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第一舰队1000艘战舰,只有截获云天明大脑的那艘战舰进行了全力的加速,将自己的速度加速到了光速的10%,结果是已经没有燃料在太阳系减速,直接穿过了太阳系。按照叶文洁的供词,她认为第一舰队的加减速是间断进行的,在10%的光速只能巡航很短的时间,就必须再次减速,然后再次加速,其实这种说法有待商榷。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只能说第一舰队存在设计缺陷,整个舰体不能维持长时间的高速,但这样做岂不是大大的浪费宝贵的燃料?事实上整个第一舰队为了节省燃料,每艘飞船的前方都设计了一个巨大的磁力场,形成一个漏斗形的磁罩,用于收集太空中的反物质粒子。

可见这种说法有待商榷,第一舰队之所以不敢全力加速还是燃料的原因。第三、问题之外的问题:宇宙中没有阻力是否就不会造成航天器或飞船减速?这也是大部分人感到困惑的原因,因为在一般的概念中,因为宇宙是一个接近真空的环境,不存在摩擦力,所以只需将飞船加速至一个固定的速度,中途就不必再次加速。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或者说只在一定条件下成立。

如果宇宙中不存在任何物质,那么根据牛顿力学原理飞船又怎么获得加速度呢?所以宇宙并不是绝对空无一物,也不是绝对不存在摩擦力,只是这种摩擦力过于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罢了。如果航天器在航行途中撞到小行星、尘埃云、或者受到天体的引力拉扯仍然会造成减速。而第一舰队要从三体星到达地球,恰恰要不断穿过尘埃云,所以就造成了飞船的减速,不得不再次进行加速。

甲午战争前,北洋舰队号称“亚洲最强舰队”!是这样的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其实甲午战争爆发之前,北洋舰队确实只能自称是亚洲最强。而无论是日本还是满清,都知道联合舰队的实力其实更强。如果不是这样,日本也不可能发动甲午战争,他们并没有疯。其实,在著名的长崎事件1886年,也就是甲午战争爆发的8年前,北洋水师勉强可以说是强于日本。当时北洋水师已经有了定远和镇远号两艘铁甲舰,还有诸如济远号穹甲舰、超勇号、扬威号等辅助军舰。

当时联合舰队实力较弱,最强的仅为扶桑号战列舰,根本不是铁甲舰的对手。不过,虽然日本联合舰队开始持续的购买军舰行为。然而,北洋水师从1888年自英国购进2300吨的巡洋舰“致远”号、“靖远”号,自德国购进2900吨的巡洋舰“经远”号、“来远”号,随后6年再也没有购买一艘军舰。在在这段时间,日本则不惜血本购买军舰。

排水量高达4000多吨的三景舰,也就是桥立号、松岛号、严岛号,全部是战前1年才下水的新军舰。而还有排水量4000多吨吉野号,1893年服役;排水量3000多吨的秋津洲号,1894年服役;排水量2500吨的千代田号,1891年服役。也就是说,联合舰队有5艘主力舰,全部是战争前2年内购买的最新式军舰,战斗力非常强大。

而排水量3500吨以上的浪速号和高千穗号,虽然是1887年购买的军舰,但经过多次改进。浪速号的一个重大改进就是在主炮的炮侧加装了电动击发装置,时间是1891年。在开战的时候,联合舰队已经占有绝对优势。日本主力舰8艘,除了千代田以外全部超过3000吨,其中4艘超过4000吨。相反,北洋水师除了2艘铁甲舰以外,其余6艘主力舰都是2000多吨,差别还是非常大的。

整体实力上,北洋水师195门火炮,联合舰队268门火炮。排水量是32100吨:40840吨。航速是10节:14节而双方最悬殊的就是火力和航速。双方海战期间,证明大口径火炮的命中率低,射速慢,造成的伤害有限。而海战关键,是在100到200毫米的中口径速射炮。然而,当时北洋水师仅有3门速射炮,而联合舰队12艘军舰装备的速射炮多达67门,其中120毫米口径的59门,152毫米口径的8门。

《三体》中的三体第一舰队有一艘一直加速的飞船,它是来做什么的?

这艘飞船能干什么,自然是来接云天明大脑的,这是程心的猜测。很多读者之所以疑惑,只不过理不清其中的空间关系而已。第一个问题:这艘飞船有没有其他的可能目的?首先可以排除这种可能性,在危机纪元,也就是这艘三体星际战舰开始疯狂加速的时间,三体人面临地球最大威胁或者说唯一威胁,就是罗辑已经参透黑暗森林法则,可能利用太阳作为放大天线对三体世界进行广播,这是他们必须尽快赶到地球的唯一原因。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舰队  第一  难题  船只  重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