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自己好好用功,我可要去了。”新修版《笑傲江湖•第十回》理论上,后来练成“吸星大法”,并得方证大师传授《易经筋》,以百川归流的引导融功方式,解决了“吸星大法”内力反噬之危的令狐冲,是能够将“破掌式”和“破箭式”练到家的,但“破气式”却注定难以练成,毕竟世上都没有喂招和验证的高手。从令狐冲修习“独孤九剑”一事,可以还原出独孤求败的武学理念,而且与他的五层剑境的理论一脉相承。

通过对“独孤九剑”后三剑,“破掌式”、“破箭式”和“破气式”修习之关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独孤九剑”越练到最后,越讲究两个因素,一个是内力,另一个就是剑意。这两大因素,实际上就是独孤求败的武学理念。独孤求败在武学上对于内功的认识,也是金庸武侠中所推崇的一个道理,便是内功至上。这点在“天龙时期”中,诸多武学名家的理论中,体现得更多。

独孤求败所在的年代,应当是一个武学沉寂的时期,武林中许多上乘的内功秘笈失传,但他悟出这内功为上的道理,全无凭借,却能在依靠对抗自然之力的方式,练出一身极为深厚的内功,并融合到自己对剑道的理解上,创出自己的一套剑术理论,实是不世之武学奇才。他关于剑术的五层剑境,更是直接造就了后世杨过这样的绝顶高手。这五重剑境,羽菱君个人认为是:剑术初成讲其兵刃锋利,此为“利剑之境”;剑术精进讲究对兵刃把控,软剑亦能削人硬器,此为“软剑之境”;内功有为,则追求无锋重剑在手,亦能灵活轻巧,此开始以内力之利而弥补兵刃之锋,为“重剑之境”;第四层境界乃是内功剑术双双臻化,不滞于物,草木皆能成剑,此为“木剑之境”;最后一层乃是天人合一之境,不讲兵刃,不讲招数,以无招胜有招,手中无剑,心中有剑,以气御敌,随心所欲,是为“无剑之境”。

可见,越到最后,越讲究内力。重剑只不过是从兵器的锋利和对兵器的把控,转向用内力御敌的一个媒介而已。重剑的运使,不但能借以增强自身的内力,更能与内力相配合,熟练对内力的把控。只有重剑这样的兵器,才能承受修炼者内功有成时,却对内功的运使把控尚不熟练的情况下,对手中兵器的破坏。有了内力之厚,重剑之重,自然就不再讲剑上有锋了,开始是以内力之利弥补剑刃之锋。

以此到用木剑再到无剑,内功愈加深厚,运使愈加娴熟,最终便是完全用内力取代了兵器。(杨过)到这时方始大悟,以此使剑,真是无坚不摧,剑上何必有锋?但若非这一柄比平常长剑重了数十倍的重剑,这门剑法也施展不出,寻常利剑只须拿在手里轻轻一抖,劲力未发,剑刃便早断了。新修版《神雕侠侣•第二十六回》如此再看“破掌式”和“破箭式”,只要内功有成,别人的拳掌再精,暗器再快,自已不惧。

别人出手快,自己出手更快,神而明之,存乎一心,对方的招数有焉有不破之理。不过内力是可修炼的,剑意却只能靠悟。独孤求败的剑术,不是在剑法,而是在剑道,因而他的剑法实际上并无固定的招式,只求因敌而生变化,无招才是他所认为的剑术之最高境界。风清扬道:“你倒也不可妄自菲薄。独孤大侠是绝顶聪明之人,学他的剑法,要旨在一个‘悟’字,决不在死记硬记。

等到通晓了这九剑的剑意,则无所施而不可,便是将全部变化尽数忘记,也不相干,临敌之际,更是忘记得越干净彻底,越不受原来剑法的拘束......”新修版《笑傲江湖•第十回》“独孤九剑”追求无招胜有招,“重剑剑法”同样只看剑意,只是这门剑法的剑意,是在于对内力的把控与重剑的配合。这也是不能言语,更不能演示招式的神雕,都能将“重剑剑法”传与杨过的原因。

杨过最终练成此门绝学,就是心通其理,手精其术,领悟了独孤求败的剑意。杨过瞧着山洪奔腾而下,心通其理,手精其术,知重剑的剑法已尽于此,不必再练,便剑魔复生,所能传授的剑术也不过如此而已。将来内力日长,所用之剑便可日轻,终于使木剑如使重剑,那只是功力自浅而深,全仗自己修为,至于剑术,却至此而达止境。新修版《神雕侠侣•第二十六回》由此可见,无论是从内功为上的理论,还是对剑意的重视,“独孤九剑”与杨过从神雕处所学的“重剑剑法”,乃至是“五重剑境”的理念,都是一脉相承的。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最新更新  练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