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县皆应,唯鄄城、东阿、范为太祖守。太祖引军还,与布战於濮阳,太祖军不利,相持百馀日。是时岁旱、虫蝗、少谷,百姓相食,布东屯山阳。二年间,太祖乃尽复收诸城,击破布于钜野。布东奔刘备。---《三国志》而且吕布手底下的将士勇猛,只是缺少一块根据地罢了。他的实力远在刘备之上,这是毋庸置疑的。刘备是有地盘,没本事守住地盘。

而吕布是有本事,却没有地盘。为此陈宫便建议吕布夺取刘备的徐州,这是上上之策。陈宫宁可死,也不愿意回到曹操身边,看不上曹操,自然也看不上刘备了。吕布虽然也是个没什么主见的人,但是他并不像曹操那样滥杀无辜。当年他两次抢掠了刘备的妻儿老小,全都原封不动地还给吕布,可见他的确是个讲道理的人。在历史上也没有听说过吕布有什么屠城的记录,所以说吕布要比曹操好得多。

陈宫跟随吕布,其实还是比较踏实的。太祖之禽宫也,问宫欲活老母及女不?宫对曰:“宫闻孝治天下者不绝人之亲,仁施四海者不乏人之祀,老母在公,不在宫也。”太祖召养其母终其身,嫁其女。---《三国志》可是吕布的媳妇儿却不信任陈宫,他不允许吕布出城应战,把下邳城让陈宫守实在是太危险了。吕布又是个耙耳朵,所以就听了媳妇儿的话。

正因为如此,吕布丢了下邳城,吕布被杀以后,陈宫再次见到了曹操。不过这次是以阶下囚的身份与曹操相见。他没有向曹操服软,而是选择了被杀。当时刘备和曹操是同盟关系,他们对吕布恨之入骨。所以陈宫支持吕布,也就是跟刘备是死对头关系。陈宫连家大业大的曹操都看不上了,又怎么可能看得上刘备这么个手下败将呢?总结:刘备的性格,不对陈宫的胃口。

刘备一向都是以仁义著称,而且还做了很多仁义的事情。比如说他带领3000人就敢来救徐州,曾经打算把徐州让给吕布等等。可是刘备真的仁义吗?在乱世之中,像刘备这种仁义的人,怎么可能夺取天下呢?陈宫要么就是看出了刘备假仁假义,不足以取信。要么就是觉得刘备的仁义不适合在乱世生存。陈宫满腹才华,他认为只要吕布听他的话,他们俩打配合,一定可以战胜曹操,在徐州夺取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所以他不会背弃听话的吕布,转而投靠一个既没有根基,又假仁假义的刘备。而且从方阵上来说,陈宫也不好投靠刘备。当初吕布前来投靠刘备,那么吕布和刘备就是盟友,陈宫自然不可能背叛吕布投靠刘备。后来刘备与曹操联盟攻打吕布,那么吕布和刘备就成了死敌,陈宫想要保住吕布,自然更加不可能投靠刘备了。只能说,刘备当时的名气太小,人脉又不广,兵马钱粮这些本钱又不多,完全没有任何优势,不愿意投靠刘备的人多了去了,不止陈宫这一个。

陈宫先叛张邈、再叛刘备、又叛吕布,为何还被标榜为忠臣?

在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政治家们可以不择手段,陈宫却坚守着一个知识分子的道德底线,宁事平庸无能之主,决不助诡诈奸险之徒;宁做杀身取义之鬼,决不做委曲求全之人。把道德看得高于一切,甚至高于生命,这是陈宫无奈的悲剧,也是陈宫高迈的风骨,更是他被标榜为忠臣的原因。“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东汉末年,雄韬伟略的谋士们因时而变,择主而事,常有“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的苦恼。陈宫离开曹操后一直在寻求一位明君来共谋大业,实现其治国抱负。后来遇见吕布,想依傍三国第一勇士的吕布来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可是吕布却没能助陈宫实现治世理国的鸿鹄之志。吕布虽有勇无谋,但陈宫没有弃之而去,而是忠心追随、“死生无二志”。陈宫离开曹操后,成为东郡从事,此时与陶谦交好,曹操为父报仇欲讨伐陶谦、“洗荡徐州”。

陈宫出于情义,成为陶谦的说客,去说服曹操罢兵:“陶谦乃仁人君子,非好利忘义之辈;尊父遇害,乃张闿之恶,非谦罪也。且州县之民,与明公何仇?。”操怒曰:“公昔弃我而去,今有何面目复来相见?”陈宫把陶谦的仁义和百姓的无辜放在首位来说服曹操,能言善辩之外透露的是仁义君子的气质,可惜说服未见成效,遂投奔张邈。因张邈和张超的引荐,吕布与陈宫相识。

陈宫知道吕布是魏、蜀、吴三国第一猛将,有“千江万马一将在,探囊取物有何难?”的精湛武艺。陈宫打算长久追随吕布,欲用其聪明才智和吕布的英勇善战攻城略地、打下一番天地。兵败来投奔张邈的吕布犹如丧家之犬,没有政治地位,陈宫出谋划策趁曹操东征,建议攻打兖州,吕布听其指挥,遂获得兖州,盘踞濮阳,吕布东山再起,成为三国一支精良的队伍。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陈宫续  结仇  陈宫  攻城  曹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