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为民族为家乡为家族为家庭为自己,都应该艰苦朴素,自力更生,勇往直前。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不息的人,谈什么成败?终将会得到人们最真诚的祝福和赞美。严于律己,尤其是胜者,刘备之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大家同不同意这句话?

感谢悟空的邀请,我是晨曦小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大家同不同意这句话?如果从极端利己的角度出发,这段话是没有什么错误的。但是要记得一句话,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所以人必须有道、有度,做什么事情都要符合法律法规,这样才能持久,而不受“天谴”,所谓人在做,天在看。仁者无敌。君不见,自古至今,有几大家世长盛不衰,孔、孟、张、陈等等。

严于律己,尤其是胜者,刘备之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君子慎独,终可行遍千山万里路,所谓胜者,或者败者,亦挡不住时间的消磨,天道好轮回,做好本分,符合天地人三道,就能持续发光发热,为人民服务就是最好最真诚的胜者之路。用自己的智慧和慈悲为他人为善的时候,那善不经意间就会也关照自己,暖暖的,没有胜负的观念,譬如管鲍之交。

鲍子把胜负看淡,而关注于国家、民族的大利大义。让利,做生意不计较分红,本利都给了管仲;赴险,打仗不避危险冲锋,替管仲遮挡危险;让贤,救管仲让上卿官位,举荐管仲给齐桓公。如果从世俗的观点鲍子都输了,都败了。管子得利,得安,得权。可是最后鲍子十世为齐国上卿,而管子终究不得好死。给人遗憾。所以不以自己的小我而进行的事业才能成就伟大的自我。

就如同我们现在的伟大的民族复兴事业,我们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就是这样的事业。为国为民族为家乡为家族为家庭为自己,都应该艰苦朴素,自力更生,勇往直前。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不息的人,还谈什么成败?终将会得到人们最真诚的祝福和赞美。君子以自强不息。晏子说以贫为师真实不虚!极端利己终归要极端害己,仁者待人,人待仁者仁。

成者为王败者寇,那为什么感觉喜欢项羽的人比喜欢刘邦的多呢?

感谢邀请。中国历史上不乏成王败寇的记录,因为中国的正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有例外吗?有!项羽是其中最著名的失败英雄的代表!还有谁?大意失荆州的关羽,我认为也是!说回项羽。我们普通人对项羽的了解,来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对项羽,司马迁倾注了自己的喜爱与同情。按照《史记》分类,项羽的级别应该为“世家”,作者却将他划进了“本记”。

他笔下的项目,有情有义,堂堂正正!出身贵族的项羽与出身底层的刘邦,在行为处事上,有本质的不同。在妇孺皆知的《鸿门宴》上,后人皆以为,项羽有那么多机会杀刘帮,为什么不杀?是“妇人之仁”。白白浪费了准备和计划。但是,透过文字,我却看到了义,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行动办事的光明磊落!反观刘邦的行动,则与大英雄差别大太多!再说情。

项羽重情,这是英雄不应该的儿女情长。“霸王别姬”一折,哭伤了古今多少人!纵然他发出“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末路英雄的悲叹,人们却没有一点因此轻看他。反观刘邦,为了逃命,不惜一次次将亲生儿女推下马车。在父亲有可能被项羽烹杀的时候,高叫出“吾与汝约为兄弟。吾父即汝父,若烹必分一杯羹”的混帐话。项羽呢?是“约为兄弟”触动了他?他居然放掉了刘邦的家人!或许,他根本没打算杀他们,只想威胁一下刘邦!“霸王别姬”后,一个“无颜见江东父老”,再一次将项羽的人格魅力推到了新的高度。


文章TAG:败者为寇  成者  胜者为王  败者  古训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