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宝如意擎在手,长毫光灿灿;杨柳在肘后,有瑞气腾腾。正是:普陀妙法甚庄严,方显慈航道行。——《封神演义》八十三回封神中明确交代,慈航道人后入释门成于佛教,为大慈大悲的观音尊者。慈航道人,虽为元始天尊的第九名弟子,但修行的悟性,并不低于其他师兄。殷洪逆天行事被太极图烧成灰烬时,吃精子伏地而哭感叹太华山,从此在无修道之人。

慈航道人曰:道兄差矣!马元‘封神榜’上无名,自然有救拨苦恼之人;殷洪事该如此何必嗟叹。——《封神演义》六十一回由此可见,慈航道人修行之深通晓天机。这也是后来之所以,有资格加入西方教的主要原因。而我上述这样赘述的解释,主要是问题的提法,很容易让人对慈航与观音产生混淆。因为她们本是一体,只是前后称号不同。

那么,论其法术前后阶段孰高孰低呢?很多人也许会说是后来的观音菩萨,但个人认为如果单论其法术,应该是前身的慈航道人高。为什么呢?首先法术,不外乎是一种手段。但凡修行悟道之人必心存善念,即使降妖除魔,也当慈悲教化为先,法术之金刚霹雳手段乃不得已而为之。封神中慈航道人同其他金仙一样,都遭逢了一千五百杀劫。与截教又是两军对垒你死我活,所以相互刀兵是在所避免。

双方也是兜尽家底,各展法术手段。因此,法术本领在封神里,是一个神仙大战的高峰期。包括使用的法宝,也是穷其天地之间。封神是一场,决定生死存亡的终极战斗,用的是看家的宝贝,使的自然也是看家的法术。以致于在万仙阵时圣人们,需要为慈航在内的三大士,提前开泥丸宫现出法身护体。其次这并不是说慈航道人,后来成为观音尊者法术就下降了。

相反入了西方教,肯定是有增无减,只是法术虽然更上层楼,但也无需再使用法术了。因为佛法是修行佛法普度众生,而修行的佛法越高,越对那些法术手段没有兴趣了。关于这这一点,《天龙八部》扫地僧有相当深刻的阐述:那老僧续道:……要知佛法在求渡世,武功在求杀生,两者背道而驰,相互克制。只有佛法越高,慈悲之念越盛,武功绝技方能练得越多,但修为上到了如此境界的高僧,却又不屑去多学诸般厉害的杀人法门了。

——《天龙八部》修订版扫地僧这里的武功,其实就是仙家修炼的法术,叫法有别但道理总归想通。 入了沙门的观音,更注重的是提升自己的佛法,而不是法术手段。再者,就算随着佛法的修行法术也同步增加,观音也不会像先前的慈航道人那样,用法术手段去与他人比试好低了。所以,我说慈航道人的法术高。最后,慈航也好,观音也罢。

最厉害的法术是慈悲为怀救苦救难。慈航慈航,慈是慈悲是善念,航为方舟也,就是用慈悲为舟度世间苦难。观音,观是看音为听,看的是人间众生,听的是苍生心灵。天地之间万千种种,然理为不变之根本。作为其中一仙的人,同样也是如此。最初我们通往人生顶端的路,比拼的是或许是文化阅历能力,但越往高就越明白,德才是通关的门票。

《封神演义》中,准提道人为何只给文殊一人开泥丸,却不给普贤和慈航开?

在封神演义中,元始天尊门下十二金仙个个根行深厚,而其中的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三位尤其特殊,因为他在封神大战中都现出了"法身",而其他九位都没有。法身指证得清净自性,成就一切功德之身。法身不生不灭,无形而随处现形,也称为佛身。因此,这个"法身"与西方教颇有关系。我们知道,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三位阐教金仙后来都加入了西方教,原文:后兴释门,成于佛教,为文殊、普贤、观音,是三位大士。

在封神大战中,西方教的接引、准提二教主来到东南方寻找有缘客,显然,这三位金仙入了他们的法眼。 为了表示招贤的诚意,西方教决定送给这三人大礼。 原著第八十三回三大师收狮象犼,截教的虬首仙跳出来挑战,准提道人曰:“文殊广法天尊,借你去会此位有缘之客。”准提道人把文殊广法天尊顶上一指,泥丸复开,三光迸出,瑞气盘旋。

于是,文殊广法天尊与虬首仙"未及数合"就现出一法身来:面如蓝靛,赤发红髯。这个法身非常厉害,原文:虬首仙见广法天尊现出一位化身,甚是奇异,只见香风缥缈,璎珞缠身,莲花托足。虬首仙无法可治,正欲回避。可见,文殊的法身完全将虬首仙震住了,所以才会被捆妖绳捆住。而这个法身,显然与准提道人打开文殊广法天尊的泥丸有关。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佛教  门徒  道家  航道  最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