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董卓打个喷嚏都能把他人吓坏,符合史书中的恐怖嘴脸)有大志的人是不齿于与董卓为伍的。曹操他们完全不是一类人,这该如何共事?曹操要是投靠董卓,董卓未必能全听他的。年轻时的董卓,如果和世家子弟的袁绍、袁术、曹操(年轻时)相比,绝对算不着混世大魔王。

董卓对曹操很好,如果他归顺董卓的话会怎么样?

董卓对曹操很好,如果他归顺董卓的话会怎么样

曹操曰:“吾等所以举兵而远近莫不响应者,以义故也。今幼主微弱,制于奸臣,非有昌邑亡国之衅,而一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这就是曹操的态度!董卓对曹操好,一是看到了其才,二也是为了拉拢,不管怎么样,少一个敌人总是好的。“术畏卓,出奔南阳。操变易姓名,间行东归(资治通鉴)”,之前袁绍和董卓有过激烈的冲突,跑了,袁术害怕董卓,也跑了,曹操估计是觉得他难以共事,也有自己的想法,改名逃跑。

看来想有作为的人都不认董卓那一套。(《三国》曹操与七星刀)董卓为人残暴、行为荒淫,有不愿意合作的文人,就以死亡相威胁,如果不能随他心意直接杀害,帝室后宫成了他的私人场所,如此行径实在是不仁不义,毫不掩饰的权力夺取让更多人对此不满。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逃跑是因为和王允合作,要用七星刀刺穿董卓的喉咙,但是没有成功,曹操赶紧跑路。

(《三国》董卓打个喷嚏都能把他人吓坏,符合史书中的恐怖嘴脸)有大志的人是不齿于与董卓为伍的。董卓手下吕布,两面三刀,无恩无义,李傕、郭汜一个带着皇帝到处跑,一个带着百官到处窜,哪有一个正经的样子。且不说所有人都有私心,但是起码要有一点公心——也就是尽快让动乱的天下平定下来——他们都没有。曹操他们完全不是一类人,这该如何共事?曹操要是投靠董卓,董卓未必能全听他的。

曹操要是得宠,其他人未必不攻击他。可见曹操要是完全成为董卓的鹰犬,日子未必好过。(《三国》中董卓之死,来自手下无恩无义的吕布之手)一个主子要是属于那种扶不起来的,臣下再怎么努力都是事倍功半。董卓手下的大文官李儒,毒死了刘辩,就是汉少帝,这样的人能容得下曹操?曹操能和他产生共识?答案几乎都是否定的。所以曹操要是游离于董卓边缘还比较能自保,以曹操的志向,完全成为董卓的人,后果悲剧的可能性相当大。

董卓是如何从一个混世大魔王变成一个步步高升的将军?

董卓是如何从一个混世大魔王变成一个步步高升的将军

年轻时的董卓,如果和世家子弟的袁绍、袁术、曹操(年轻时)相比,绝对算不着混世大魔王。他成为大魔王是他进京挟持朝廷后的事儿了。年轻时的董卓,出身于清白人家(所谓的良家子,即非犯罪、工商末业的家庭),因为家处凉州,此地民风彪悍,因此董卓能够左右驰射、极为骁勇。这个时候的董卓,也极为豪爽,因此得到当地性格粗豪的羌胡大豪的欣赏,都和他交朋友。

东汉时期,有关东出相、关西出将的说法,董卓的凉州老乡、前辈,号称“凉州三明”皇甫规、张奂、段熲是东汉后期名声极大的名将,自然会对凉州有前途的后辈予以提携。加上董卓出身还不错,得以出仕,并逐渐在凉州军中站稳脚跟。当时的凉州,是百年羌乱的战斗之地,盗匪纵横,自然不缺董卓立军功的机会。相比与很多吹出来的名将,张奂、段熲、董卓这些人其实是一刀一枪干出来的,董卓还是有比较强军事能力的,并非如《三国演义》描写那样无能。

在军功的累积下,董卓逐渐成为凉州军的中坚力量。在凉州三明或退或死后,董卓、皇甫嵩(皇甫规的侄子,平黄巾最大功臣)成为凉州将星里最耀眼的两位,二人也因为竞争关系结下仇怨。后来,董卓在担任多个职位后,任并州刺史,就驻扎在离洛阳首都不远的地方,他手下仍旧是强大的凉州军(有羌胡、秦胡、湟中义从胡等,都是最彪悍的战士),因此让汉灵帝感觉很不安全,想让他交出兵权(交给皇甫嵩),到朝中任职。

但董卓大概看清了形势,一拖再拖,直到汉灵帝病死。其实,董卓多半与灵帝死后执政的大将军何进、太傅袁隗(袁绍叔叔)关系不错,因此袁绍才鼓动何进召董卓进京威逼太后诛杀宦官。结果,何进死了,董卓进京后又接管了何进的军队,从此成为天下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此时,董卓才成为了混世大魔王,把洛阳当他的军营对待,把洛阳附近的百姓当做他的战俘对待。


文章TAG:热血  三国  攻略  魔王  董卓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