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时间搜罗下载了自己能找到的所有《全面战争》系列资源,《罗马》,《中世纪2:全面战争》,《帝国:全面战争》,《拿破仑:全面战争》,《全面战争:幕府将军2》自然是不用说。出于自己比较喜欢追根溯源的性格《全面战争:幕府将军》以及《中世纪:全面战争》这两部年代更加久远的开山这作也一并收入囊中。硬核且细致的战争体验治理国家的战略部分与实打实的亲自对战场上军队排兵布阵两者相结合的游玩方式别具一格。

战争模式下士兵们交战会受到疲劳度,士气,天气,地形,风向,兵种属性克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玩家即便不全歼全部敌军,通过打击敌人的士气,让其自己高举白旗帜逃出战场亦是胜利。你如果觉得杀得不够尽兴,也可以派上骑兵在敌军逃出战场追上并进行收割。交战时,如果自己的部队互相靠近或者有主将部队在附加,部队会有士气加成。

如果己方部队对敌军部队形成夹击之势,则会让敌军疲于腹背受敌而士气下降。远程部队的有着弹药余量设定,玩家指挥自己的远程部队作战时不可盲目浪费弹药,要做到有的放矢;而面对敌人的远程部队又需要考虑如何通过廉价兵种去骗对方消耗掉弹药等方式,降低他们对自己主力部队的消耗......这些硬核而拟真的设定,自初代的《全面战争:幕府将军》中便已出现,后续作品则在这个骨架上不断添砖加瓦。

《全面战争:幕府将军》这部作品也从很大程度上让笔者领教到了CA工作这群来着英国的游戏制作人首先是历史爱好者,然后才是游戏制作者的含义。《全面战争:幕府将军》的OP开场动画火箭齐发的影视片段截取是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战争电影的《乱》;集结的部队会配上形态各异的指物;资料片《蒙古入侵》的战斗bgm中的更是有种藏传佛教中僧侣们的齐声诵经声......如果CA制作组不是真正对历史有爱,想必是很难为玩家们带来这么一部明显对历史作了大量功课的作品的。

自己依稀记得自己曾经看过一期《全面战争:幕府将军》的录音视频。一群五大三粗的汉子光着胳膊,赤着脚,绑着头戴,驾起太鼓,有声有色的演奏日式古风乐。当镜头拉近才发现这些这群汉子并非是请的日本的古风乐演奏,而是仔细专业了日本古风乐严重的本地的工作人员。演奏出的太鼓乐却格外娴熟而动听,与正统的太鼓乐几乎一致,实在让人佩服制作组如此极致的追求。

顺带值得一提的是《全面战争:幕府将军》的平衡性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足轻部队在后期简直是非常IMBA的存在。自己如果觉得自己去与敌人战斗太麻烦,交给电脑又有概率判自己输,那直接来上一支塞满高级足轻的部队。把战斗速度拉到最大,全选足轻部队,然后就可以如同玩RTS般让这片足枪海指哪打哪,到处收人头了......《中世纪1》中实力超群的“侠义骑士”;《罗马全面战争》中的大盾组成的“龟甲阵”;《中世纪2》全面战争的庄严而压迫感十足的“条顿骑士团”;《帝国:全面战争》中的舰队海战;《拿破仑:全面战争》中的“卡宾枪骑兵”毁灭性的齐射战术。

《全面战争:幕府将军2》中的刀剑对战的枪炮的日本武士势力与新军的新老势力交战......全面战争系列几乎每出一部作品都会有着大量让人印象深刻的新要素加入。笔者虽然在《全面战争》系列已经打过不少战局,但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在《全面战争:幕府将军2》中的一场海战。这场战斗原本应该只是一场正常的海战,不过对方队伍出现了掉线问题,结果直接成了以一敌四的局面。

面对我方队伍满编排的尖船利舰,本以为对方会直接打出gg退出游戏。然而对方却果断接受了以一敌四的挑战。利用暴雨与大雾,山体作为掩护,一边保护主力,保证输出,一遍轻型舰只作为诱饵,推迟我方舰只位置,并诱敌深入。他的舰队通过优秀的布局与操作与我方队伍周旋良久,力挫了我方队伍大部分部队然后才虽败尤荣地沉没......假想一下,如果当时他的哪怕在多一个队友或者哪怕再多几艘战舰那么胜利也需就是属于他的。

战斗结束后。胜利的我方玩家没有一个感到一丝喜悦,而是在沉默些许后,不约而同通过打字向对方的那位玩家致以了最高的敬意。而那一场战斗所带来的震撼,也是笔者游玩《全面战争》系列至今未被超越的。这也正是《全面战争》系列的最大魅力之一吧。即便是敌众我寡凭,你只要有着优秀的指挥才能利用好手头的资源,依然打出捍卫自己尊严,荣耀的光荣之战。

 11/13   首页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榜页  师徒  上线  激活  骑兵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