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鳄类动物具有一些奇异的功能,例如可以敏锐地感受到大自然气压的变化而预知晴雨。每到下雨之前,便宜常常怒吼不止,其声如雷。古代先民无法解释这种现象,视其为神兽,拜它为雷神、雨神或者鼓神。还存在一种可能,远古人类过着狩猎和游牧生活,和不同的野兽打交道,从没见过蛟鳄这种如此神秘、如此具有威胁性的动物,因而害怕它,崇拜它,把它看做是地神、水神和战神,再由此逐渐演化为“龙”,使其更具神秘感。

文献中有龙出现的记载,今天为什么有人不相信龙真实存在?

根据《左传》记载:鲁昭公二十九年秋天,龙出现在晋国都城绛的郊外。魏献子问晋国的太史大夫史墨:“我听说虫类没有比龙更聪明的了,因为它不能被人活捉。就是因为它聪明,真的是这样吗?”史墨回答说:“是人不聪明,不是龙聪明。古代养龙,所以国中有豢龙氏和御龙氏。”魏献子说:“这两个氏族,我也听说过,而不知道他们的来历。

这说的是什么?”史墨回答说:“过去飂国国君叔安,有个后代孙子叫董父,非常喜欢龙,能够懂得龙的嗜好要求饲养它们。所以很多龙都飞到他那里去,于是就驯服饲养龙,用来伺候舜帝。舜帝赐给他姓叫董,氏为豢龙。封在鬷川,鬷夷氏就是他的后人,所以舜帝时代一直有养龙的。到了夏代国君孔甲,打扰有帝,有帝赐给他驾车的龙,黄河和汉水各两条,各一雌一雄。

孔甲不能喂食它们,又没有找到豢龙氏。有陶唐氏已经衰落,其后有个叫刘累,向豢龙氏学习过驯龙,以此侍奉孔甲,能够喂食这几条龙。孔甲嘉奖他,赐给他氏为御龙,用他代替豕韦氏的后代。一条雌龙死了,刘累偷偷剁成肉酱给孔甲吃,孔甲吃了,不久又让刘累再找来吃。刘累害怕而迁移到鲁县,范氏就是他的后代。”魏献子说:“现在是什么缘故龙没有了?”史墨的回答涉及五行和《周易》相关的内容。

史墨回答原文:(《左传》鲁昭公二十九年)对曰:“夫物,物有其官,官修其方,朝夕思之。一日失职,则死及之。失官不食。官宿其业,其物乃至。若泯弃之,物乃坻伏,郁湮不育。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实列受氏姓,封为上公,祀为贵神。社稷五祀,是尊是奉。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

龙,水物也。水官弃矣,故龙不生得。不然,《周易》有之,在《乾》之《姤》,曰:‘潜龙勿用。’其《同人》曰:‘见龙在田。’其《大有》曰:‘飞龙在天。’其《夬》曰:‘亢龙有悔。’其《坤》曰:‘见群龙无首,吉。’《坤》之《剥》曰:‘龙战于野。’若不朝夕见,谁能物之?”找个翻译,我们参考王守谦翻译抄录如下:史墨回答说:“事物都是有管理他的官员,官员编修其管理方法,早晚都考虑这件事。

如果有一天失职,那么死亡就到来了。丢了官就不能吃公家的俸禄,官员长久地从事这方面的事业,生物才会到来。如果消灭丢弃它们,生物就自己潜藏不出,抑郁不能生长。因此有掌管五行的官员,这叫五官。他们代代继承姓氏,封爵为上公,祭祀是贵神。在土神谷神五行之神的祭祀中,对他们尊敬崇奉。木官之长叫句芒,火官之长叫祝融,金官之长叫蓐收,水官之长叫玄冥,土官之长叫后土。

龙,是水中之生物。水官废弃了,所以龙不能被人活捉。如果不是这样,《周易》中有这样记载:在《乾》之《姤》说:‘深藏的龙不要使用。’《乾》之《同人》说:‘在田野上出现了龙。’《乾》之《大有》说:‘在天上飞翔的龙。’《乾》之《夬》说:‘亢奋的龙有后悔的事发生。’《乾》之《坤》说:‘出现群龙没有首领,吉祥。’《坤》之《剥》说:‘龙在野外交战。

’如果不是早晚都能见到,谁能说出它们的状态?”为什么现在没有龙了?史墨回答的意思是上古舜的时代有养龙的,到了夏朝孔甲的时代还有养龙的。后来朝廷没有出钱管理养龙的,龙就灭绝了,所以龙就再也看不到了。不过龙的确是存在过的,不然,《周易》记载的龙的各种形态,如果不是人们看见过,是不可能描写出来的。从这段记录,看春秋时代《周易》应用情况:春秋的时代,五行还没有与《周易》结合起来。

但是五行的思想在史墨可以应用自如了。到战国时期的五行大师邹衍,应该是继承来的。 史墨说《乾》之《姤》实质《乾》的初九爻。这说明“爻题”在春秋时还没有,人们用一爻变来确定《乾》的爻位。这也说明玩爻辞时,也应该参考这一爻变后之卦的卦象。从《乾》之《坤》是指《乾》卦用九的爻辞,即‘见群龙无首吉。’说明,遇《乾》六爻全变,断卦主要参考《乾》用九。

 5/6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凡界  人族  神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