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势力来说,成集团的侠客无法抗衡整个国家朝廷对于侠客有时候也会很头疼,主要在于这些人虽然打不过军队,但如果逃走的话对于社会的稳定影响比较恶劣,但要说能造成多大的危害倒也不见得。这一种群体和后来所形成的江湖侠客不一样。而江湖侠客往往单打独斗,一个人既要防守,又要进攻,很难兼顾,战斗力对上单个士兵也许能占点优势,但面对成建制的军队,即使是一群侠客,没有经过磨合训练,也几乎是没有手之力的。

古代大侠那么厉害怎么打不过朝廷?

古代的侠客有很多种,其中有人选择报效朝廷,也有人选择和朝廷作对,但作对的人基本上都会被消灭掉。这些侠客看似厉害,但他们的实力要看和谁来比。从武艺上说,侠客的技击不如军队的战技中华武术的起源本来是军队的战技,用以毙敌,是属于国家层面的一种技能,普通人是学不到的。《春秋》当中就有这样的表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

可见,“武”所起到的作用基本都是国事,很少有私事。而春秋战国时期,很多诸侯国进行改革,打破了贵族世袭的传统,要以军功来封赏爵位,所以贵族基本上人人习武佩剑,这是常事。这样一来,不仅仅是军队当中的人要去学习武艺,贵族以及他们养的门客也都有机会去学习。所以可以看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一些个人武艺高强的侠客,或者说游侠,在之前的时代里,除了那些贵族之外,在江湖上很少有那种武艺高强的人。

传说,华佗作“五禽戏”,本来是一种强身健体的“体操”,但慢慢就发展成了民间的武术。到了佛教大规模传入中国的时候,魏晋南北朝时期达摩入驻嵩山少林寺,发展出了少林武功。少林武功熬炼筋骨,以刚猛强健著称,雷霆霹雳,先声夺人,被称为“外家拳”;而另一些讲求后发制人,以柔克刚的流派,比如八卦掌、太极拳等,被称为“内家拳”。

从军用、民用两种武术的发展过程就能看出来,军队中的战技无疑是纯粹的毙敌术,杀伐效率极高;而江湖上流传的民用武术多多少少都有点强身健体的用意,在效率上其实不如军队的战技。而这些技击之术的运用方式和外在条件也不一样,如果算上这两点的话,军队对于江湖上的侠客就是碾压一样。对于运用,军队当中几乎没有单打独斗的说法,都是把军队划分成一个一个的小团体,协同作战,有人专注防守,有人专注进攻,有人近战,有人远攻,有人负责掌握方向,有人负责传递信号,每个人各司其职,做好本职工作,不考虑其他。

所形成的效果是井然有序,在局部的交战里往往会出现以多打少的现象。而江湖侠客往往单打独斗,一个人既要防守,又要进攻,很难兼顾,战斗力对上单个士兵也许能占点优势,但面对成建制的军队,即使是一群侠客,没有经过磨合训练,也几乎是没有还手之力的。而外在条件来说,军队上的士兵再不济也得有点防具,盾牌、盔甲等等,他们不需要像那些武林高手一样辗转腾挪,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就可以。

但是江湖上的侠客基本上是不带什么有效防具的,穿着盔甲等等重物会影响他们的发挥,再好的轻功,穿上三四十斤的防具也得大打折扣。那么,士兵中了一剑,有防具在身,没有什么问题;那没有防具的江湖侠客中了一剑会怎样?所以说,这些侠客的风光也就是在江湖上,遇到军队除非单打独斗兴许还能占点便宜。至于说那些飞天遁地,挥挥手就地裂天崩的江湖大侠,那都是在小说当中存在的,现实里是没有的。

从势力来说,成集团的侠客无法抗衡整个国家朝廷对于侠客有时候也会很头疼,主要在于这些人虽然打不过军队,但如果逃走的话对于社会的稳定影响比较恶劣,但要说能造成多大的危害倒也不见得。而这些在江湖上的侠客其实朝廷也不怎么在意,真正容易引起朝廷关注的是那些所谓的豪侠、游侠。“侠”这种称呼最开始可不是褒义的,而是略带贬义。

韩非子曾经说: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其中的“侠”就是指的这些豪侠、游侠。这一种群体和后来所形成的江湖侠客不一样。如果说江湖侠客还有一些行善之心的话,这些“豪侠”、“游侠”们多是一些亡命之徒。当然,其中也有好的一部分,他们仗着自己一身的本领去投军,报效国家,挣取军功,成为新贵。但是,更多的人却是聚啸成群,成为地方豪强,欺凌官府,压榨百姓。

 1/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李莫愁  侠客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