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占据淮南一个占据冀州。这时曹操出来打圆场,因为关羽一看就是有本事的人,反正一时半会儿也轮不着我曹操,不如做个人情!再说都死俩人了,这事也不能拖了,差不多得了!等到关羽斩了华雄,张飞嚷嚷着要杀到关内,活捉董卓,当时就把袁术惹恼了!你一个小小的县令,给你个马扎子,就当自己是一路诸侯了,真当我们拿不下华雄啊!所以有了下面这个说辞!俺大臣尚自谦让,量一县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扬威!都与赶出帐去!”内幕大概就是这么个内幕!在这十八路诸侯当中真心讨伐董卓的也就是孙坚和曹操了。

努尔哈赤刚刚开始是明朝的一个将领,为什么后来叛国了?

简答:努尔哈赤当过明朝将领不假,我认为说他“叛国”这个词不准,若用“反叛”这个词则比较合适。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当时的背景,和努尔哈赤造反过程,供小编和读者参考: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王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之君,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满清的前身),割据辽东,建元天命。

明初,女真族(也就是后来的满族)开始建立政权,明成祖朱棣永乐元年(1403年)女真设置建州卫,永乐十年(1412年),女真又扩建一个建州左卫。分别由女真贵族阿哈出和猛哥帖木儿(努尔哈赤六世祖)为指挥使。当时,强大的明军对建州虎视眈眈,元朝蒙古旧部时来光顾,朝鲜部落也想随时捞上一把,本族内部你抢我夺。恶劣的政治环境,没有一点斤两身板,几乎是无法立足的。

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虽说是建州(今黑龙江省牡丹江、绥芬河及长白山一带)左卫枝部酋长(后为明封都指挥使)。但因人少势弱,早期只有依附建州“强酋”儿女亲家王杲(努尔哈赤的外祖父),以求夹缝生存。后觉昌安依附明军,经常率领部众进入抚顺互市贸易,以麻布、粮食易换猪牛羊。领取明抚赏的食盐、红布、兀剌等物。为备扩充实力所需。

万历二年(1574年),建州女真酋长王杲多次骚扰大明边境,明辽东总兵官李成梁率军数万,攻取王杲之寨,杀掠人畜殆尽。觉昌安和儿子塔克世(努尔哈赤的父亲)背叛了亲家,为明军作为向导。万历十一年(1583年),王杲之子阿台为图报父仇,屡掠边境,李成梁再率大军出击,取阿台的古勒寨及其同党阿海的莽子寨,觉昌安、塔克世再次作为明军向导。

李成梁杀了阿台,屠杀女真两千多人。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却在这次混乱的屠杀中,被明兵误杀。再说努尔哈赤,在抚顺互市贸易期间,接触到汉人汉文,从此迷恋上了汉文。十五岁那年,努尔哈赤带上十岁的弟弟舒尔哈齐投奔外祖父王杲门下。万历二年的那次,李成梁打败王杲,努尔哈赤兄弟被擒。努尔哈赤用流利的汉语救下了他们兄弟俩。

从此,努尔哈赤在李成梁手下从军,因军功和李成梁的培养,升任李部总兵校尉,并随李到北京晋谒万历皇帝。其实,努尔哈赤对其外祖父王杲之死是有想法的,几年后,努尔哈赤借机称自己成亲回到了故里。假借李部总兵校尉的名义,积极扩军,加强武备。这一次,惊闻祖、父被杀,努尔哈赤再集怒火。因明军边廷及时解释,赏赐和安抚(擢升努尔哈赤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赏赐大量马匹,武器和粮草)。

年方二十五岁的努尔哈赤本想起兵索报父仇,但势孤力单,怎能与拥兵百万的大明“天皇帝”交锋?无奈之下,努尔哈赤乃借口建州左卫图伦城主尼堪外兰,指责他是唆使明兵杀害父、祖的元凶,要求明廷将尼堪外兰送归自己处置。这一要求,惹恼了骄横跋扈的明朝边廷和明军将帅,视努尔哈赤的“要求”为无理取闹,并一口拒绝,同时宣称要于甲板筑城,令尼堪外兰为“满洲国主”。

三国能征善战的武将很多,为何只有关羽被世人尊为武圣立庙祭祀?

