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从书中考量,秦可卿就只是个营缮郎抱养的女儿,这是我们读书的态度。这样一个女子为什么葬礼规模如此大,还引动了北静王参加?其实说白了一文不值!书中已经暗示了很清楚。贾家属于四王八公中人,四王八公作为老牌势力,有跟着开国皇帝一起创业的经历,享受着鲜血换来的荣耀和荣华富贵。可老皇帝死后,贾家的待遇一代不如一代,繁荣也渐渐败落。

新皇帝要培植自己的势力,必然会动了贾家等四王八公的势力。可贾家等还活在当年的荣耀中无法自拔,认为皇帝就应该他们要什么有什么。是不是眼熟?和那个喝醉了跳脚骂娘的焦大何其相似?可新主子并不待见他们,换个聪明的就应该像对待老主子一样对新主子效忠表忠心。可他们如何将新主子放在眼里?老子当年和老主人打天下的时候,你还没出生呢,让我们对你奴颜婢膝,不可能!这就是贾家为代表的四王八公集体的思维。

时代变了,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还活在过去的荣耀之中,骄狂跋扈。这从秦可卿的葬礼超规格就能看出!作为臣子,秦可卿就算身份真是隐藏的公主,贾家也绝不可能,也不可以用超规格的葬礼安葬她,除非皇帝降旨,一如后面贾敬去世,就是皇帝降旨才享受的五品规格!而秦可卿亲王的棺材都用了,显然这是大不敬了!这样的情形下,如果聪明人,都不会去参加秦可卿的葬礼,避嫌是一定的。

贾家自己找死就让他自己折腾。可葬礼当日怎么样?四王八公都来了。领头人北静王更是亲自出席!这是什么态度?绝不是感情深厚可以解释的。官场的规矩和潜规则,作为臣子应该恪守的忌讳,这些人家全不顾了。一个超规格僭越的葬礼,得到所有老牌势力的声援,是集体的僭越,表明所有老牌势力团结一致,不将当朝皇帝放在眼里,甚至在叫板!毕竟闹得这么大动静,皇帝不知道,他也不配做一个最后抄了贾家的皇帝。

北静王在这件事上体现了与他年龄相符的幼稚冲动,一点不像一股势力领头人的风范和决策!而他这一行为带来的后果是将四王八公的势力推到了皇帝为代表的忠顺王势力的对立面,最后皇帝要抄家的绝不仅有贾家,剑指四王八公才是关键,也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了。北静王也一定为他的不成熟和冲动付出代价!二,北静王与林黛玉的千丝万缕联系。

这个论点之前写过很多次。很多人认为无稽之谈。我尊重大家,但也坚持自己。林黛玉的判词图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判词:玉带林中挂。很多人表示这是林黛玉上吊,纯属扯淡。是因为他们不知道玉带是如何悬挂在木上的。这一点说起来非常简单,所谓悬挂就是京剧男角腰间虚虚悬挂的玉带,所以才叫悬在木上而不是挂在树枝上(不懂就看第一张配图)!玉带林中挂固然暗指林黛玉,但也表示林黛玉后面面对的风刀霜剑的环境。

林黛玉明显被一个腰悬玉带的势力点击上了。八十回通篇,只有北静王一个人腰悬玉带:宝玉举目见北静王水溶头上戴着洁白簪缨银翅王帽,穿着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系着碧玉红鞓带,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丽人物……这是前八十回唯一出现的一条玉带!是林黛玉和北静王第一个瓜葛。随后北静王亲手从手腕上撸下:圣上亲赐鹡鸰香念珠一串送给宝玉——北静王连皇帝赐给的东西不但随便戴在手上,还随手送人,好大的架子,岂不是大罪——这串珠最后贾宝玉竟然转手送给林黛玉,被林黛玉随手丢下,什么臭男人戴的,我不要!这是林黛玉与北静王第二个瓜葛。

第三个瓜葛,王熙凤生日,贾宝玉偏去祭奠金钏儿,回来借口北静王小妾死了,突然这一笔,不但让人触目惊心,甚至有感埋伏了后事。北静王妾死要再娶?还是北静王妾死去祭奠?贾宝玉这次什么都不顾的祭奠是祭奠金钏儿还是北静王小妾?还是北静王小妾林黛玉?和五十八回贾宝玉嘱托黛玉丫头藕官:“以后断不可烧纸钱。逢时按节只备一炉香,一心虔诚,就可感应了。

我那案上也只设一炉,我有心事,不论日期,时常焚香。随便清茶便供一盅茶,有新水就供一盏水,或有鲜花,或有鲜果,甚至荤羹腥菜都可,只在敬不在虚名。岂不是与宝玉当日水仙庵情节相同?而宝玉最后祭奠林黛玉当也如此!还没完,林黛玉与北静王还有瓜葛。第四个瓜葛,贾宝玉戴着北静王给的蓑衣去看林黛玉。林黛玉觉得新鲜,贾宝玉说:“这三样都是北静王送的。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董荼  副本  低配  190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