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际会,毕力遐方。将扫群秽,还过故乡。肃清万里,总齐八荒。高成归老,待罪舞阳。司马懿意思很明显,打完这场仗,你就让我回家养老吧,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这是司马懿最后一次见到站着的曹叡。司马懿得胜归来之后,就直接是曹叡托孤了。这时候影响司马懿造反的第一个人出现了,这个人是曹爽。曹爽和司马懿被曹叡指定为托孤大臣。

曹爽这个人很不简单,在曹叡托孤之后,权利之路走得相当有章法。先是不断抬高司马懿的地位,把司马懿直接抬到了最高的太傅,然后司马懿的政治权利就被曹爽一步步架空了。因为太傅是象征性的岗位,级别太高,如果太傅再来过问朝政,那就有损国家的体面。这就好比一家已经步入正轨的公司,员工要干活,高管要干活,董事长就是象征意义的人物了,不需要干活,只管看着下面人干活就行了。

司马懿的权利被一步步剥夺,直接排挤出核心决策圈子了。曹爽下一步准备的是剥夺司马懿的兵权。曹爽为了剥夺司马懿的军权,和司马懿进行了一次人事任命的交换。由夏侯玄去接替司马懿督关中的角色,作为交换,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被任命为中护军将军。此时,影响司马懿改变人生轨迹的第二个人,也正式出现在了轨道上,这个人就是司马师。

中护军是守卫皇城的军队,除此之外有一个特殊性,那就是可以任免中低层武官。这个岗位司马师做了三年,做出来什么成果呢?帝阴阳死士三千,散于人间。这三千人是司马懿夺权的最为关键的一支部队。2司马师养了这三千人,司马懿依然没有决定造反,他的目标依然是能安享晚年,司马家族可以长盛不衰。可曹爽并不这样想,曹爽趁司马懿夫人去世,司马师守孝的空档,夺了司马师的中护军将军岗位。

同时利用职权,把司马懿禁宫中的力量全部剥夺了。六年秋八月,曹爽毁中垒中坚营,以兵属其弟中领军羲,帝以先帝旧制禁之不可。此时的司马懿所有铠甲全部被扒下来了。没权、没兵。司马懿十分生气,欺人太甚,他想搞曹爽,可是没实力啊。司马懿选择装病,直接啥也不干,在家躺着,就希望曹爽把他给忘了,让他安享晚年。曹爽彻底打败司马懿之后,就开始飘了,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飘,一飘准出事。

曹爽先是利用职权,大肆抢占土地,然后公然向其他州郡要钱。一些和曹爽不对付的,全部被报复,或降职、或免官。后来,这些已经不能满足曹爽了,直接开始用皇帝车架,甚至连衣服都和皇帝类似。极尽奢华。曹爽因此犯了众怒。3现在曹爽大权在握,身边全部是自己的本族兄弟,曹爽又开始防着这些本族兄弟了。自古以来,因为分家产大家的兄弟数都数不过来,何况是巅峰的权利呢?谁能保证这些本族兄弟不动歪心思,因此曹爽每次出游都会把这些兄弟带在身边。

到此为止,司马懿造反的所有要素全部凑齐了。1.曹爽惹众怒,而司马懿在朝中很有威望,此消彼长,只要司马懿有赢得机会,这些大臣会选择站在司马懿这一边;2.曹爽为了防范自家兄弟叛乱,每次出游都会带走所有兄弟一起出城;3.司马师阴阳的三千死士。4.造反的对象是“驽马恋栈豆”的曹爽。此时只需要一个契机就可以了——曹爽出城。

最终司马懿夺权。司马懿在造反与夺权之间做出选择,是因为司马师。造反和夺权不同,造反是推翻主子,自己当老大,夺权是做一个权臣。选择哪一条路,和司马懿打败曹爽之后怎么走下一步,有直接关系。司马懿已经年逾古稀,在他的手中,想要篡取曹魏天下已经不可能了,只能等他的后代来做了。如果司马懿的后代是个不能成大事的棒槌,司马懿会选择夺权,否则司马家族指定完蛋。

反之,则选择造反。司马师在司马懿发动政变的前夕,稳如老狗,再加上能在洛阳这种遍布曹爽眼线的地方,养三千死士。司马懿觉得,这个儿子可以。最终选择了造反这条路。总结司马懿根本就没想过造反,全是被曹爽逼得走投无路了。司马师为司马懿攒下了造反的一部分本钱,曹爽又开始走腐败的道路,司马懿最终才选择造反。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曹爽,因为司马懿造反的对象是曹爽。

换做曹家任何一个人,司马懿都会失败。在司马懿发动政变之后,只是控制了洛阳,曹爽并没有被擒,而且皇帝曹芳还在曹爽手中。曹爽得知消息如果不投降,而是直接逃亡许昌,然后用曹芳命令天下,调兵入城擒拿司马懿。司马懿大概率会输。可曹爽没有,用司马懿的话说,曹爽是驽马恋栈豆。不舍得洛阳的繁华,没经历过挫折,不想冒险,因为司马懿已经发誓答应不杀他。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司马懿  120  法伤  完爆  天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