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颉利可汗自领十万人马袭武功,京师为之戒严。李世民被迫在渭水河边,斩杀白马为盟,史称“渭水之盟”。渭水岸边斩白马为盟东突厥兵峰所向,逼得唐庭上下寝食不安,以至出现了迁都避祸之议。“突厥多次入寇,是因为这里有府库及好女子。如果我们离开长安,那好战之心就会停止。”唐高祖心动之下,也曾派宇文士及翻越南山,到樊、邓一带巡察,做迁都的事前准备。

所幸,李世民站出来坚决反对:“夷狄自古为中国患,未闻周、汉为迁也。愿假数年,请取可汗以报。”由此可见,唐朝初期首要解决的问题,甚至是唯一的问题,便是头顶上,这块叫东突厥的大石头。解决不了东突厥的问题,什么王朝霸业,彪炳千秋,还是洗洗睡了吧!西突厥疆域图东突厥已经把唐朝压得喘不过气来了,那同宗同源的西突厥在干嘛呢?也算唐朝运气好,隋文帝“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策略,不但让隋朝缓了口气,也惠及了唐朝。

虽然当时唐朝西部边境也不太平,但主要是吐谷浑、党项之类的龙套选手在折腾,西突厥的注意力一直都在西方。如果,东西突厥从西、北两个方向一起施压,李世民就是再英明神武也扛不住。583年,东、西突厥分裂后,西突厥与萨珊波斯以乌浒水(今阿姆河)为界。在从583年到620年的接40年时间里,西突厥一直在和东罗马帝国联手,向波斯帝国进攻。

到统叶护可汗(约615~627)时期,西突厥达到了政治的巅峰,其疆域东至金山(阿尔泰山),西南抵末禄河(今阿富汗木耳加布河)上游与波斯为界,南至印度河上游喀布尔河流域。《旧唐书·突厥传下》记载,统叶护可汗时,“其西域诸国王悉授颉利发。并遣吐屯一人监统之,督其征赋。西戎之盛,未之有也”。从这条记载可以看出,受制于西域的地形地貌特点,西突厥对被征服的西域绿洲地区,实行的也是一种间接控制,而非直接的占领统治,主要目的在于攫取经济利益。

三、雷霆乍惊的东突厥之战。渭水会盟三年后,唐朝在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加持下,国力急速拉升。贞观三年(629年)十一月,李世民趁北方草原陷入天灾泥潭不能自拔之机,联合不甘于臣服的薛延陀、回纥、拔也古、同罗等诸部,发动了推翻草原霸主的绝对反击战。唐军分兵六路,中路军由兵部尚书代国公李靖,鄂国公尉迟敬德、匡道府折冲都尉苏定方为副将,向云中和马邑挺进;并州都督英国公李勣(徐世勣),代州都督邹国公张公瑾、岷州都督高甑生为副将,由东路率主力直接进攻东突厥腹地;华州刺史霍国公驸马柴绍,胡国公秦叔宝为副将,在西路顺黄河前进,与李靖、徐世勣遥相呼应,负责掩护左翼;礼部尚书任城郡王李道宗,甘州刺史张宝相为副将,从灵州往西北挺进,以截断突厥的西逃路线;检校幽州都督卫孝节,卢国公程知节(程咬金)为副总管,率军进驻燕云地区防止突厥军队东逃;灵州大都督驸马薛万彻,左骁卫大将军樊国公段志玄为副,借道东北出击突厥后方,并监视和牵制突利可汗。

从唐军堪称奢华的配置上看,除陈国公侯君集留守长安外,唐朝名将几乎倾巢而出。压上了全部筹码的李世民,同时也赌上了唐朝的国运。李世民没看走眼,大唐军神李靖大败突厥,生擒颉利可汗献俘阙下,东突厥汗国一战而亡。东突厥汗国的脆亡,震惊了整个亚洲游牧世界。曾臣服于东突厥的各部势力,纷纷质子长安表示驯服。贞观四年(629年),“四夷君长诣阙请上(唐太宗)为天可汗”,此名号一直保持到了玄宗天宝年间。

唐朝击垮了东突厥,只能算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身在西域的西突厥依旧强大。跟摧枯拉朽似的东突厥之战不同,唐朝向西域的拓展,可谓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四、步步为营的西域拓展。相比于雷霆乍惊,毕其功于一役的东突厥之战,唐朝建立西域统治的过程,堪称步步为营,结合政治、军事两手的组合拳。贞观四年(630),唐军灭北突厥,置西伊州。

贞观六年,去“西”字,称伊州(今新疆哈密)。贞观十四年(640年),平高昌,置西州(今新疆吐鲁番)、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九月,“置安西都护府于交河城,留兵镇之”。贞观十八年(644年),讨焉耆国(今新疆焉耆)。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平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因西突厥阿史那·贺鲁之乱,将安西都护府由交河迁回高昌故都,命高昌王后裔前往镇抚。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王朝  霸域  控号  法国队  霸业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