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应劭在《风俗通义》中曰:“四方皆有七宿,各成一形。东方成龙形,西方成虎形,南首而北尾。南方成鸟形,北方成龟形,西首而东尾。”(汉瓦拓四象)在距今6500年左右的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时代遗址中,发现了以蚌壳塑列的形象图。居中的是“北斗”,左右为龙、虎,即后来所说的“青龙”“白虎”。此时,南“朱雀”北“玄武”大概还没被当时的人们所“认识”、总结。

中国的先民,认识世界的重要对象是日月星辰。这既是人类认知发展的必然途径,也是“观象授时”所需要。居于地球北半球的中国先民,很自然地望向了天空的北方。于是,首先注意到了“北极”,即北部中央天域的“北斗”。然后,又认识了日月升落的东西方的“龙”“虎”。(北斗)在公元前四千纪的时候,“龙”“虎”二星官,恰好处于“二分”,即“秋分”“春分” 点上。

这“二点”,是春耕秋收的时令,远比后来的“二至”即夏至、东至更为重要。这是“青龙”“白虎”比“朱雀”“玄武”更早被认知的重要原因。“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二十八宿系统,是中国上古天文观测的重大成果,标志着“二分二至”时空统一体系的准确建立。但此时,这一成果也走下天空,与地上和人间的许多区域、地理、人文、生产、政治,甚至谶纬结合在了一起。

(汉画黄龙)其中,关于“龙”的各种说法,不仅日益增多,而且与王权结合在了一起——帝王成了真龙天子,从黄帝开始就能够驭龙升天;祝融、夏后启、蓐收、句芒皆“乘雨龙”;颛顼乘龙至四海;帝喾春夏乘龙,等等。这也恰好证明,龙本生活于天上。这些,从先秦古籍开始,即不绝于书。汉代,则到达顶峰。有人说,龙的形象定型于宋代,这大约不对。

汉之前,已将龙分为四种——有鳞称蛟龙;有翼称应龙;有角称虬龙;无角称螭龙。汉代王符《潜夫论》说,龙“头似蛇、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其背有八十一鳞、口旁有胡须、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自此,龙的基本特征——巨口、有角、鳞身、四足、有爪,就形成了。

后世虽有变化,但均未脱出以上诸特色。(汉画应龙)尽管帝王们死劲想垄断“龙”,但实际上“龙”已经深入民众人心,因为“星宿”和气象不可能被王侯将相垄断。后来,“龙”的图腾意义逐渐淡化了,但文化和信念却长久流传了下来。汉代,即已有“四灵”之说,“龙”居其中。“龙”,在文化传承中,不只归于帝王所有了,而成为中华民族的信仰符号。

龙真的存在吗,你们有见过吗?龙的传说来源于哪?

中国史书记载,夏朝时期有的贵族家里还建过龙囿,养龙食龙,后来龙遁迹深山大泽之内生活,偶尔在人间亮一下身影。可以说是龙不但存在,而且今天还现过身,只是与绝大多数人无缘。有一种观点以为,凡超自然的事,信则有,不信则无,龙和鬼神一样,全凭信仰决定有无。其实这个说法是不对的,主观意识决定不了客观现实,比如你相信自己能活一千年,你不信自己会死亡,难道就能信则有,不信则无吗?有人会说科学证明不了龙存在,因为没有找到龙存在的证据,所以世上自然没有龙的。

三国六大奇才:龙、凤、马、鬼、虎、麒麟是指哪些人?

龙:即诸葛亮,号卧龙,主东方苍龙;凤:即庞统,号凤雏,主南方朱雀;马:当指水镜先生司马徵,主北方玄武;虎:司马懿,宋元说书人以之与诸葛亮庞统并提,赠号冢虎,主西方白虎;麟:姜维或周瑜,都有幼骐麟之称,主中玉麟。以上五人,号三国五瑞。鬼:即郭嘉,有鬼才鬼谋之称。毒:即贾翊,有毒士毒舌之称。另外,三国雅号与虎相关的还有:九原虓虎吕布、抗飏虓虎马超、江东猛虎孙策、古之召虎张辽、嗜战虎痴许褚。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是说宝玉以后娶湘云吗?怎么看?

许多读者都因为“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一句话,觉得《红楼梦》80回之后贾宝玉娶了史湘云,其实那是不对的。因为原著中作者对这一点写得比较含蓄,致使许多读者都没看清“金麒麟”的真正含义。第29回清虚观打醮时,张道士把道士们“各人传道的法器”作为生日贺礼献给贾宝玉:有金璜,也有玉玦,或有事事如意,或有岁岁平安,皆是珠串宝贯,玉琢金镂共三五十件。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奥拉  星龙  聚侠  麒麟  专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