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应劭在《风俗通义》中曰:“四方皆有七宿,各成一形。东方成龙形,西方成虎形,南首而北尾。南方成鸟形,北方成龟形,西首而东尾。”(汉瓦拓四象)在距今6500年左右的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时代遗址中,发现了以蚌壳塑列的形象图。居中的是“北斗”,左右为龙、虎,即后来所说的“青龙”“白虎”。此时,南“朱雀”北“玄武”大概还没被当时的人们所“认识”、总结。

中国的先民,认识世界的重要对象是日月星辰。这既是人类认知发展的必然途径,也是“观象授时”所需要。居于地球北半球的中国先民,很自然地望向了天空的北方。于是,首先注意到了“北极”,即北部中央天域的“北斗”。然后,又认识了日月升落的东西方的“龙”“虎”。(北斗)在公元前四千纪的时候,“龙”“虎”二星官,恰好处于“二分”,即“秋分”“春分” 点上。

这“二点”,是春耕秋收的时令,远比后来的“二至”即夏至、东至更为重要。这是“青龙”“白虎”比“朱雀”“玄武”更早被认知的重要原因。“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二十八宿系统,是中国上古天文观测的重大成果,标志着“二分二至”时空统一体系的准确建立。但此时,这一成果也走下天空,与地上和人间的许多区域、地理、人文、生产、政治,甚至谶纬结合在了一起。

(汉画黄龙)其中,关于“龙”的各种说法,不仅日益增多,而且与王权结合在了一起——帝王成了真龙天子,从黄帝开始就能够驭龙升天;祝融、夏后启、蓐收、句芒皆“乘雨龙”;颛顼乘龙至四海;帝喾春夏乘龙,等等。这也恰好证明,龙本生活于天上。这些,从先秦古籍开始,即不绝于书。汉代,则到达顶峰。有人说,龙的形象定型于宋代,这大约不对。

汉之前,已将龙分为四种——有鳞称蛟龙;有翼称应龙;有角称虬龙;无角称螭龙。汉代王符《潜夫论》说,龙“头似蛇、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其背有八十一鳞、口旁有胡须、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自此,龙的基本特征——巨口、有角、鳞身、四足、有爪,就形成了。

后世虽有变化,但均未脱出以上诸特色。(汉画应龙)尽管帝王们死劲想垄断“龙”,但实际上“龙”已经深入民众人心,因为“星宿”和气象不可能被王侯将相垄断。后来,“龙”的图腾意义逐渐淡化了,但文化和信念却长久流传了下来。汉代,即已有“四灵”之说,“龙”居其中。“龙”,在文化传承中,不只归于帝王所有了,而成为中华民族的信仰符号。

《武庚纪》中远古冥族只剩永恒之夜,黑龙为什么不将他斩尽杀绝?

【冲哥说动漫,带你了解更富色彩的动漫世界】《武庚纪》中讲到,很久以前,大地上诞生了一支具有极高智慧和无比力量的神秘族群,他们就是远古神族。除了远古神族之外,大地之上还有另外一支力量,这就是远古冥族,本来他们可以共享大地,但当时的远古神族族主盘古却誓要将远古冥族赶出大地,远古冥族族主混沌天地被逼无奈率领手下与远古神族展开决战。

在这场战斗中,远古神族一方出现了一个顶级强者,他就是五龙之一的黑龙,也就是后来神族的统治者“天”,他一人杀入远古冥族之中,强悍无比的力量让远古冥族的族人一个接一个的倒在地上,黑龙锐不可当的气势不但震慑了远古冥族,更是一人将远古冥族的残存势力追至地狱界,自此两大种族的较量以远古神族取得胜利而告终。既然黑龙取得如此战果,为什么远古神族依然容不下黑龙?虽然当时的远古神族族主为盘古,但黑龙的战力却完胜于他,与远古冥族一战,黑龙的战斗力彻底震慑到在场的所以人,黑龙一人将远古冥族赶入到地狱后,返回神族的根据地结晶山。

没有任何欢迎凯旋而归的仪式,黑龙的强大令神族人赶到畏惧,盘古为了消除这个“隐患”,他首先对黑龙的妻子白龙下手,然后趁黑龙元气未复之际,联手其他神族族人群攻黑龙,一番而战之下,黑龙将全部远古神族消灭在结晶山,至此远古神族除了黑龙之外全部覆灭。远古冥族只剩下永恒之夜,天为什么不彻底将他们斩尽杀绝?01远古神族当时的目的就是让远古冥族离开大地远古神族是现今神族的始祖,他们拥有着高度智慧和强大的力量,但当时大地之上,还有另一股强大的力量远古冥族存在,他们本与远古神族一样生存在大地,但当时远古神族族主盘古誓要将他们赶出大地,于是一场决战就此上演。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之怒  哪吒  万世  龙王  装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