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当上总统后,由于独断专行疯狂迫害革命党人,以孙中山为首的南方政府开始了北伐(二次革命)。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三十六计》第二套敌战计第八计暗渡陈仓。上元元年(674),唐高宗称天皇,武则天则称天后。现在网上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三十六计》中,暗渡陈仓”是韩信所创造的一计。

韩信的军事才能如何

如果说韩信缺少政治智慧,情商不高,这还说得过去;如果说韩信军事才华是吹出来的,那就说不过去啦。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汉族,淮阴人。作为西汉开国功臣,“兵家四圣”之一,“汉初三杰”之一,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绝非浪得虚名。01军事才华作为军事战略家,韩信在筑坛拜将的时候,就为刘邦制定了“楚汉之争”的根本方略。

韩信对刘邦说:项王一声怒喝,千人会吓得胆颤腿软,可不能放手任用贤将,此乃匹夫之勇;待人恭敬慈爱,言语温和,却不能论功行赏,此乃妇人之仁;违背义帝约定,只分封亲信及偏爱之人,诸侯对此忿忿不平;所经之处,百姓无不惨遭蹂躏残害,天下人都怨恨他;虽为天下领袖,实质上已失去民心,所以他的强大很快就变成衰弱。在这种情况下,大王应该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勇武之人,把土地分封给功臣,何愁诸侯不臣服。

况且三秦的百姓对封王章邯,董翳,司马欣恨之入骨。您入关之后,秋毫无犯,约法三章,百姓无不拥戴;项王违背约定,让您失掉关中王的封爵,秦地百姓无不怨恨项王。大王出兵向东,一举可定三秦。刘邦大喜,相见恨晚,自此言听计从。平定关中之后,韩信又建议刘邦“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会师荥阳”的战略决策,最终把项羽围困垓下。

作为军事理论家,韩信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是继孙武,吴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作为统帅,他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于垓下,名闻海内,威震天下。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用兵灵活,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韩信在被软禁的时间里,与张良一起整理兵书,序次兵法。整理了先秦以来的兵书,共得一百八十二家,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兵书整理,为中国军事学术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

同时还收集,补订了军中律法。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作为军事战术家,韩信熟谙兵法,带兵多多益善,打起仗来出神入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一战,拔旗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等,都堪称经典的战术范例。02历史评价司马迁的《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了韩信一生的事迹,特别是对其军事才能和累累战功,做了详细的记载.我们还是简单的挑选几位历史上的大佬,看看他们是如何评价韩信的军事才能的吧。

刘邦: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我能用之,此我所以取天下也。萧何: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信事;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就是说千将易得,唯信难求,天下无二啊。

冯衍:昔者韩信将兵,无敌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见。威执项羽,名出高帝。刘邵:胆力绝众,才略过人,是谓骁雄,白起,韩信是也。司马贞:相国举荐,策拜登坛。沈沙决水,拔帜传餐。与汉汉重,归楚楚安。司马光:世或以韩信为首建大策,与高祖起汉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擒魏取代,仆赵胁燕,东击齐而有之,南灭楚垓下,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

茅坤:古今来,太史公,文仙也;李白,诗仙也;屈原,词赋仙也;刘阮,酒仙也,而韩信,兵仙也。后世对韩信的军事才华和功绩的赞誉,可谓汗牛充栋,无法一一叙述,仅此一二,略作说明。03成语典故再看一下,今天我们熟知的与韩信有关的那些成语吧:战无不胜:是刘邦对韩信的评价。国士无双:是萧何在举荐韩信时对刘邦说的。

多多益善:是在刘邦做了皇帝后跟韩信喝酒时,韩信自己说的。十面埋伏:是韩信围歼项羽时布置的重重伏兵。背水一战:是韩信攻打赵国时采取决一死战的策略。拔旗易帜:韩信灭赵的一个计谋。置之死地而后生:灭赵时采取的断绝退路,只进不退的战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是韩信为东进中原而采取的迷惑敌人,出奇制胜的谋略。兵仙神帅:赞誉韩信出神入化的用兵艺术。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实干  军团长  三十六计  法宝  军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