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镖局的起源,说起来比较复杂。顺丰韵达的业务,古代镖局可以做;古代镖局的一些业务,顺丰韵达做不了。这些武装押运公司,其实就是古代的镖局。民国时期,西北一些武术家几乎都是清末镖局的人。通俗点说,古代镖局=物流公司 安保公司。

古代还有什么组织流传至今?

讲一个我知道的组织,“太谷学派”,这是个一直被历史尘封,神秘悠隐的民间文化学派,是清朝道光年间,由中下层士大夫周太谷、张积中等人成立,将儒学宗教化的一个组织,活跃于江苏地区,鼎盛时期上万人,也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儒学学派。周太谷,这个太谷也不是他真名儿,是自创的号。据《龙川夫子年谱》记载,周太谷,安徽池州人,曾做过翰林院孔目,这是个最底层官员,从九品,家境殷实,喜欢游山玩水,拜师寻友,叩遍了佛、道、儒三教之学,1796年周太谷到庐山,见到了其先祖周敦颐的碑志遗迹,于是在此悟道。

道光时期,晚年的周太谷在扬州开宗讲学,仙闲授徒,他死后,衣钵由汪全泰、张积中、李光炘等人继承。图中老者为太谷学派南宗掌门人李光炘,晚年号龙川老人。此学派的门徒都是中下层人士,自称圣功弟子,师徒间采用口耳相传,以儒家为主,也会引申佛、道,其学术糅杂、传闻神异。周太谷死时留下遗嘱,要弟子们“还道于北”,时正值太平天国爆发,一部分弟子跟随张积中去往山东讲学,有一部分要“传道于南”,以李光炘为首的一部分在江浙一带传播,太谷学派就此分为南北二宗。

清末写了《老残游记》的刘鹗,师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清史稿·列传》记载,山东巡抚阎敬铭把黄崖寨聚集讲学的太谷众人当成叛匪杀害,死1600多人,幸好有门人求援于曾国藩,才停止被杀,但道统几乎绝迹,幸免于难的弟子南下投靠南宗,于是南宗一家独大,后来代表人物有陈建安、黄葆年、谢逢源等,而黄葆年,民国时期太谷学派集大成者,南宗首席传人。

图为江苏仪征的周太谷墓。太谷学派的流传的著述有百余种,最著名的是《周氏遗书》,为当年南北宗讲学底本,张积中编写了19种,比如《张氏遗书》、《白石山文集》,李光炘编写6种,比如《李氏遗书》、《龙川先生集》,黄葆年就编了29种,比如《诗经读本》、《黄氏遗书》等,众多著述为学术精品,鲁迅、范文澜等人都曾关注此团体,可见其学术价值之珍贵,后来太谷学派传人有刘大绅、周法高等人,周法高去往对岸,后为台湾中研院院士。

古代镖局究竟是怎样一个存在?

镖局,亦称镖行,吃这碗饭的人,称为镖师、镖客,古代镖局主要替人押送贵重物品、金银巨款、护送雇主、行商的旅途安全等,故多称走镖,也有替雇主看家护院,夜晚守卫商号、钱庄,坐夜的,也称为保镖,所以镖局是封建社会商品经济高度发展而生的产物,据史料记载,镖局起源于宋朝,兴盛于清朝。图为华北第一镖局博物馆,位于平遥古城。

干镖局这一行,最讲究信义二字,一旦雇主把贵重物品交镖局押运,或将内室女眷交镖局护送,也就是把命交给了镖局,接镖的镖师也得把命交出去,这叫“接镖如交命”。万一遇到不测,镖师必须上刀山下火海,人在镖在,镖失人亡,要不惜身家性命也要保住镖局的招牌,如果丢了物品要赔偿,如果雇主丢了性命,镖师要自投官府坐牢,如果走的是官镖,甚至皇镖,那只能被砍头了。

张黑五,乾隆时期得到朝廷许可,开设兴隆镖局,是山西镖局第一人。想进镖局混口饭吃,也并非易事,必须要来路清楚,须有知根知底的头面人物作保,万不能收留有劣迹的人,其次镖师要武艺高强,胆敢劫镖的人绝非泛泛之辈,没两把刷子谁敢横刀拦路,所以镖师必须艺高胆大,具有擒敌拿贼之功力,一般有点名头的镖局都会有威震江湖的镖头,留下奇闻轶事的镖师。

顺源镖局,晚清北京城八大镖局之一,创始人是大家熟悉的“大刀王五”。早期的镖师在接活儿时路途不会太远,都是当地人,非常熟络,就算碰到盗贼土匪,论起习武世序来,说不定都同出一门,俗话说抬头上见低头见,彼此友好,打通了镖路,镖局又服务于官僚、商贾阶层,一路走南闯北,结交各路英雄好汉,势力越做越大,在各地开起了分镖行,晚清时北京城有著名的八大镖局,势力范围遍布大半个中国,影响极大。

 1/5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镖局  古代  解释一下  大神  信息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