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亲王、郡王、贝勒与贝子,都属于高等爵位,不会封给宗室之外的成员。在清朝能够破例的只有一次,那就是保和殿大学士傅恒的儿子福康安,乾隆帝封赐他为贝子的爵位,并且又在其去世后追封郡王爵位,在清朝只此一例。除此之外,清朝能够受封宗室爵位的基本条件,就是要姓爱新觉罗。当然,红带子也都姓爱新觉罗,但是他们跟黄带子有亲疏上的巨大差别,因此红带子即便因为功劳受封爵位,那也只能受封贝子以下的那些公爵还有将军类的爵位。

古代的爵位和官位品级之间有什么关系?

简单的说,爵位是对一个人的功绩的认可,同时附带了很多特权,是终身制的,甚至可以承袭;官位是具体做事任职的职位,一事一任,不是终身制,也不可继承。官位是在其位则有对应的俸禄;不在其位,则没有俸禄。官位与爵位基本上是对应的,在官位上有了功绩,则爵位高;在官位上没有功绩,则没有爵位,如果有爵位也会降低爵位。

一、春秋以前官爵一体化官爵在春秋以前是一体化的,爵位与官位区别不明显,高爵者在高位任高官,低爵者在低位任小官。春秋以前的爵位有:王、公、侯、伯、子、男六爵。天下只有一王,就是天子;公则是较大诸侯国的国君或者中央王朝的三公才能拥有的高级爵位。子与男则是较低的爵位,比如先秦的诸子百家,都是子爵,唯有法家的商鞅爵位是君爵。

秦国在商鞅变法前,基本上是官爵一体化,变法后慢慢官与爵相分离。比如卫鞅以左庶长之身在秦国变法,这个左庶长即是官位,又是爵位;卫鞅收复河西之地后,以其大功封爵位为大良造,这个大良造还是官爵一体化。后来的秦国上将军白起,因多次打败六国,以赫赫战功封爵为大良造,这时官与爵已分开了,白起的官身是秦国上将军,爵位是大良造,后升为武安君。

二、秦朝之后,官爵正式分离秦始皇有了皇帝爵位后,慢慢的爵位就多了。王、公、侯、君都是高爵,汉朝的爵位承袭秦国爵位,从下至上分别是:公士、上造、簪袅、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良造、大良造、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彻侯。飞将军李广的官职多次变化,但爵位一直没有上去,他一生想得一个侯爵而不能如愿,最终获得了一个怀柔伯爵位。

秦朝二十爵都叫什么,又是怎么排序的?

军功爵,以军功论赏的爵位制。在秦国执行的最为彻底,秦国后来重新定军功爵,由低到高从公士到彻侯,共二十级(商鞅时期只有十八级)。二十级军功爵一级公士:最低的爵位,“言有爵名,异于士卒”,公士享有岁俸约五十石,同时另有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二级上造:比公士高一级,上造岁俸100石,田两顷,两宅地,仆人两个三级簪袅:据说起这个名是因为所骑马可以加丝带。

田三顷,三宅地四级不更:不需要更替轮流服役,所以叫不更。四级不更以下爵位都是士卒五级大夫:从大夫开始属军官爵位,意思是位列大夫六级官大夫:比大夫高一级,汉初授田7顷,宅地7七级公大夫:汉高祖时规定公大夫级有食邑,地位等同县令,授田9顷,宅地9八级公乘:民爵最高,意思是可以乘公家之车。公乘以下,授田与田宅,比较少,从公乘开始,直接提升到20顷田,宅地20九级五大夫:税邑三百家,授田25顷,宅地25十级左庶长:授田74顷,宅地74十一级右庶长:秦汉时期以右为尊,所以右庶长高于左庶长十二级左更:第四级不更,指的是士卒;到12、13、14级别是以更卒将领为爵位十三级中更:同上,授田80顷,宅地80十四级右更:尚右,所以右更居左更之上十五级少良造:又称少上造,颜师古注曰:主上造之士,作为官职曾是大良造的副职十六级大良造:意思同少良造,授田86顷,宅地86十七级驷车庶长:授田88顷,宅地88十八级大庶长:从左庶长到大庶长,后代继承爵位为公乘从关内侯开始,爵位可以世袭十九级关内侯:有号无国的侯爵,享受食邑,爵位世袭二十级彻侯:后因避讳汉武帝名,改为列侯,有封邑(不是食邑),可征收封地租税,爵位可世袭赏赐如此细致丰厚,也难怪让我们总觉得秦汉军队战斗力格外强。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封爵  爵位  情况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