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盗墓"是官方允许的,相当于"正大光明"的,所以不必谨慎。直到春秋时期,随着“礼乐崩坏”,厚葬之风逐渐兴起,在利益的驱使下,才开始出现以盗墓为工作的职业的职业盗墓者。盗墓职业的出现其实与墓葬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虽然出现破坏墓葬的现象较早,但却很少有人以盗墓为职业。

《吕氏春秋》记载的盗墓真实吗,那时候盗墓如此猖獗?

《吕氏春秋》记载的盗墓真实吗,那时候盗墓如此猖獗

应该是真实的。那时的"盗墓"是官方允许的,相当于"正大光明"的,所以不必谨慎。那时战乱频发,国家储备不足,给养供应不及时。为了填充部队急需,部队就专门组织一伙特种兵,又名"摸金校尉",专业"盗墓"。挖掘出的金银财宝换取部队所需装备粮草。当时几乎是把有规模的大墓盗窃一空,小规模的也不放过,可谓是猖獗多时。

盗墓这个职业的起源于什么朝代?历史上有很多人从事这个吗?

盗墓这个职业的起源于什么朝代历史上有很多人从事这个吗

随着《盗墓笔记》、《鬼吹灯》等盗墓小说的畅销,“盗墓”这个行业一度为人所热议。那么盗墓这个职业到底起源于什么朝代呢?根据现代考古发现,有意识破坏墓葬的现象甚至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而根据现有的记载,盗墓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有人盗掘了商汤墓穴,距今已经长达三千六百多年。盗墓职业的出现其实与墓葬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虽然出现破坏墓葬的现象较早,但却很少有人以盗墓为职业。

直到春秋时期,随着“礼乐崩坏”,厚葬之风逐渐兴起,在利益的驱使下,才开始出现以盗墓为工作的职业的职业盗墓者。虽然历朝历代对于盗墓行为多有打击,例如明朝的《大明律》便明确规定,“凡发掘坟冢见棺椁者,杖一百、流三千里;已开棺椁见尸者,绞;发而未至棺椁者,杖一百、徒三年。”这在当时已经是极为严重的惩罚。然而,正如“乱世黄金,盛世古董”所言,在越来越热的古董浪潮下,在巨大的诱惑面前,仍然有大量人员从事着“盗墓”这一无本买卖。

自古至今盗墓之风屡禁不绝,其中不乏历史名人,然而他们盗墓的目的却各有不同,我认为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种是刻意毁坏。也就是为了某种目的,刻意毁坏他人陵墓,比如以破坏风水为目的,又如以复仇为目的,最典型的两个例子便是项羽和伍子胥。项羽为报项氏一族之仇,西入关中灭秦之后,曾大规模破坏秦始皇陵,《史记·高祖本纪》和《汉书·高帝纪》中记载道,“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汉书·楚元王传》则记载道,“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

伍子胥则是由于父兄被楚平王所杀,在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军,并攻占楚国郢都之后,虽然楚平王已经去世,但他还是寻得楚平王之墓,开棺并鞭尸三百。△项羽曾破坏秦始皇陵第二种是筹集军费。这类通常是乱世之军阀,他们通常会命令军队大规模发掘墓葬,从而快速募集军费,其中最典型的便是曹操,为了筹集军饷,甚至设立了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专门从事盗墓工作,将墓中的陪葬品变卖为钱粮,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对此有明确记载,“(曹)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故此,曹操也被盗墓贼视为祖师爷。又如近代著名的“东陵大盗”孙殿英,为了筹集军费,其公然率领军队挖掘了慈禧的定东陵。△曹操曾设置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第三种是发家致富。其实这才是传统意义上的盗墓贼,这种盗墓者的目的非常简单和纯粹,他们就是为了获得墓穴中的宝物,将其变现后获取钱财。这些盗墓贼或者世代相传,或者师徒相传,评价长期以来总结的经验,其中不乏技艺高超者。

例如陕西凤翔的秦公一号大墓,这座迄今为止发现的先秦时期规模最大的墓葬,也是盗洞最多的墓穴,竟然多达247个,其中更是有十几个盗洞直接打到了椁室。以上三类盗墓者中,第一种和第二种历史上多有记载,但相对来说数量较少,第三种其实规模最大,但由于相对较为隐秘,虽然历史上也有零星记载,但那些基本都是被抓获之后才得以被人所致,不为人所熟知者相对更多。


文章TAG:盗墓  曹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