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使丽华怀孕,刘秀亦将其带在军中,同时丽华也接连为刘秀生了五子。郭圣通眼见刘秀越发宠爱丽华,妒心大发频频当面谩骂羞辱丽华。可是丽华不想刘秀为国劳心再为宫斗劳力,只得避而不战。郭圣通不顾形象对丽华人身攻击的泼妇形态,与丽华的温婉谦让形成鲜明对比,其自作彻底失宠。刘秀面对郭圣通胡搅蛮缠,一气之下一纸诏书废掉郭圣通,继立阴丽华为后,其一纸诏书将自己对丽华的爱昭告天下。

随后刘疆自请辞去太子之位,丽华之子刘庄被立为太子。丽华明了刘秀对自己的爱,封后并未令她恃宠而骄,而是更加恭谨谦和。她放弃前怨丝毫未对郭圣通落井下石,而是安排她以中山王后身份随子居于封地,同时她亦叮嘱儿子善待废太子刘疆,她亦视郭氏其他子女如己出。她妥善处理使废后事件平稳过渡,未发生流血宫斗。因为她不想让刘秀落下忘恩之名,亦不想刘秀为郭氏母子生活担心陷入后宫纷扰。

丽华处事进退有度,想刘秀之所想,做事总能做到刘秀心中。如此纯良宽容的女人,难道不值得男人敬重吗?四、阴丽华约束母家共佐汉室,教子有方树立榜样。阴丽华为刘秀育有五子一女,独得盛宠。可是观刘秀一朝无有外戚之乱,诸皇子兄友弟恭,堪称历朝历代奇闻。其实这一切源于丽华的睿智,她不但严格约束母家,使阴氏子弟不贪高官厚禄,却是刘秀得力左膀右臂。

而且她还时刻注意言传身教树立母亲榜样,孩子们在其教育下友善互助,甚至她为儿子刘庄选的皇后。亦如她一般简朴、宽容并严格约束外戚,俨然又一个阴皇后,这亦是母亲榜样的力量吧。说到这里,你不觉得阴丽华无论作为妻子,还是作为母亲都堪称完美吗?她对爱的执着付出,她深明大义的纯良宽容,她约束母家相夫教子的睿智,当的起雅容宽仁,有母仪之美的赞誉,当的起娶妻当得阴丽华之说。

“离骚”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屈原写的诗篇称为《离骚》?

“离骚”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屈原写的诗篇称为《离骚》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这些诗句皆出自屈原的著作《离骚》。那么,“离”和“骚”各是什么意思呢?离者,丽也,附丽也。《易·离卦·彖传》:“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

离的意思就是附丽、依附。“离离”就是紧紧地依附着的样子。如“离离原上草”的意思就是指草在原野上扎根、生长、代代繁衍,紧紧地依附在这片原野上。骚者,不安躁动也。《玉篇》云:“骚,动也。”《说文》云:“骚,扰也。”骚字从马从蚤,跳蚤跑到马身上,马有蹄不能及其身,有尾不能驱其害,有牙不能解其痒,只有有机会躺在地上打滚才能蹭蹭痒,所以马身上有跳蚤,马一定是躁动不安的,故曰扰也、动也。

那么屈原写的诗篇为什么叫《离骚》呢?屈原,芈姓,屈氏,名平,字原,楚国的公室贵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体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屈原怀才不遇,反遭小人谗言,被排挤诽谤,并多次被流放。眼见小人误国,祖国不断陷入危局,自己却无能为力,在这种坐立不安、忧思苦闷的状况下,屈原创作了《离骚》。

屈原是楚国的公室贵族,楚国是自己赖以依存的祖国,贵族怎能离开自己的祖国呢,故曰“离”。离者,丽也,附丽也。战国纷争,各国名士都是怀才觅主,待价而贾,游走于列国,朝秦暮楚,唯有屈子,忠贞不二,即使被排挤打击,心里也只有一个楚国,这就是最早的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屈子的心和故国紧紧依附在一起,离离爱国心,天地可鉴,汩罗做证,这就是离骚中离的真义。

屈原眼见小人妒贤误国,自己的祖国被强秦一步步紧逼蚕食,自己却无能为力,肯定是坐立不安,忧心如焚,故曰“骚”。骚者,动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其悲也;“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其忿也;“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其忧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其动也。悲之、忿之、忧之、动之,骚而不安也。

楚国,屈原不得不依附它,依附它则不忍其亡,眼见其亡则如蚤在身,手足不能搔其痒,躁动不安也,这是一种极其难受的状态和心理,也正是“离骚”最本质的意义。故屈原在这种爱之真、痛之切、忧之深的情况下创作的诗篇,称为“离骚”。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抒胸臆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莽荒  纪白  莽荒纪  水泽  五分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