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名人霍元甲的真实人生到底是怎样的?

天津名人霍元甲的真实人生到底是怎样的

在现在的中国,如果谈到100多年以前的事,你问北洋政府几任总统、国民政府几任主席是谁,恐怕很多人不知道,但是提起霍元甲,很可能无人不知。这就像人们只知道为了富贵抛弃贫贱妻的潘仁美,而不知道战功远超杨继业的大将潘美一样,民间历史虽然也是一种历史,但与真正的史实相比较,往往是两种味道。杨家将的故事是通过说书、戏曲等形式传播的,现在人们印象中的霍元甲则是影视剧塑造出来的。

那么,真实的霍元甲有什么样的经历呢?霍元甲一 我所知道的霍元甲我与霍元甲会有什么交集吗?还真的有一点。读大学时,我曾跟随一位学长学过一套迷踪拳。这位学长当时读研究生,据他说,他的迷踪拳是在天津上学时,跟霍元甲大弟子刘振声的徒弟学来的。按照电视剧的演绎,霍元甲的徒弟中,大徒弟刘振声是功夫最差的一个,而陈真才是最厉害的。

实际上,陈真完全是虚构的人物,而刘振声实有其人。在拜霍元甲为师前,刘振声已是武术高手,他才是霍元甲徒弟中功夫最好的。刘振声按那位学长的说法,刘振声在天津教了一些徒弟,其中一位又教了他。学长拿出一些照片证明自己没有瞎说,其中一张我记得是几个手持刀枪的人站在一座墓前的合影。学长说,那就是霍元甲的墓。学长只教了我一套迷踪拳。

我并非习武之人,而且也未悟出这套拳中每招每式的含义,所以无法说出迷踪拳的好坏。不过,按一般的理解,演练套路是一回事,实战又是另一回事。拳法可能有好坏之分,但更重要的是使用拳法的人,能否灵活运用以及其自身素质如何。套路再精妙,没有力气使出来也没有用。霍元甲的成名,首先就是力气大,同时代的人称他为“大力士”。

二 大力士霍元甲陈独秀创办了《新青年》杂志,因为中学历史书曾提及,因此为很多现代的中国人所知。最近,又有出版社重新将《新青年》结集出版,那天在图书馆中偶然翻翻,竟看到其中一篇奇文《大力士霍元甲传》。这篇文章是萧汝霖所写,是其听农劲荪讲述的。在李连杰主演的电影《霍元甲》中,农劲荪是个重要人物。实际上,霍元甲之所以从一位民间拳师变为民族英雄,与农劲荪确实有莫大关系。

霍元甲死于1910年9月14日,《大力士霍元甲传》发表于1915年,想必其所述事实多是可以信赖的。据这篇小传描述,霍元甲幼年身体较弱,但自己偷学武术,这与电视剧的情节相近。但学成之后,霍元甲并未娶得有钱的妻子,而是在贫困线上挣扎。他曾在码头上当过装卸工,也曾在农劲荪开的药栈中当过帮工。他最初出名,确实因为力气大。

据小传中所载,霍元甲有一次看见“三人共肩一巨捆牛膝,重可七百斤,呻而行。”霍元甲将这捆牛膝分成两部分,一个人就挑了起来。那三个人其实并非挑夫,他们也是练武之人,妒忌霍元甲的名声,故意来捣乱的。霍元甲夜间住进客栈后,他们搬来两块巨石塞在门口。结果第二天早晨,霍元甲一脚就把石头踢开了。于是,众人都服气霍元甲:力气确实大。

当然,霍元甲不仅力气大,而且确实是武术高手,《大力士霍元甲传》还详细记载了霍元甲做的一件大事。此事发生于1900年,义和团势力最大,清政府与八国联军开战。此时,义和团的一个姓韩的头领来找霍元甲,希望他加入义和团,霍元甲认为其说的刀枪不入什么的很可笑,就拒绝了。此后,有一些信基督教的中国人来求霍元甲庇护,义和团却找上门来要人。

