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儒商鼻祖:端木子贡端木子贡,姓端木,名赐,春秋末期魏国人,是孔子的七十二贤之一,同时也是“孔子十哲”。端木子贡生于儒门,但是却懂得经商之道,多年的经商中使得端木子贡得到了巨额的财富。端木子贡的经济实力为孔子周游列国提供了坚实的经济保障,历史上用端木遗风来表示经商致富的人,词语的来源便是因为端木子贡的事迹演变而来。

而且端木子贡巧舌如簧,能言善辩,办事知情达理,是鲁国和魏国的宰相,是孔子弟子中的首富。这样的人品和学识,这样的财富值选为第二名大富豪,实数顺应天理。3.清朝巨贪:和珅和珅,清高宗乾隆帝身边的大红人,也是清朝最大的贪官,曾经入选了《亚洲华尔街日报》世界级富豪的排名。和珅的贪婪是家喻户晓的,几乎人尽皆知,所以和珅的事迹便不再罗列了。

力能举鼎秦武王真的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吗?

力能举鼎秦武王真的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吗

一哥“俗人读史记”之——莽撞之人不乏睿智 历史长河中玩物丧志、声色犬马的君王不少,风花雪月、吟诗作赋的君王也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壮举也非项羽一人,秦武王也算一个,为后世留下孔武有力、孔武好戏的谈资,做了莽撞君主的代言人,其实拨开迷雾,还原历史碎片,好象也不全是啊。《史记-秦本纪》载“惠王卒,子武王立。

韩、魏、齐、楚、越皆宾从。武王元年,与魏惠王会临晋。诛蜀相壮。张仪、魏章皆东出之魏。伐义渠、丹、犁。二年,初置丞相,醿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张仪死於魏。三年,与韩襄王会临晋外。南公揭卒,醿里疾相韩。武王谓甘茂曰:“寡人欲容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恨矣。”其秋,使甘茂、庶长封伐宜阳。四年,拔宜阳,斩首六万。

涉河,城武遂。魏太子来朝”。 一看这个武王“上任三把火”,一把火“与魏惠王会临晋”。这个武王是惠文后所生,惠文后是魏公室之女,应为魏惠王之晚辈,要知道这个魏惠王(又称梁惠王)可是个长寿之人,于秦孝公之前继任,而此时秦已历三代矣,一个老人与一年轻有力的后生晚辈会盟,不单是国力的此消彼长,也是年轻的秦武王已经看透,山东六国的合纵(合众弱敌一强)之策已是穷途末路不堪一击,而此时秦国虽说一国独超,然齐、楚及远离中原的越都还有相当实力,吞并六国之时未到、之势未足,连横政策仍有其存在价值,武王此举一是化解了新上任之危机,二是连横政策扩大到魏,更加孤立了赵、韩、燕诸国,无力与之争锋。

二把火“诛蜀相壮”,“伐义渠、丹、犁”。安定了后院、粮仓。三把火“张仪、魏章皆东出之魏”。这个后人多有非议,说是二人恶了武王,或说朝野有人抹黑告状,实哉是此二人此时留秦已无用途了,其纵横理论也已随着秦国超级大国地位的巩固而失去了意义,而武王虽说莽撞而只是礼送出境,也不失仁义啊。 二看这位武王的文韬,一是与六国有区别,置丞相,且左右制衡,预防权臣独大;二是连魏国、臣韩国,让秦国重臣相韩;三是远交齐策不变以制魏赵燕,远交越国以夹制楚国,整个国际秩序以秦国为主设局。

三看这位武王的武略,一是果断平蜀乱、伐义渠、丹、犁,巩固后方稳定;二是伐韩以示牛刀,虽说军事上相对而言是一次冒险行动,但有连魏之政治外交于先,武王自信赵魏不敢插手,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终下宜阳而置三川郡,开始了远交近攻的统一步伐,即后世范雎所言“得一寸、王之一寸也”;三是敢于在天下老大面前作秀,楚庄王问鼎为霸业,而这位年轻的武王敢于举鼎以图天下啊。

清朝皇帝打赏的金瓜子是干什么用的?对此你怎么看?