很高兴与朋友们分析这个问题。关羽蜀汉大将,一生战功卓著,威镇华夏。那么民间为什么称他为武圣呢?先解释一下圣字的含意:代表至高无上的意思,是对所祟拜人物的尊称,或指学问,技艺有特高成就的人。那么关羽是否具备这些条件呢?首先从武艺方面来看,关羽为蜀国五虎上将之首称“万人敌”。万马军中取上将之首级如探囊取物耳。

主要表现有温酒斩华雄,白马坡诛颜良斩文丑,水淹七军捉于禁杀庞德,古城下斩下蔡阳头。关羽所战胜都绝非等闲之辈,所杀之人都是当时名将。这些故事被无限夸大美化传播,或编成戏剧.书籍在民间广为传扬歌颂。关羽也就成了民间敬仰的战无不胜的神人。关羽武功盖世非同一般无可争议,他的忠.信.礼.义也非常人所及。关羽忠于汉室矢志不移,《三国演义》笫五十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是说关羽被曹操打败了,不得已暂时投降了曹操,但是约定了,一旦知道兄长刘备的下落,就立马走人曹操不得阻拦。

曹操为拉拢留下关羽,许以美女金钱,並封其为汉寿亭侯,这也是关羽有生之年最高职称了。后来关羽听说了刘备下落,便挂印封金,不辞而别了。这才引出了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精彩故事给关羽成为武圣添上浓浓一笔。历代统治者都看中了关羽的忠义品德,就充分利用他在民间广泛的好感,大恃宣扬关羽的忠君思想,用以愚民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在三国演义中,华雄斩杀了很多十八路诸侯,在十八路诸侯束手无策时,曹操手下的武将为什么一个都不上呢?

曹操在陈留招募了六员武将:李典、乐进、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别的不敢说,夏侯惇(根据以后的战斗表现)斩华雄问题不大,时间上肯定比关羽要长一些,酒可能也需要再热一热!既然夏侯惇能斩华雄,曹操为什么不派他去呢?其实曹操也很无奈!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是各有心思,有的是为名望而来,有的是为面子而来(都去了,你不去多没面子),有的就是凑个热闹。

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既然来了都想捞点功劳!比如说鲍信就私自安排弟弟鲍忠提前攻打汜水关,虽然送了人头,但是其目的就是要抢功劳的。再比如孙坚一路高歌猛进,惹得袁术不高兴了,功劳你拿,粮食我给你提供,上哪找这好事去?结果粮食一断顿,孙坚趴窝了!华雄赢了孙坚,就有点飘了,觉得自己一个人就能将十八路诸侯搞定,实际上在董卓、吕布出动之前,华雄也不过是个打酱油的角色!对十八路诸侯来说,华雄就是个送人头的,就是一个带数字的功劳。

至于这个功劳该谁拿,那也得先排个顺序怎么排呢?肯定不是按大小个来排,要排也得按实力大小来排!谁实力最大呢?按说是盟主袁绍,但是袁绍能当上盟主很大一部分靠的是祖上的声望和自己以前在洛阳的那点名气。以他渤海太守的实力绝对排不上第一,当然曹操招募那点兵也排不上号。去掉袁绍和曹操谁最强呢?最强的当属袁术和韩馥。

一个占据淮南一个占据冀州。都是产粮大区。十八路诸侯人吃马嚼的还得靠这两家接济。所以这好事得先让人家拿!袁术当仁不让派了“骁将”俞涉,紧接着韩馥派了“上将”潘凤。结果这两个人名气大于实力,抢人头不成反送人头。这种拿功劳的事情,让一回就得了,不能你将多就老霸占着,谁让你一开始不上给力的呢?排第三位的就轮到袁绍了,当然实力和他差不多的诸侯也还有,谁让人家是盟主呢?等轮到袁绍,袁绍着急了,因为大将颜良文丑没在(估计是押送粮草去了,作为盟主不能光吃袁术韩馥的粮食,掉份),袁绍要是不派人,可就该别人上了,这一着急,嘀咕了一句“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至此,何惧华雄”这话被一边站着的关羽鄙视了,要脸不?一个华雄你们费这么半天劲,所以出列要挑战。

关羽是从公孙瓒附近出来的,袁绍不出人,差不多也该公孙瓒了。但是一问,关羽还不是公孙瓒的人,袁术就不高兴了,本来出牌出错了正郁闷着呢,出来个加塞的。所以就出来说了句,意思是有人加塞。这时曹操出来打圆场,因为关羽一看就是有本事的人,反正一时半会儿也轮不着我曹操,不如做个人情!再说都死俩人了,这事也不能拖了,差不多得了!等到关羽斩了华雄,张飞嚷嚷着要杀到关内,活捉董卓,当时就把袁术惹恼了!你一个小小的县令,给你个马扎子,就当自己是一路诸侯了,真当我们拿不下华雄啊!所以有了下面这个说辞!俺大臣尚自谦让,量一县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扬威!都与赶出帐去!”内幕大概就是这么个内幕!在这十八路诸侯当中真心讨伐董卓的也就是孙坚和曹操了。


文章TAG:热血  三国  手游  令牌  攻略  
下一篇