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六年之后看来,《轩辕剑叁》仍是轩辕剑系列中极其经典的一代。轩辕剑叁·云和山的彼端(1999),轩辕剑历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诞生距今已经十六年有余。斯时整个中原地区正处在安史之乱的前夕轩辕剑云和山的彼端,内忧外患,盛而中衰。在今天看来,作为轩辕剑叁系列的第一部,《云和山的彼端》事实上是对传统RPG的理念发起了挑战。

如何评价《轩辕剑3:云和山的彼端》?

如何评价《轩辕剑3:云和山的彼端》

轩辕剑叁·云和山的彼端(1999),轩辕剑历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诞生距今已经十六年有余。但是在这世纪之交,在国产RPG的黄金发展期,对于它所带来的影响,思索与震撼,可以说,怎么评价都不为过。直到今天,这都是国产RPG最拿得出手的作品之一。可以说,在1999年的中国,没有任何一个RPG有可能击败《云和山的彼端》,而在2000年,它的外传《天之痕》毫无压力地继承了这一荣誉。

《云和山的彼端》继承了《枫之舞》的传统,将历史更深地引入游戏。这种引入至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即使是在“宗教文化”这一道路上走得相当远的幽城幻剑录,在云和山面前也只能相形见绌。这个游戏即使是现在来玩,都足以让任何一个没上过手的玩家感到震惊。主人公名叫赛特——一个纯粹的西方名字,其身份是欧洲梅罗文加王朝高卢出生的东方人与日耳曼混血儿,他从中世纪的威尼斯出发,跨过阿拉伯的领土来到中国,寻找心目中的王道。

横跨大洲的游戏——迄今为止,这个宏大设定仍然几乎未被国产游戏超越。很难再见到一个RPG游戏,把整个大地图的区域赫然写上“地中海东岸”、“两河流域”、“怛罗斯”“西域”、“黄河流域”的字样。在这个剧情横跨三个地区的游戏里,美工和音乐无疑非常重要。而1999年的DOMO小组也确实不负众望。从威尼斯的开端起,整个游戏让人眼前一亮——精致,非常精致。

对的,在1999年,中国游戏刚刚摆脱DOS,走进WIN时代,这个游戏无疑是开创了国产RPG极重画风的先河。《云和山的彼端》有着材质精细的贴图,宏伟大气的大地图,和古韵盎然的物品手绘。仅仅以玩家在游戏开始时自带的第一件道具“药草”而言,在物品介绍栏,淡黄色画纸上绘着一束青翠欲滴的草叶,用一条赭黄色的细绳束住,双钩填彩的工笔画风,左上角打着“回複”两个繁体字的红泥印章,足以使任何一个刚刚刚摆脱16色和像素马赛克的玩家感到惊艳。

战斗过程从“面对面”改为横版,更突出了法术效果的释放,大地图人物Q版,但是战斗中的七至九头身比例则显得非常大气。而当游戏进入中国地区,走入中原的时候,美工和剧情达到了新的契合高度,雄伟壮丽的长安城突出了大唐的气韵,但又不失柔美,让人有一种心动神摇的感觉。在音乐上,《云和山的彼端》同样做得非常细腻。在地中海的教堂里,DOMO直接用圣歌作为配乐,在两河流域的平原上,异域风情的弹拨乐令人心动,而在步入中华大地的时候,笛子与琵琶构成了极富古韵的背景音乐。

它的续作《天之痕》被玩家指责音乐主旋律单一,但是《云和山的彼端》却完全没有这种压力。在游戏的数值平衡方面,《云和山的彼端》过渡得非常平滑。不需要玩家刻意练级,但战斗也不会儿戏般地轻松。如果你是一个法术爱好者,你可以对每一个小怪都放一个法术迅速解决战斗,但如果你一味物攻也无所谓,顶多多浪费一两个回合。没有一件物品贵到需要你去野外拼命打怪攒钱,往往是经过一个迷宫到达下一个城市,经费刚刚好能满足队员们更换一次装备。

在你所有队员都需要补血的时候,恰巧经验也走到尽头可以大家一起升级……这种平滑尤其突出了一个做惯了RPG的研发组的老到之处,让人玩着感觉非常顺畅。这个游戏什么都很优秀,仅仅在一个地方令人诟病。剧情。仅论剧情的话,《云和山的彼端》并不够优秀。RPG向来强调的是剧情至上,“寻找战争不败之法”这个设定真的非常独特,赛特这个西方人走到中国来的视角也非常好,但是《云和山的彼端》的整段游戏剧情缺乏必要的剧情大反转(大反转同时也是轩辕剑的惯例)和人物命运的波折,部分主角性格模糊有木偶嫌疑。

而且由于一味赶工,其剧情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虎头蛇尾,在游戏的后半截,玩家明显感觉到,剧情节奏加快,人物迅速走到结局,而结局亦不够感天动地,让人有一种脱力感。由于剧情的无波澜,人物的塑造也变得相对平面化。第一主角赛特和第二主角妮可还算好点,能分辨出性格中独有的特点,例如诚恳开朗、明快活泼云云,但是,第三主角卡玛呢?第四主角李靖呢?或许对很多人而言,一句话都不说的主角李靖的存在感还不如非主角的慧彦、麦尔斯和莉莲、甚至是康那里士强吧?私以为,这就是《云和山的彼端》的最大缺陷。

 1/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轩辕剑  手游  评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