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术上两人都差不多,甚至嘉靖更胜一筹,十六岁刚继位就在大朝议事件中将满朝文武大臣治的服服帖帖的,取得彻底的胜利,夺得最高统治权,成为实至名归的皇帝,而汉武帝也是在十六岁就继位,但继位之初权力掌握在窦太后手中,始终活在祖母窦氏的阴影之下,种种举措因祖母的阻碍最终失败,直到窦氏去世后才逐渐收回权力,在这一点上显然智谋不如嘉靖皇帝。

不过从两人对历史的贡献而言,汉武帝对历史的贡献和影响远非嘉靖所能够相提并论的,汉武帝是继秦始皇后又一位千古一帝,在武帝时期最终确立了儒法并用的治国方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中国历史2000多年,并且武帝开疆拓土,击败匈奴,灭闽越和南越,滇国,卫满朝鲜,征服西南,将今天的福建,广东广西,越南北部,西南的云贵高原,辽宁,内蒙河套,甘肃河西走廊,辽东,朝鲜半岛北部等广大区域纳入中国版图,使汉朝版图在秦朝的基础上又扩大了将近一倍,并且积极传播汉文明,开通丝绸之路,开阔人们的视野,扩大国家影响力,为新疆纳入中国版图奠定了的基础。

如果铁木真遇到的是汉武帝刘彻,蒙古还能野蛮生长、横扫欧亚么?

不能。中原地缘板块是世界级的优质板块,这里有广袤的华北平原,面积达到百万平方公里,能够释放的能量完全能够满足东方帝国所需。因此,如果不是中原王朝自己作死,万万是轮不到野蛮人逞威风的。(中原是世界级优质板块)铁木真能够崛起草原,与金国的统治者治国乏术,昏庸无能是分不开的。在金世宗时,金国达到鼎盛,时常派人到草原去“减丁”,因为金人知道与蒙古人有不共戴天之仇(俺巴孩汗被钉死在木驴上),所以就拼了命的限制蒙古人的发展。

可是金章宗、卫绍王时,金国统治者开始耽于享乐,对蒙古人的威胁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金章宗时满足于铁木真的假意称臣,开始减少对草原事物的参与,使得铁木真坐大。后来的金国,甚至满足于长城边上汪古部的监视,而放弃了自己的谍报系统。金国人哪里知道,汪古部早就被铁木真派人收买了,他们还做了儿女亲家。这样一来,金国统治者对漠北草原已经失控了。

铁木真崛起后,漠北草原开始在一个强权之下,金国人也不是没有胜机。蒙古人初起时的战斗力并不是很强,尤其是在攻城方面。蒙古人在进攻西夏时,多次遇到坚固的城池无法攻克只能无奈退军。有一次蒙古人进攻西夏都城兴庆府,还学着中国兵法,要水灌兴庆府。结果,兴庆府没塌,蒙古人的堤坝却垮了,冲坏了自家的营盘。西夏人被打急了,就派人往宗主国金国那里求援,金主完颜永济却说:“敌国相攻,是我国之福。

”拒绝发兵救援。这种坐看成败的态度导致西夏直接投降了蒙古,甘愿作为蒙古的急先锋,与金国在西北地区打成一片,让金国的西北地区无法抽出足够的兵力救援中都。(卫绍王不救西夏)蒙古人通过三路伐金,把金国人打怕了,放弃了中都和东北,退回了中原一带,依靠黄河与蒙古人对峙。金国人也确实有能耐,后来南宋的大臣真徳秀还说:“金国人拒关守河,有百万雄兵,且耐苦战”。

不过真徳秀举这个例子是想告诫宋理宗,连一向坚韧不拔意志的金人都不能守住关河防线,南宋又凭什么能够守住呢?因此建议宋理宗不要挑起战端。金人在黄河以南固守,蒙古人一时也没什么办法。恰好西方花剌子模惹事,成吉思汗就选择了西征花剌子模,而且一去六年。这本来是金人喘息的大好时机,可是金国人却想着在蒙古人那里损失的,要在南宋那里找补回来。

于是,金宣宗命令穷尽金国最后的国力拼凑的军队发起了对南宋的战争。南宋君臣本来对金宋“海上之盟”是有着反省之情的,不想唇亡齿寒,本来不想落井下石。可是金国人欺人太甚,南宋奋勇地发起了自卫反击战。结果,金国除了把自己好不容易建立的军事能量损耗了之外,还收获了南方的一个劲敌。金国人这种操作,成功地把自己变成了孤家寡人。

当蒙古人再度大兵压境时,金国人已经无力发起反击了。在蒙古人料理完西夏后,金国灭亡已经是时间问题了。所以,从铁木真崛起的过程来看,完全是中原王朝的金国统治乏术导致的。金国两代庸主金章宗、卫绍王在位的20多年间,是铁木真崛起的关键时期,金国对漠北草原疏于管制。即使后来铁木真统一漠北,其情形也不过是汉武帝与匈奴对峙时的情形,且当时的铁木真远不及当初的匈奴的势力。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刘彻  逃不脱  霍光  手心  一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