霍元甲说:“临难而惧,无勇也;弃人於危,不义也。君等以身托元甲,元甲敢不以身报乎?”第二天,霍元甲只身赴义和团营中,在众目睽睽之下,瞬间砍下韩姓义和团首领两臂。在场的义和团其他人“众皆股栗,遂溃。”这样的结果是合理的吗?我们不应该忘记的几个因素:一是义和团团众当时极有可能是招募不久的,组织涣散,与训练有素的正规军肯定不一样。

二是当时义和团的宣传便是练了神功便可刀枪不入,当自己的头领被人砍下两条胳膊,众人或者以为遇到神人,或者信念瞬间崩溃,所以溃逃还是有合理性的。发生了这件事,霍元甲已可从大力士晋级为英雄了。但是,他打的是义和团,绝对不应是民族英雄啊,他又是如何最终成为民族英雄的呢?三 民族英雄霍元甲霍元甲成就更大的名声离不开农劲荪。

农劲荪是同盟会会员,与他接触并成为朋友,让霍元甲抓住了时代的脉博,最终被渲染成为民族英雄。所有关于霍元甲的影视剧中,都把打败外国大力士当作最为重要的情节之一,但事实是,霍元甲从未与外国大力士交过手。不过,他真的挑战过几次所谓的“外国大力士”。第一次是在天津,挑战一名俄国大力士。这名大力士应该是演杂技之类的人,但他在报上登的广告自命为“世界第一大力士”,又说第二是英吉利人,第三为德意志人。

没中国人什么事,这让大力士霍元甲不忿,因此上门讨说法。但是这位力士实际上只想宣传一下自己,多吸引几个观众,让翻译对霍元甲说:“西人鬻技求食,故张其词,以显观者,公何必与较短长?”洋人吹吹牛而已,何必当真呢?但霍元甲不答应,那位俄国大力士只好在报上改了广告词,没几天就跑路了。第二次挑战外国大力士是在上海。

当时那里有一个英国来的大力士,也是被人雇佣卖票表演的。霍元甲从天津赶来约战,但大力士已串场到南洋了。约好明年再斗,但第二年大力士并未履约,最终也未斗成。第三次约战外国大力士是在汉口。当时碰到一白人一黑人搏斗,也是卖票表演性质的。黑人胜后,霍元甲又去约战,但黑人提出一堆条件,要求不能用脚踢,不能用肘击,不能点穴之类。

但霍元甲不懂这些现在看起来很平常的规则,他是来搏命的,称:“惧我即窜去,安得为此无理之言?”这场比武也未能比成。所以说,霍元甲确实数次挑战外国大力士,但这些大力士只是来走穴的,不是来拼命的,所以真实的历史是:一次也没有打成。但是在擂台上与中国人比武倒有几次。一次,霍元甲在病中,与张文达打过一次擂台。此前一天,弟子刘振声与张文达打了一下午未分胜负。

第二天,张文达激将霍元甲。霍元甲带病上台,两招就将张文达打倒,展现出非凡的技艺。四 霍元甲之死影视剧中愿意将霍元甲之死归结为日本人陷害,真实的情况是,霍元甲之死确与日本人有关,但很难说是陷害。1910年,霍元甲仅42岁,但却患病。有人将他送到日本人秋野开的医院。秋野邀霍元甲去日本的柔道馆看看。霍元甲推却不过,与刘振声同去。

日本人约霍元甲比武,霍元甲以病推脱,后日本人与刘振声比试。刘振声不敌受伤,日本人又扑向霍元甲。霍元甲将日本人扔在地上,撞折肋骨。但第二天,霍元甲疾病发作,很快就去世了。可以看出,霍元甲后来获得那么大的名声,除了有很高的技击水平之外,几次约战外国大力士的确很重要。而作为一个民间拳师,怎么会想到这么做呢?很有可能是农劲荪带着某种革命的目的积极操作的。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炎黄魂  炎黄子孙  天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