赵、魏皆重伤,齐国伤。齐国取代魏国成为霸主,标志事件徐州相王。相王的事楚国知道了非常不满。战国策:威王闻之,寝不寐,食不饱。楚国马上率军攻打齐国,齐国败,燕国趁势进攻齐国。

秦国赢得充足的时间发展。齐、魏、赵、韩皆伤。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继位。旧贵族诛卫鞅反,惠文王处死卫鞅。但是惠文王却没有废除新法。《韩非子》:及孝公、商君死,惠王即位,秦法未败也。所以这也是秦国得以继续变强的原因之一。秦惠文王和昭襄王的策略是东进蚕食魏、韩、赵,南下蚕食楚国。秦国夺得土地越来越多,实力也越来越强。

秦国之所以这样,第一个原因是秦国国力军力大增。第二个原因是列国在争霸中伤。第三个原因就是各国各怀鬼胎。比如秦国打的最多的是韩国,跟秦国结盟最多的也是韩国。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带着一班小弟去徐州朝见齐威王。魏惠王尊齐威王为王,齐也尊魏为王。但魏惠王是带着一帮小国去朝见齐宣王。史记:於是齐最彊於诸侯,自称为王,以令天下。

所以虽然互尊为王,但王跟王地位是不一样。徐州相王事件标志着魏国从霸主跌落。齐虽然胜而成为霸主,但胜而力竭。这时齐、秦、楚三国为强。齐国在养伤,秦国准备东进,楚国要取齐而代之。 而越国也是起了跟齐国争霸之心,但让齐国忽悠地去攻打楚国。史记:王无彊时,越兴师北伐齐,西伐楚,与中国争彊。齐国虽然从魏国接过霸主位置,但齐国并无力保持。

齐国跟楚国的争霸之战时间很短,楚国先胜后败。楚国转而攻打越国、巴国。 在赵、韩、魏皆重伤的情况下,齐楚争霸之际,秦国实施东进策略。公元前335年秦国开始东进,攻下韩国宜阳。公元前331年秦国攻打魏国河西,斩杀魏军八万并俘虏龙贾。公元前330年魏国被迫献上河西。公元前329年秦国渡过黄河攻下魏国汾阴、皮氏、焦。

公元前328年魏国献上郡十五县予秦国。魏国为了对抗秦国而联盟其他国家,标志事情相王。公元前325年魏韩两国巫沙相王。魏韩两国去朝见齐王,以求齐国支援。这一年秦国也自称为王。公元前323年发起“五国相王”,即魏、韩、赵、燕、中山相互称王。但是战国时的联盟常常是不稳固。今天结盟,明天互相攻伐。秦国从三晋夺得大片土地,实力大増。

公元前323年秦国借道于韩魏攻打齐国,双方在桑丘交战。以齐国的胜利交终,秦王派使者向齐国谢罪。战国策:秦假道韩、魏以攻齐,齐威王使章子将而应之.....顷间,言齐兵大胜,秦军大败,于是秦王拜西藩之臣而谢于齐。秦、楚、齐三国互相牵制,都怕其中一方联合另一方。而韩、赵、魏、燕等则依附于秦、齐、楚。时而事齐攻秦楚、时而事秦攻齐楚、时而事楚攻秦齐。

但在这一段时期秦国得到地盘是最多的。 公元316年秦国灭掉蜀国后,秦国进攻楚国夺得汉中六百里。史记:又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秦国资助韩、魏攻打齐、燕两国,秦国则是继续攻打楚国。秦国为防齐国援助楚国,秦昭襄王把弟弟送到齐国为人质。泾阳君质于齐。秦国攻下楚国:汉中、召陵、新城、新市、唐眛、另取八个城池等 。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攻沙  肉该  帮会  情怀  这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