我们在清朝宫廷题材有关的影视剧和小说里,经常可以看到皇帝用金瓜子打赏的剧情,只要他心情好,金瓜子都是一大把地赏赐给后宫或下臣,非常的豪气大方,正应了皇恩浩荡那句老话,激动得受赏者叩头不止,三呼万岁,大谢龙恩。但这只是文艺作品里的夸张,起到营造气氛,强化剧情,突显人物性格的作用。事实上,金瓜子是不能大把大罐赏赐的。

此话怎讲?要说清这个问题,当然要从金瓜子的来龙去脉说起。 其实,金瓜子是古代碎金的一种称谓,作为货币最初流通于民间,因其形状似瓜子而得其名,一枚金瓜子的重量在一两左右。一两金子价值不菲,而铸造成金瓜子后价值便更高。因而持有一枚金瓜子就如拥有了一笔巨款,那要是拥有几枚十几枚的话,就是大富,因此一般人是不可能拥有的。

所以拥有金瓜子是身份高贵的象征,那些使用和拥有它的人不是王公贵族,就是名流大贾。但到了明朝初年,已有规定在民间不能流通金银,而到了清朝之后,金银的流通要求就更加严苛,于是奇货可居的金瓜子便成了皇帝独享的御用之物,由他专门用来赏赐他所喜欢的后宫大臣与王公贵族,或者名流大贾与有大功之文臣武将。久而久之,金瓜子就成了皇恩与荣耀的象征,有幸得到金瓜子者,都会将其供奉在客厅中,以此彰显皇恩眷顾。

搞清楚了金瓜子的来龙去脉,也就明了它绝非轻易得到之物,而且即使得到,也不可能大把大把地得到,否则,金瓜子就成了寻常之物,失去了尊贵恩宠的特质。总之,作为皇帝的独有之物,作为皇帝显示龙恩、奖赏下臣的重要物品,它是一种特殊的激励手段,是绝不可能随随便便使用的。 既然金瓜子不可随意赏赐,那么影视剧与小说中的清朝皇帝大把大把赏赐金瓜子,就成了一种戏说,一种虚构。

而作者如此夸张使用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彰显皇恩隆重,彰显对受赏者的宠爱,烘托赏赐的气氛,丰富剧情与人物形象,增加可视可读性,甚至还可由此生发出许多传奇离奇的情节来。于是金瓜子便成了情节发展、人物塑造的一个亮点与法宝。 而夸张赏赐金瓜子的数量,能为剧情加分,还在于金瓜子本身就是一个人见人爱的稀罕宝贝。由于制作金瓜子时,没有固定模具,也没有具体的重量要求,因而世上就不可能有两枚形状完全相同的金瓜子,这就使得碎金子冶炼成金瓜子后,天性独异,古朴可爱,浑然天成,因而成为难得的为剧情加分的道具,为作者所津津乐道。

历史上有哪些容易被忽略的、始终相爱两不相疑的帝王夫妇?

谢谢邀请!历史上帝王大多都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但有一个皇帝一生只娶了一个妻子,“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这个人就是明孝宗朱佑樘。朱佑樘的母亲怀上他之后,就遭到万贵妃的嫉妒,生下他后更是多次遭到万贵妃的谋害,童年时期们坎坷经历,使他懂得了后宫的险恶和人心的叵测,对后宫的争斗深有体会。朱佑樘继位后,便将妻子张氏扶正为皇后,这是一对共过患难的少年夫妻,两人感情很深,孝宗很爱自己的妻子,当了皇帝之后,没有纳任何妃子,两人同吃同住,如同民问夫妻一般。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灭神王  10000  灭神  创世神  装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